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老山前指廖锡龙,夸赞炮兵连太神了!跟全连官兵一一握手致敬

2021-09-25 09:45 作者:战旗红  | 我要投稿

古城银川的10月,天高气爽,风光迷人一派祥和的景象。班长胡志清过了10天假,告别父母、哥哥姐姐,登上归队的列车。

9月初,胡志清所在的炮兵团接到了老山轮战的命令。连长、指导员考虑到了胡志清已满服役年限,本来应退伍了,现在却要上战场,特意安排他回家看父母亲。

10天假期飞快,胡志清没有对亲人说自己上前线的事,含泪告别故乡,随部队挥师南下,到达老山附近的临战地,立即开始了战前训练。


没有经验的人,都怕打仗。有经验的人,最害怕的是战前训练对这一点,胡志清是深有体会的。他宁愿再打10次仗,也不愿再参加次战前训练,整整100天,那个苦哟

他们是炮兵连第一班。班长不用说,应是全能炮手,6个人的专业技能,必须样样拿得起,放得下。此外还有瞄准手,操纵高低机的一炮手,发射弹的二炮手,装药的三炮手,装弹的四炮手,这6个人离开哪一个也不行,论工作都不轻松。

他们是重炮连,仅弹丸就有21.76公斤。训练中要达到每分钟装填10发以上,连续装填200发,然后大家轮换训练。就是说,你必须用双手一鼓作气举起又放下近9000斤重的量,没有点吃苦精神是撑不住的


全连开展竞赛,接着又在全团范围内开展了大比赛。每天训练下来,176公分高身体还算壮实的胡志清,骨头就像散了架。越是这个时候,他越放心不下班里的战友。四炮手张永红是入伍两个多月的新兵,个子小,身体也弱,但每天又数他最辛苦。一炮手刘东红有肺病老底子,稍一劳累,就受不了。胡志清身为班长,是老兵,他要战友都当亲兄弟看待。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核心的道理,就是只有团结一条心,才能取得胜利。这对炮手来说尤其重要,装弹手怠慢就要延误时间瞄准手调错一个标尺,炮弹飞出去就要偏差几十米,差劲都不行,离开哪不成。


大伙都信班长的话,只有平时多流汗,才能战时少流血,没有一人退缩。苦心人天不负全团比武,胡志清拿了第名,被评为优秀班长。三炮手骆元柱也取得了好名次。他们班的实弹射击更是呱呱叫。按规定,炮弹能命中前后长100米、左右宽60米的目标,就算好成。可是他们班却能连续命中上述目标内更小的长宽各2米的目标——用行话说,这叫直按命中。其精确度实在叫绝,放在实战中,就可以一炮摧毁越军的碉堡、火力点等工事,其威力可想而知。

老山前线总指挥廖锡龙观看了炮兵团的比武看了他们连的实弹射击后,禁不住连声叫道:“打得好!打得好!这个炮兵连太!”事后,他跟全连官兵一一握手。


廖锡龙曲明耀

1986年4月,部队全面接阵地。但接防部队来说,首先要过的是“吃住关。从北方开到南方,天是另一个天,地是另一个地,一切都是陌生的。吃不习惯不消说,更恼人的是天气。4月的老山,并不是难忍的酷热,而是另一种折磨:昼夜温差30多度,中午热得只能穿衬衣,早晚却要穿棉衣。晚上站哨,冻得直哆嗦。

到了7月,老山爆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水,成天连绵不断的大雨,从千山万岭汇集到沟底,然后咆哮着穿峡越谷,势不可挡!

胡志清和战友们住在猫耳洞里,白天晚上不敢放心睡觉,因为谁也说不定哪时哪刻洞子会轰然坍塌,或是被洪水卷。公路被冲断,桥梁被冲走,河谷难通行,部队给养送不上来连长不得不出细水长流的决定,一天三顿喝稀饭,身上穿着十多天没干过的衣服,奇痒难忍,人人一股难闻的霉味。肚子里是稀溜溜的米汤,饥饿难熬,个个饿得直不起腰。就在这时,连队接到特殊任务匀出300斤大米和干粮,送到比他们炮兵更接近前方的步兵连去。

粮食很快凑齐了,派谁去呢?连长指导员正在思量,胡志清找到连长指导员“这个任务交给我们班吧!”


连长说:“如果由你们班6个人去,那就是说每人要背50的粮食,早上8时出发,晚上10时返回,来回220里,除了中途有200多米开阔地外,全是山路。中途还可能发生战斗和其它意想不到的困难,任务能否完成又关系到步兵战友的生命,怎么样?好好考虑一下?

胡志清斩钉截铁:“保证完成任务,连长你放心吧!”

出发前,连长、指导员和排长又一次来到他们班。排长刘东红说:“你还是别去了,我让二班挑个人顶你。”排长与大家朝相处,知道刘东红得过肺病,担心他受不了。

刘东红急了:“我们班集体任务,怎么让别人去呢我就是爬也要爬回来!”

全班6个人按时出发了。大米装在袋子里,找根棍子挑上。干粮封在铁桶里,用手提着,每桶30斤。他们每人带几块干粮,背一壶水,是全天的饮食。

路上泥泞打滑是少不了的,可恶的一阵大雨,衣服全贴在身上了,行动起来格外费劲。临走时,不知是谁的主意,每人换了双高筒靴子。本是好意,谁知适得其反。走起路来嘎吱嘎吱响,脚磨得疼说,走一阵子还进了水,还得经常停下来倒掉水才能行走。

200米开地到了,胡志清观察了一阵对面山头上越军的动静,低声命令:“匍匐前进,控制声响!”


也许越南兵也为洪水发愁,顾不了那么多吧,最危险的地段他们顺利闯过来了。起来一看,谁也别笑谁,个个都成了泥猴。

大家带的几块干粮已经吃光,身上的力气越来越少,肚子也叫欢了,手中提着整整几桶干粮,可谁也没动过吃一块的心思。

一路坎坷,一路艰辛,粮食终于送到了。步兵连的战友高兴得抱住他们,感谢给他们送来了救命粮。3天来,他们喝的米汤能数清米粒。

晚上10点钟,胡志清他们6个人全部返回连队。第二天,刘东红躺在床上累得起不来。张永红累得腿也动不了,发烧退不下。胡志清的脚拐呀拐的,一直拐了3个月。

全连战友都,一班是硬骨头他们连是团里的“铁拳头”,一班是连里的一只“铁拳头”


火炮的威力强大,尽人皆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炮兵就被誉为“战争之神。但敌我双方的炮兵干起来,谁才是真的“神”这就要看本事了。

战前训练,胡志清对全班的要求是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现在到了战场,又怎么样呢?还是这句“战时”是相对的,“平时”是绝对的。一有空闲,他们就加固猫耳洞,搞好训练,做到有备无患。


1986年6月24日,是二连难忘的日子。由于二连打炮太多,早已被越军视为眼中钉,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这天,越军突然对二连发起炮击,落弹34发,其毁坏可想而知,其中威胁最大的一发,就落在一班附近10余米处——这属于绝对有效杀伤范围。他们蹲在猫耳洞里,被爆炸震得跳了起来,瞬间,耳朵完全失去了听力,但猫耳洞却安然无恙,全班无一人伤亡,事后大家都感到,胡志清经常整修猫耳洞,确实是有道理啊。

8月25日,我观察所发现对方山头越军的一个重机枪火力点,位置非常隐蔽,很难直接瞄准。为了节约炮弹,又能有效地消灭越军,连长将这个任务交给胡志清的一班,行动称为“单炮拔点

胡志清带领全班进入阵地,他下达诸元后,一炮手操纵高低机,二炮手好准备,三炮手装药,四炮手装弹,瞄准手定好标尺……炮弹长了眼睛一般,只用了20分钟,就摧毁了敌火力点,消灭越军一个班。如此准确、干净、利索的打击,让观察的官兵大开眼界,团司令部迅即通报表扬。


10月19日,他们连配合步兵行动,收复某高地。这一次,他们连创造了炮兵射击的一个奇迹。通常,步兵潜伏于敌目标附近有一定距离,由炮兵对敌实施炮击,后步兵发起冲锋,将敌一举歼灭。炮兵能在步兵前方100米命中目标就算支援步兵合格,可他们全连在30米处命中目标,步兵兄弟无一伤亡。步兵连完成任务途经炮兵阵地时,大声喊“炮兵老大哥万岁!”“感谢炮兵老大哥支援!”


看看数字吧——

这一年,胡志清带领全班战友,参加各种战斗145次,发射炮弹1350发,执行单炮拔点任务4次,摧毁敌弹药所、火力点等11个及火炮1门、重机3挺,歼敌87人。

战后,他们连被成都军区授予“英雄炮兵连”称号。胡志清荣立一等功,其他几个战友呢?新兵张永红火线入团,瞄准手刘延科火线入党,二炮手陈富贵立三等功,一炮手刘东红、三炮手骆元柱被评为优秀团员。

老山前指廖锡龙,夸赞炮兵连太神了!跟全连官兵一一握手致敬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