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名词简释》1.2.12 隶农

2022-07-15 19:35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9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12、隶农[i]


  隶农出现在奴隶社会末期,他们是封建农奴的前身。由于奴隶反抗的增强、奴隶来源的枯竭和奴隶制经济的衰落等原因,使利用奴隶劳动日益成为困难和不上算的事情。这种情况,促使当时罗马帝国的奴隶主把大领土分成小块土地,出租给破产的农民和已获得自由的奴隶,并使这些农民和奴隶固着于土地上,独立地进行经营,向土地所有者承担规定的赋役。这样,就产生了隶农制,而承租土地的人就是隶农。隶农比起奴隶来,在生产中具有某种劳动兴趣,因此,隶农制在当时是进步的。在罗马帝国末期,隶农制得到迅速的发展,同时隶农负担的赋役加重了,越来越被束缚在土地上,成为“土地的奴隶”。

  隶农的地位是介于自由民和奴隶之间的。关于隶农的地位,恩老师作过这样的描述:“······每年缴纳一定的款项,而且附着在土地上,可与那块地一同出售;这种移民虽不是奴隶,但不被认为是自由人,他们不能与自由人通婚,他们相互间的婚姻并不被认为是合法的······他们实是中世纪农奴的先驱。”[ii]


注:

[i]《政治经济学教科书》1959年版,第28页。

[ii]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第144页。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名词简释》1.2.12 隶农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