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版《红楼梦》道具篇(11)——【扇子】
《红楼梦》道具篇我自己补充了些内容,把之后的内容贴个小目录,表示还能看好一阵子咩哈哈哈哈

【红楼民俗篇】
【南鹞北鸢考工志】
【道具篇之绣品香囊汗巾】
【道具篇之项圈璎珞】
【道具篇之头饰】
【道具篇之镜子、梳子】
【道具篇之胭脂水粉】
【道具篇之茶具、酒器、餐器】
【道具篇之药膏丸散】
【道具篇之取暖】
【道具篇之报时】
【道具篇之家具、摆饰】
【道具篇之扇子】
【道具篇之灯具】
【道具篇之其他】
【室内摆设之秋爽斋篇】
【红楼建筑篇】
【幕后红楼人】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从班婕妤的《怨歌行》开始,扇子就是经常被吟咏、隐喻的物件。《红楼梦》里也有许多地方写到了扇子。仅以前80回为例,从第1回起便写到扇子,这部小说共有40多处直接写到扇子。例如元妃赐扇,宝钗借扇机带双敲、黛玉铰宝玉扇套、袭人送扇恰听到贾宝玉的表白、贾赦夺石呆子之扇、晴雯跌扇等。
1、仪仗扇
首先我们先来看下87版红楼梦中的仪仗扇。

据晋人崔豹《古今注》里记载,扇子在我国源远流长,扇子由舜帝发明的。最初用苇叶编制,叫五明扇。这也是扇子最初的形式,到了魏晋时期成为皇帝的专用。
最早的扇子可不是用来扇风的,而是帝王仪仗队中的标配道具。一对长柄大扇,由侍者手执,为帝王或王后障风蔽日,后来成为一种仪仗,所以又叫“仪仗扇”。

在皇帝日常生活中,“仪仗扇”使用非常频繁,但凡巡游、狩猎、朝参、宴会、谒陵等大型活动都有“仪仗扇”与之相伴,旨在烘托皇家气派,加强皇帝集权,意喻皇权神授、至高无上。仪仗扇在唐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元妃省亲让我们充分领略到了什么是皇家威仪:有曲柄七凤金黄伞,还有对对龙旌凤翣,雉羽夔头和雉尾之扇即仪仗用扇,又名“障扇”。最初在王室外出的时候,侍从举着巨型的扇子来遮挡尘土和阳光,但是渐渐地功能性被仪式感取代,用于显示皇家的气派和威严。


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元春后面的两位宫女在举着“仪仗扇”侍奉左右。

仪仗扇是古代障尘遮日用具。流行于中国多数地区。开始时是作为贵族或帝王的仪仗之作用,后来演变成民间的一种在婚嫁时才使用的仪仗用具。

2、团扇
中国古代扇子的种类非常多,形状也不固定,扇子的种类包括羽毛扇、蒲扇、雉扇、团扇、折扇、绢宫扇、泥金扇、黑纸扇、檀香扇等等。
接着是出现在黛玉手中的团扇~

团扇,我国古代一种素面白色,以扇柄为中轴,左右对称似圆月,以竹木为架,用薄丝绢糊成的纳凉工具。因用洁白细绢制成,又称“绢扇”。汉代以后,丝织业开始发展,出现了“纨扇”,面料除了用绢外,也可用绫、罗、纱等丝织品。团扇产生时以圆形为主,这可见于西汉时女作家班婕妤《团扇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作合欢扇,团圆似明月”。故称'团扇’。
团扇亦称“宫扇”,因形似圆月,且宫中多用之,故称宫扇。元妃在端午节给贾宝玉的赏赐中也有“上等宫扇两柄”。端午节赏赐宫扇看似平常,但独宝玉与宝钗相同,细微末节之处表达了元春对宝钗的欣赏,暗含了“金玉良缘”之意。
黛玉手中出现过的六角形绢宫扇,上面绣着精致的白玉兰花。古代的绢宫扇大多制作精细,装饰华美,用素绢两面绷之,或泥金,或瓷青湖色,自汉代至北宋是纨扇盛行时期。四川及苏、杭的纨扇,制作最精、历史也最悠久。

魏晋南北朝以后,团扇的形制于方形、圆形之外, 又演变出多角多边的扇面设计,如椭圆、六角、梅花、梧桐、芭蕉形等形状。

汉代至北宋,是团扇的盛行时期。古代的团扇,大多制作精美,以绘画、刺绣、缂丝、抽纱、烫花作扇面装饰,常画有山水楼台、草虫花鸟,绣有各色美丽图案。
《红楼梦》里形形色色的女子,在团扇的掩映之下,显得更具风仪。

扇柄用材有湘妃竹、棕竹、梅录竹、楠木、红木和牙骨等,贵重的配有宝石扇坠,是闺阁女子的常用之物。团圆的纨扇,以“合欢”名之,本是爱情的象征。不幸的是,团扇自始就与一个失意的才女关联在一起,那就是班婕妤,汉成帝的失宠妃子,她最著名的诗作便是《怨歌行》,又名《团扇诗》。诗中,借团扇作赋,表达伤感和悲凉。
于是,团扇在后世的文化语境中,近乎成了寂寥女性的表征。

更由于唐人王建《调笑令》中的名句“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而产生了“并面”、“便面”和“障面”的雅称。闺阁仕女手摇团扇,清风徐来,不但可以平添主人娴雅文静的仪态,又能体现女性天真活泼的个性。
宝钗的一个经典情节便是宝钗扑蝶文中写道 “忽见面前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将欲过河去了。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边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这一段描写丰富了宝钗的人物形象,但这段书中描写应该是折扇。
单从美感和文学性的角度来看,团扇似乎更符合薛宝钗这位“蘅芜君”温润莹巧的女性形象,剧中宝钗手持团扇追扑彩蝶,一动一静尽显活泼与娇憨。


87版《红楼梦》中女性手中很多都出现过团扇,摇曳去暑,含羞半遮。再配上柔柔柳丝,纤纤芳影,盈盈浅笑间自有韵味。


三姝手中均有纨扇一柄,上绣牡丹、月季等花。


黛玉经常用的是一柄圆形宫扇。上面绣着一串玲珑剔透的葡萄。


这是一柄绣着折枝梅花的团扇

绣着丹枫鹦鹉的团扇

3、折扇
看看名场面晴雯撕扇,撕的就是折扇~
晴雯大笑着撕扯宝玉的扇子,展现出的是另一种肆无忌惮的美。

折扇兴起,晚于团扇,始于宋代。折扇一名'折叠扇',又名'聚头扇'。折扇收则折叠,用则撒开,故又称'撒扇'。
折扇产生时间虽较迟,其重要性却极大。它携带方便,出入怀袖,扇面书画、扇骨雕琢,是文人雅士的宠物,所以又有'怀袖雅物'的别号。

宋代以后,折扇渐渐流行。真正风行是在明清时期,明永乐帝命宫中工匠大量仿造,折扇一时成为时尚,明清时代十分盛行。在扇面题字作画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融合了竹文化,雕刻文化,书画艺术为一身,为中国书画史开辟了崭新的一页。
扇面有细洒金、(雨金)、雪金、格巾、发簪、老矾面、泥金面等这些扇面都成为书画家的用武之地,挥毫泼墨为后人留下珍贵的墨宝。海棠诗社后,宝玉因喜爱几首白海棠诗,自己用小楷写在随身携带的扇子上,拿在手中“看着便易”。

87版红楼梦中男人们都喜欢拿着折扇,这个拿折扇其实也是看出一个人的性格与品行!



折扇要配合扇套使用,扇套,又名为扇袋子。旧时套折扇的口袋,随身别系。扇套的出现虽难从史料中考证,但从现有的资料可知,扇套盛行于清代宫廷用品中——“清中期以后宫廷成套佩饰中才出现了扇套”。
扇套的样式呈扁筒形,椭圆平底,口稍宽,经常与扇子配套,因而依折扇造型而制,有的上面有盖,系扣或别子,无盖的呈如意云头等形状。扇套的质地多为绸缎,并常配以双面刺绣,以苏绣,粤绣为多。刺绣的绣法多样,拉锁、点彩针、滚针、羼针、打籽、纳纱等,一丝一线都叫人回味无穷,丝线上的风雅传递的是彼时彼刻细致与典雅的心思。花鸟鱼虫、山石人物,描绘出的龙凤呈祥、百鸟朝凤、福禄如意、瓜迭连绵、文房四宝,传递着人们美好的祝愿和憧憬。凝视着老扇套上的图案画面,唯有今人亦步亦趋的追寻,追的是那逝去的华丽一角所蕴涵的人情况味,追的是积淀在历史深处的那一点盎然生气。
老的扇套,丝线反射的不再是夺人的光泽,沉淀下的是一份平实却不失幽雅端丽的清辉。把玩扇套,在错错落落的针脚中,与过去的清风明月不期而遇。
折扇配饰扇套有什么作用:
其一,用于置入折扇,便于随身随身。
其二,有效保护扇子,减少损害。
其三,古人将刺绣与书法绘画完美荟萃于扇套之上,因而也具有装饰甚至炫耀之用。
其四,古时女子也将扇套,连同荷包一同,作为传情信物赠予男子。

古扇由于其制作精良,成为收藏者的珍宝,以致有的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石呆子就是这么一个人,分明穷得饭都没得吃了,却珍藏着二十把古扇,而且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作扇骨的好扇。
其实贾赦之所以对石呆子的二十把折扇欲罢不能,并非只因其材质考究,更因为“皆是古人写画真迹”,“原是不能再有的”。几把扇子的小事,弄得一个无辜良民倾家荡产,赦老爷不以为意,足见其贪婪的本性。这里同时也展现着多样的人物个性与残酷的社会现实。

这时的折扇不只是扇子,更是社交之物,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形象的配饰。不仅是文人,不仅是男性使用折扇。女性也有独有的折扇规格,称作坤扇。坤扇其实属于文人扇的一种,只是长度偏短。也可做戏曲偏用。

4、蒲葵扇
历来中国被誉为'制扇王国'。
《红楼梦》原著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王夫人正坐在凉榻上摇着芭蕉扇子。”

这里的芭蕉扇其实是蒲葵扇。夏天天热,古人讲究礼仪,不像今天的我们,夏天来了能穿多少穿多少,露胳膊露腿的。他们是连半袖都不能穿的。故而人人扇子不离身。
蒲葵产于中国南方,是常绿高大的乔木,叶大如扇。以蒲葵叶制扇应该起源甚早,清代北京也流行芭蕉扇,得硕亭《草珠一串》:“三伏炎蒸暑气饶,如山朵朵火云烧。亏他行者偷来扇,个个芭蕉手上摇。”诗后有小注:“如今此扇盛行,无贵无贱俱用。”
王夫人用蒲扇符合王夫人内敛,不张扬的性格特征。“无贵无贱”四个字可以移注于王夫人所用的芭蕉扇,体现了王夫人居家生活的随意。


5、雕翎扇
雕翎扇,顾名思义,系选用纯粹之雕翎作为原材料,辅以熏蒸、去味、去杂毛等工艺步骤,用生物胶及鱼骨或翎管进行固定,工艺较复杂,外形美观、古朴,但因雕已成为国家保护动物,无法获取雕翎,故存世量急剧减少,已成为收藏馈赠之工艺品,失去传统使用价值,价格亦一再攀升,品相稍好羽扇价格已上千,普通使用难以承受。

6、檀香扇
黛玉手中的檀香扇,风雅韵致,更添书卷气息。

以檀香木制扇是我国首创。玲珑雅致的檀香扇,可称得上是扇中之王了。檀香扇是苏州的一大特产,用檀香木制成的各式折扇和其他形状的扇。
苏扇是苏州特产,以雅致精巧,富有艺术特色而著称,历史悠久,国外驰名。包括折扇、檀香扇和绢宫扇三大类,统称为“苏州雅扇”。

檀香扇是用檀香木制成,其木质坚硬。白者白檀,皮腐色紫者紫檀,白檀为胜。有天然香味,轻轻摇,馨香四溢。为中国四大名扇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