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经验分享:一战上岸东财:一旦决定考研,请不遗余力地坚持下去!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一位一战上岸东北财经大学的经验贴,希望学姐的经验方法能够帮助到正在备考的24考研人,同时,也欢迎同学们加入24备考群。
个人基本情况
本科河北经贸大学贸易经济,一战上岸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
初试总分392,专业课129,数学119,英语70,政治74。

终于可以有一个时间,静下心来思考,回顾自己考研这一路上的经历,或许没有太多的惊心动魄和精彩纷呈,但总归是珍贵且值得纪念的。
回想起自己决心考研的瞬间,大概是在2021年考研出成绩的那天,觉得自己没有经历过这么刻骨铭心的瞬间,总归是遗憾的。
念头一起,愈发强烈,考研的决心越来越强,于是开始询问打听。
我是一个纠结的人,所以从选专业开始就在纠结。虽然本科是学经济,但实话讲,对于宏微观的学习中,那么多的图让我有些退却,反而相对于数学却没有那么恐惧。
后来,经过了不断地咨询,结合自己的喜好,还是决定“一条道走到黑”,直面困难,于是就开始了自己的考研之路。
首先说说自己各科的学习方法和规划:
1
英语——70分
参考书:《恋练有词》、《不就是语法和长难句》、《真题就这么点事儿》、考研英语历年真题自测;
APP:百词斩
前期:背单词、学语法,打好基础。
对英语来说,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我的前期就是不断夯实自己的基础。对于单词的学习,一开始是在百词斩背,把考研词汇中所有的单词拿A4纸抄下来,一行一个,前面英文,后面中文,APP是用于当时背,纸上抄写是便于复习,把APP背了之后再复习还不会的标出来随时复习。
当然,我没有要求记会,只要求在当时看到能明白意思,因为任何事物的学习都符合遗忘曲线,所以我的方法是在当时学会,然后不断重复。
我大概用百词斩背了四遍,我自己抄写的背了三遍。对于语法,我是看的刘晓艳老师的视频,内容讲解很详细并且有讲到一些故事,能学到东西的同时还使学习不会枯燥。
课我大概看了两遍,然后就是把《不就是语法和长难句》这本书重点句子或干货背了两三遍,至此前期就结束了。
中期:背单词,翻译真题句子。
背单词这件事需要贯彻整个考研之路,但是由于时间紧加上想脱离手机,所以用了《恋练有词》这本书,每天大概背两三章节,还是把不会的或者印象不深的标注出来。
然后就是翻译句子,我用的是《真题就这么点事儿》上册版,所有的阅读我都一字一句去翻译,先自己想然后对照书上的翻译。既能背单词,又可以锻炼语法和长难句。
等2010年之前的所有阅读句子翻译完之后,就开始做2010年之后的阅读。用的《真题就这么点事儿》下册,听了唐迟老师的阅读讲解。但留了两三年的真题做模拟。
后期:不断刷阅读,小三门练习,写英语作文模板。
这时候用了考研英语历年真题自测,刷阅读,做错的再思考为什么错,找出题思路。
过程中穿插了小三门的练习。
英语作文我是十一月份听了刘晓艳老师的课,自己准备的模板,然后背诵、练习套模板。
十二月的时候就开始用剩下的卷子进行模拟,然后复习。并且每天不断刷阅读保持感觉。
2
政治——74分
参考书:《核心考案》、肖四肖八、腿姐背诵手册
前中期:九月份跟徐涛老师视频课,看《核心考案》,着重在哲学部分的学习,但我的史纲学的也不是特别好,所以也看了史纲,每天大概一小时左右,直到十月末。
后期:看腿姐技巧班,掌握做题的技巧,等肖四肖八出来后就刷题,背诵就跟着腿姐的背诵手册,每天一到两个小时,大概手册背了两三遍。大题也背了腿姐做的总结,但肖四还是看了一两遍。
事实上,我在政治上花的时间是比较少的,因为我考研开始准备的时间晚再加上花在专业课和数学的时间多,所整个过程显得比较匆忙。
3
数学三——119分
参考书:汤家凤讲义和1800,李永乐线代讲义,余炳森概率论,《三大计算》
前期: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学习了高数,跟着汤家凤老师,先从基础课开始,把基础的视频课过完一遍并且做了笔记之后,又过了一遍基础,这时候就是看完一章就做1800基础题,肯定是有一些困难,慢慢来,做完之后找不会的知识点,记下来。整个结束后,就看了强化的视频课,还是边看边写笔记。
中期:大概就是七月份,先是看了汤家凤老师的线代基础,然后跟着李永乐老师学习线性代数强化,看完视频之后做书上的配套题,大概视频带题过了两遍。
然后就是学习概率论,这门课看起来难,但是有一定的“套路”,于是我就是看视频课、做题,把基础过完一遍后就强化课、做题。
概率中有很多需要背的东西,我会单独写出来,还有解题思路,会列出来。在这过程中,为了加强计算能力,每天都在做杨超老师的《三大计算》,不得不说,确实有很大提升。其实这样的方法有利有弊,可以专注某一科的同时,对其他科也会遗忘。
后期:刷题。真题、书上的题,模拟题。
因为中期学习对一些知识点有遗忘,所以我把各科讲义又刷了一遍,加深了对知识点的印象,然后就是真题。从1987年开始做起,因为之前的题简单,基本每天可以做两张或者两张半的卷子,由简到难,把有不会的题所涉及的知识点都翻出来再加深,直到做完所有卷子,然后又二刷真题,中间穿插了模拟题和书上的题。
因为我时间紧,所以我模拟题做的不多,真题三刷的时候只是把2016年之后的刷了一遍。刷题不是盲目做题,在保持做题感觉的同时,找做题的思路,看出题人想让你从哪方面下手,多总结。
4
801经济学——129分
参考书:高鸿业宏微观,炳哥编写的讲义、名词解释和真题
前期:自己先把高鸿业老师的宏微观课本看了一遍,其实看完之后的印象相当于没有,于是又看了两遍。然后就跟着炳哥的基础课和讲义进行学习。不得不说,效果还是明显的,条理脉络清楚了很多。
中期:跟着炳哥强化学习,但我觉得我的基础还是薄弱,所以在每次的强化课之前都会再把课本和基础课看一遍再进行强化学习。
整个强化结束后,我又开始了第二次的强化,看视频回放加讲义,以求吃透知识点,等第三遍的时候就是重点看讲义,还有疑问的就再看那一部分的视频。
后期:刷题,背知识点、名词解释和炳哥总结要点。
(目前,我们的群里正在做经济学核心考点、名词解释免费送的活动,同学们可进群参加活动领取哦!)
知识点、名词解释和总结内容,大概每一部分我都最少背了三遍以上,还有高鸿业的宏微观课本,我把每章节可能考的点写了提纲在纸上,然后进行背诵,一直背到进考场前。到后期的时候,炳哥也总结了经济学热点,每一次的热点课,也看了两遍,抓住要点进行记忆。
至此,整个考研学习过程就结束,并幸运上岸东北财经大学。
可能相对于很多其他的同学来说,我准备的时间确实短了很多,有一些匆忙,但万幸取得了自己还比较满意的成绩。
回顾整个经历,我好像没有特别的崩溃过,所以特别感谢我的朋友们,他们对我的信任给了我极大的自信。
然后就是非常感谢每一个老师,给了我莫大的帮助。尤其是炳哥,专业课考129是非常让我意外的,这得益于炳哥的教导,课程内容很充实并且加深难度,用老师的话就是高维打低维,让我可以从开考写到最后一分钟。
洋洋洒洒,最后想说,一旦决定考研就要全心全意、不遗余力。即使中间可能会被各种事情打扰,但是要不忘初心,坚定的学下去。
也可能你会发现周围同学进度快、效率高,但是不要着急,可以用他们激励自己,但是不能乱了自己计划,按着自己的规划,找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
还有一定要相信自己,稳住心态,尤其十二月之后,很多伙伴学不进去心态崩了,但冲刺阶段的重要不言而喻。
预祝24考研的各位,一战成硕,金榜题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