自学固体物理学(黄昆)脉络梳理(上)

最近埋头鼓捣固体物理,好久没有写乱七八糟得东西了。如上篇文章我所提到的,固体物理的学习和基础物理学科大不相同,总的来说,较难较宽,因此这一个月间我翻来覆去的把书看了三四遍,才稍微摸着点儿门。而且黄昆、韩汝琦的《固体物理学》,我读来其实像是有意比较全面的介绍固体物理这门学科,所以有的时候令人难以适从,摸不准脉。也因此,我把握住这个时机,简要回忆一下前七章的主要内容和脉络,起到一点融会贯通的作用。
此篇文章是为了疏通我自己的思路和固体的主要脉络,因而尽量不添加任何公式,赏光的读者可以尝试按照文中的意思再回忆一遍,以达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因为我这两天晚上在听雍正剑侠图,可能行文就有些孟浪(就像电动力学笔记里一直讲佛经一样)。
第一章 晶体结构
第一章和第二章是基础章回。第一章主要讲如何描述一个晶体,先是许多概念与数学表示方式,诸如晶格、格式、原胞、晶胞、基元、布拉伐格子、倒格子、晶向、晶面、晶向指数、密勒指数还有一些晶格的实例(简单立方面心立方等)。
而晶体之所以为晶体,是因为其有周期对称性,集中体现在布拉伐格子中。
此外,晶体还有宏观对称性,就有了什么是正交变换,对称操作,群,对称群,对称素,点群(32种),平移群,空间群(230种),点空间群,非点空间群。宏观对称性也要受到周期对称性的影响,因此对称素只能有十种(1,2,3,4,6及其空间反演对称轴),直白的说,就是正五角形铺不满。
宏观对称性对周期性也有要求,于是布拉伐格子只有七类十四种。(也就是说一种晶格看作布拉伐格子的格点上放置基元,而布拉伐格子的形式只有十四种,也就是说所有晶体的抽象格式就十四种)
之后又简单的说明了一些准晶体和非晶体的情况。
第二章 固体的结合
第二章主要讲晶体中的结合方式。一共四种,离子性结合,共价性结合,金属性结合,范德瓦尔斯结合,并且是应用量子力学的结论进行分析,当然了,物理学解释微观现象的手段就是量子力学。这四种结合其实高中就提到过,离子性就是两个异号离子间的库仑作用,共价性是两个原子有共有的原子,这就涉及到电子云了。金属性结合的基础是电子为所有原子共有,所以有的时候叫金属电子气。上述三种都是和电子或者离子实,总之是带电的玩意儿有关,范德瓦尔斯结合是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然后涉及到离子性结合,也讨论了离子间的势能,体变模量,结合能等。共价性结合,提到了电离度(有些结合是共价性结合和离子性结合的组合,电离度说明其组成关系),范式结合,也提到了分子间相互作用能,注意和上述势能区分,用勒纳琼斯势来描述。
再然后用负电性,也就是得失电子的能力,讲了一遍元素周期表。
第三章 晶格振动与晶体的热学性质。
第三章和第四章都是大章节,比较多,很多东西也不是很好理解。按照题目,可以把第三章劈开,就是先说的晶格振动的理论,后再用这种理论来解释处理晶体的热学性质。后半部分其实热统就讲了不老少,可惜我就记住爱因斯坦和德拜这俩人名。
晶格内原子的振动都是小振动,因此可以做简谐近似,为了简化形式又引入了简正坐标,而引入了简正坐标,又经过理论力学中一些我没咋学好的东西鼓捣一番之后,发现晶格原子振动,转化成了与各个简正坐标对应的简谐振动,而初等量子力学早对简谐振子有研究了呀,拥有分立的能级,所以对于这个简谐振动的量子,又称为是声子,声子是准粒子,此处可以类比于初等量子力学中对于简谐振子量子数的面述,如湮灭算符等。但是这个时候简正坐标对应的简谐振动,又叫振动膜,是什么呢?他代表整个晶体所有原子都参与的振动,且振动频率相同。但是注意简正坐标的数目对应着自由度,振动膜也对应着自由度,也就说,等于整个晶体全部原子参加的所有振动,分成许多份。(也就是元激发),本来我们想研究的就是晶格的振动啊,先从每个原子的振动入手,再进行统计,那大家也知道那么老多原子咔咔乱振也不好统计,欸,我们这样搞了一个元激发,我不统计所有原子的振动了,我统计振动膜,好像就方便不少了(其实我也没觉出来)。那么也就是说我只要找到研究对象的简正坐标,也就知道他的振动膜,知道了他的振动膜,就知道了晶格的振动,就解决了我想研究的问题,那至于个别原子往哪边振那就玩蛋去吧。
接下来就具体解决了一维单原子链和一维双原子链,以及三维情况的基本形式。因为简正坐标和理论力学,咱不会,可能两位老先生也算到了。所以应用的方法其实还是经典的动力学方程,但是可以证明和简正坐标的结果是一样的。方程的解,具有波的形式,所以管振动膜还叫格波。将格波的通解形式代入具体情形的动力学方程,解久期方程,得到了格波频率和格波波数的关系,叫做色散关系,又称晶格振动谱,满足此关系时格波得解。
但是他和一般的波有个区别,就是他这个波长可以改,波数可以变,他怎么可以改可以变呢(开始说评书),因为格波是各个格点上原子的振动啊,那么这个波的图像只要在我这个格点上对应一样的相位,就没有问题。于是我为了使其一一对应(这是我觉得的啊),给他规定一个波数的范围,称为布里渊区,三维的布里渊区,用倒格子描述。(所以我觉得其实倒格子,暂时排除数学推导不讲,重要的意义其实是构造了一个和实空间联系的假想空间,说行话好像叫倒易空间,我还没太研究明白)
一维双原子的色散关系,解出两支,一支叫光学波,一支叫声学波。大致原因就是在长波极限就是波数趋近于零时,光学波具有与电磁波相互作用的特性,而声学波趋近于连续介质波。而关于离子晶体,那是显然的双原子情况啊,关于它的长光学波,有黄昆方程,他的物理意义,建立过程,这里不说了。
晶格振动的内容就是这些,接下就是应用这些内容解决晶格的热学性质。晶格都有什么热学性质呢?平均内能,热容,自由能,物态方程,热传导。(万幸我当时没跳热统课)
晶体的热容(原作能量,修改为热容)来自两方面,一方面就是晶格热振动,一方面是电子乱跑(热运动),但是普通情况下,电子热运动的影响很小,所以就暂时忽略(电子的热容另有理论),主要考虑晶格振动。统计晶格振动的能量,由上述,从振动膜入手,一个振动膜,或者说一个格波,他有分离的能级,他的量子是声子,作为一种准粒子,他部分的处于各个能态,因此它究竟有多少能量,取决于声子的分布概率。声子是一种玻色子,满足玻色统计,按照玻色统计把声子的能量加起来,那么就解决了一个格波的能量。下一个任务就是把所有的格波的能量加起来。一个频率对应一个格波,那么我们需要知道按照频率格波如何分布,或者粗略理解为某个频率(很小的)附近有多少个格波,这样按照这个分布把格波振动的能量加起来(实则是积分)就是晶体的平均内能。平均内能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对温度求偏导得到晶体热容。
上面提到格波振动按照频率的分布叫做晶格振动模式密度,又叫频率分布函数。上述内容,最关键的就是它,因为其他的可视为已知。原则上讲,知道了色散关系,就知道了频率分布函数。但是一维情况下还行,三维情况下太复杂,由色散关系求频率分布函数太困难。于是爱因斯坦和德拜分布提出了自己的模型,爱因斯坦说,你们所有的原子都给我按照一个频率振动,否则给你整稀碎。原子稍微怕了一下,大体趋势上是符合的,但是并不严格相辅。德拜将晶格近似认为是连续弹性介质,色散关系比较简明,得到了德拜模型下的频率分布函数,由上述的到德拜热容,较比爱因斯坦的模型更为准确,当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自由能,物态方程等,其解决的问题核心都在于这个晶格振动模式密度。热传导问题则将声子视为声子气体,热传导依靠声子之间的碰撞,声子的“碰撞”满足准动量守恒关系。
可见此章难点在于三,一是理解应用简正坐标而得到的振动膜及其相关概念。二是掌握如何求解晶格振动模式密度及德、爱模型。三是热力学相关的知识,玻色统计啦,内能啦,热容啦,自由能啦,物态方程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