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抑郁,才需要别人的帮助?
抑郁,是很常见的一个情绪反应。当我们遭逢生活上的不顺遂,情绪就会随之反应,通常这时候伴随而来的就是抑郁这样一个情绪。
抑郁的时候,我们难以入睡,食不下咽,对朋友的邀约提不起劲,也对生活上的事物感受不到喜悦。受伤擦破皮肤了,身体会自然启动免疫反应,皮肤也会完成修复新生,虽然有了疤痕,但新生的皮肤一样能担负起保护和隔绝的作用。
情绪一样也有它自己的修复机制,有时候休息几天,喘口气,稍微远离压力来源,受伤的心情就能再度恢复,打起精神去处理问题。
那么,在怎样的情况下,抑郁是需要寻求外援和专业协助的呢?

如果抑郁过度沉重、时间又拖延得太长,靠自己一个人努力去克服,那过程可能会太孤单又太辛苦。抑郁过重过深,会让你失去生活的动力,找不到解决的方法,也看不到未来的方向。
这时候的你,会对自己失去信心,无法再相信自己还具备站起来的能力。这样的抑郁也会让你找不到活着的意义,觉得自己的存在是多余的,甚至可能开始思考结束生命的方法。而延续太久的抑郁,指的是上述那样的状况,已经持续超过了半个月,而你还看不到情绪好转的迹象。
持续长时间的沉重抑郁,会耗损掉我们的能量,也会侵蚀我们的自尊,让我们容易陷入自我怀疑和自责的恶性循环中。可能你已经试着找亲密的朋友、找信任的亲人、找尊敬的长辈倾诉,却依然徒劳无功,那何妨不让身心科医生了解并进一步帮忙你呢?

当然,我们可能会依你的状况,给予强度不一的几颗药丸,谓之“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剂”,这难以从字面上窥得其奥秘的科学名称,简单说就是“抗抑郁药物”。
但纵使诊断、用药如此平板单一,每个人的抑郁还是有它的不同面貌——有些人变得易怒,动不动就对一点生活琐事生气;有些人变得容易哭泣,只稍微触动情绪,眼泪就无法停住;有些人可能会借着工作转移情绪,让自己变成转个不停的忙碌陀螺;而有些人可能变得阴沉压抑,把自己缩进角落,锁上房门,谁也不见,什么事也不做……
我们无法单一归因抑郁症发生的原因:
基因决定了我们一部分的心理素质——有些人天生粗线条,有些人则纤细敏感,有些人从小大方好动,有些人则是害羞内向。
后天环境则决定了我们另一部分的心理素质——被忽略遗弃的童年、家暴受虐下长大的孩子、学生时代遭受霸凌等等。
这些都可能在我们的心上埋下抑郁的种子。如果再遭遇朋友背叛、感情不顺,或工作过劳负担,抑郁可能就会在心里发芽生根,然后持续被内在心理素质和外在环境压力滋养,开出枝叶,终至压垮自己。

所以,我的抑郁,该何去何从呢?
那些一致的、相同的抑郁面貌——情绪低落、失眠、食欲降低、失去兴趣、自责、罪恶感、轻生意念等等,抗抑郁药物在各个面向都有极好的疗效,这是毋庸置疑的。
至于那些因人而异的其他抑郁面貌呢——是不是太容易焦虑紧张?是不是太敏感太情绪化?是不是太过在意旁人观感?是不是过去的回忆始终纠缠?是不是眼前的生活压力已经超过负荷?这些好多好多的疑问,就留到诊间,一起努力抽丝剥茧,找出改善和调整的方向。

抑郁的时候,你可以不必急着振作,也可以不必急着努力装出笑脸。你不需要迎合别人,也不用勉强自己。
抑郁的时候,好好听听看,你受伤的心想要对你说什么?
有一天,当你回顾这一切,你会发现那曾经伤痕累累的心,如今已经愈合,虽然疤痕满布,却比以前更加温柔坚韧。
本文原创自荣新奇教授催眠心理工作室,如需转载,请取得许可并标明出处。可点击头像预约催眠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