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为什么刀郎的新专辑如此耐听以及谁的该死的优越感

众所周知, 影响一个人是否喜欢听某音乐作品的因素是主观性的, 人与人之间的听音倾向差异并不适合拿来做比较, 但作为个人, 将音乐的某些属性进行量化以分析自己的听音倾向却是有一定价值存在的.
在此我将量化的标准主观地分为六项(如图), 可以根据个人的主观感受去为音乐评估这六项的分值, 以我最喜欢的<路南柯>为例,来试图为一些听众解惑为什么刀郎的新专辑听进去就出不来了.

这里除了"韵味"之外, 其余几项都有极高的个人主观评价, 为什么韵味会不高呢, 因为这首歌并不是那种"技巧"型的歌曲, 因为韵味的缺失, 导致这首歌即使十分的打动人心, 但却并不适合长时间循环.

我主观量化的<翩翩>听感
<翩翩>在我的主观印象里就是如上图这般的, 你可以说是我自我攻略过度, 但我已经讲过, 这些量化值的高低都应该是个人主观去判断, 而不是由别人去指指点点的. 这里因为"韵味"拉满, 这首歌可谓百听不厌.
喜欢某作品未必需要分值都拉到很高才可以, 有些音乐可能就是旋律洗脑有些音乐可能是感情满满, 即使其中只有2、3项有足够高的分值, 也是使人喜爱的.
某些"技术分析党"营销号试图用"技术"解构音乐作品, 刻意将作品的文化属性忽略, 把"艺术"变"技术", 试问大芬油画村的画工把名品模得再惟妙惟肖, 但他们算画家吗? 这些"批评家"对别人的音乐指指点点的同时, 就忽略了这个重要问题, 他们指责别人裤子有洞却不知道自己根本是全身赤裸! 建议这些人有那个闲情逸致把自己的作品捣鼓出来让人解构一番(就用同样的方式). 他们当然不会, 毕竟就是吃的这碗流量饭.
再说起某些人的优越感, 总是去议论哪个"土"不"土"哪个"俗"不"俗", 一边按别人脖子去硬要别人承认自己"土"、"俗" ,你要是反驳几句, 就跳出来说被网暴了, 嘴脸像极了下面这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