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尔·卡耐基:成功不靠捷径

1906年,18岁的戴尔·卡耐基参加了一场演说比赛,他的演说稿名为《童年的记忆》,获得了勒伯第青年演说家奖。
卡耐基的童年是在农场里度过的,家里贫穷,吃穿用度都非常拮据,个子在同龄人中显得十分瘦小。
他性格忧郁且缺乏自信,经常为一些还没发生的小概率事情而担惊害怕,因此在周围的人看来显得有些与众不同的怪异,总是遭到同学的嘲笑与捉弄。
卡耐基也并非天生就具有演讲的才能,在这次获奖之前,他参加过12场演讲和辩论比赛,绝大多数时候他的表现都非常糟糕。
按理来说,以他的性格而言,早就该放弃了,可他仍然一直坚持了下来。
教会卡耐基坚持的人是他的母亲,她是一个天性乐观的人。
家里的农场被洪水冲毁了,她会哼着歌收拾家园;卡耐基遭到了同学的欺凌,她教导孩子要想办法让同学们佩服和尊敬自己。
而卡耐基所想到的办法,就是参加演讲比赛。
获奖后,果真如他所愿,不仅让同学们改变了态度,他还成为了校园里的风云人物。
几年后,卡耐基为商业界人士开设了一个公开演讲班,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分享给他人,从此开启了自己的成人教育事业,并越做越大,内容涵盖推销技巧、领导能力、沟通技巧、人际关系、亲子教育、生活励志等领域。
卡耐基将这些内容分别撰写成了《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如何停止忧虑开创人生》等超级畅销书,进一步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
时至今日,以他名字命名的卡内基训练,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企业管理训练领导品牌。
尽管他本人已经去世半个多世纪,但仍然在全球范围内拥趸无数,被称为上世纪最伟大的成功学大师。
提到成功学,不同的人对它的态度可说是泾渭分明。
相信成功学的人对其五体投地,对成功学鼻祖卡耐基的语录信手拈来,奉为圭臬。
厌恶成功学的人则嗤之以鼻,将它视为骗子与傻子上演自欺欺人戏码的舞台。
不过,他们也许都误解了卡耐基。
他既不应该被神化,也不应该被妖魔化。
卡耐基的思想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其原因就在于他抓住了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几大痛点:不自信、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不知道如何与他人交流、不知道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卡耐基从这几方面入手,着重于激励自己的读者通过他的方法,去建立更强大的自信,同时改善自身态度以减轻压力。
在社交方面,则加强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技巧,并且培养领导技能。
不过,自卡耐基授课伊始,对于他本人及其课程的质疑就没有停歇过,他所宣传的思想也被称作“便利店哲学”,即廉价、方便、随手可得、包装华丽。
西方学者认为,卡耐基说了太多“正确的废话”,而缺乏行之有效的实际方法。
举个例子,卡耐基在自己写的书中反复强调自信对于一个人的正面意义,但只告诉读者要通过自我暗示的方式让自己自信起来。
这种缺乏行动支撑而凭空出现的“自信”,实际上并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
当然,卡耐基在人际交往、沟通技巧、领导力等务实的方面,卡耐基通常会给出具体而明确的方法,帮助人们掌握相关实用技能。
可惜的是,这些实用技能远没有那些让人热血沸腾的心灵鸡汤受欢迎。
时至今日,卡耐基的学说已经被高度概括化为“成功学”,这实际上是不准确的。
成功学是一个过于功利化且具有误导性的词汇,给人一种学了这套课程就能跟着获得成功的错觉,吸引着无数内心极度渴望成功,却不知道应该怎么做的人们。
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不愿意花时间去学习知识和技能,只学会了几句似是而非的“金句”来麻痹自己,活在一种脱离现实世界的想象中,成为他人牟利的垫脚石。
社会上的“成功学大师”数不胜数,他们将西方成功学进行二次包装,彻底剔除了其中务实的部分,只留下务虚的口号。
他们号称自己掌握了财富和成功的密码,并且这个密码可以复制给每一个人,只要你按照他说的做也能获得成功。
遗憾的是,如此简单的骗局却成功欺骗了无数急功近利的人。
真正掌握财富密码的人绝对不会跟任何人分享,真正成功的人都是从无数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才取得了如今的成就。
别人的成功经验是无法简单复制的,真正值得学习的,是别人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只有当自己拥有了足够多的智慧,才有可能利用它们,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