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诊断学: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对心理行为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对于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对心理问题的分析,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生物性原因、认知原因和社会原因。
【生物原因】
心理问题中若存在生物学原因,则该原因便具有优先性,在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中,要先排除生物学原因,才能够进行认知原因和社会性原因的分析。
1,对于生物学原因的诊断,要求个人具备神经心理学的基础知识,需要一些医学临床经验与知识。以下几种情况要注意来访者是否是生物学原因:
2,心理发生突变,如人格忽然发生大转变,情绪状态发生极端改变;
3,身体症状和心理行为症状并存;
4,心理问题的出现和某一时间存在关联,检查营养或神经内分泌紊乱问题,如一些妇女在月经来潮前所表现出的性情烦躁、易激怒以及甲状腺机能亢进和甲状腺机能减退时所表现的心理行为症状都与神经内分泌的变化或者某些神经递质的含量改变有关,这可能在特定时间内也会表现出心理与行为问题。
此外,还要分析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是否是因为近期的药物服用所致,确定躯体疾病和心理问题之间是否有因果,生理年龄对心理问题的影响(可参考发展心理学中各个阶段的人所面临的“任务”),分析性别因素对心理问题的影响。

【认知原因】
从认知疗法的角度,心理问题是缘于错误思维、信息不足或信息错误的基础上进行的不正确推理,无法区分现实和想想。Beck指出了常见的错误思维形式,如主观推断、选择性概括、过度概括、夸大和缩小、个性化、贴标签和错贴标签、极端思维。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与来访者共同找出不恰当的认知,并提供学习或训练的机会改正他们,或用新的认知方式取代,使来访者的认知更接近现实或实际,随着不良或错误认知的改变,来访者的情绪或行为亦随之改变。
认知原因的分析:
1,分析暗示性或医源性的错误认知。来访者的错误认识可能是受到暗示所形成的,也可能是缺乏相关医学知识对自身健康状况不了解而被医生误导,产生自己有病的错误认知(一些医生因为经济原因,利用求诊者缺乏相关专业知识进行欺骗,把正常的生理变化错误地认知为疾病)。
2,分析个人成长史,查看错误观念。在成长过程中,某些事件深刻于脑海里,很多认知观念也从中衍生,其中,有些观念是错误的且被深深植入来访者内心,这便需要去探究。
3,分析对现实问题的误解。要解决现实问题,首先要对现实有准确的把握,而有的来访者可能沉湎于过去或想象的世界而与现实脱离(在药物作用、疲劳、意识清晰度下降或过分警觉都可能出现认知歪曲),这也是需要注意的。
4,分析新旧观念冲突。当人进入新环境中时,接触到的新认识可能与现存的旧观念是冲突的,冲突的结果,可能是产生认知领悟使得新观念取代旧观念,也可能是新观念无法动摇旧观念,还有可能是冲突一直维持造成心理问题。
5,分析记忆中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负性情绪在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中积累,在成长和发展过程的负性情绪很可能成为记忆的部分,在后来成长中展现出来,成为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从负性情绪记忆中,可以探索心理问题产生的历史原因。
6,分析错误的自动思维。自动思维是在生活事件刺激下快速进入一个人头脑中的似乎有效或真实的想法。错误的自动思维主要指自动的、放大的、不经逻辑推理出现于脑内,不具有批判性检验,自我推理的结果总是最坏的思维。识别自动思维,可以询问来访者:“在头脑中一闪而过的想法时什么?”,“在回想起来这一情况时,脑海中会浮现什么想法”,也可以布置“自动思维记录”的家庭作业。
7,分析价值观方面的问题。价值观是人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价值观会为人的行为提供理由。个人的价值观是人出生后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萌发和形成的。儿童时期的价值观是模仿和吸取父母和亲近的人的言行而形成的,这时的价值观因具有感性而被称为“价值感”;到了青年期,随着自我意识的成熟,人才开始主观地、有意识地选择符合自己的评价标准,形成个人特有的价值观。
8,分析是否心理发育迟滞。心理发育迟滞指心理发育受阻或不完善,特征如智力发育落后于正常水平。
9,分析是否过度自我中心。过度自我中心会在认知上存在严重偏颇进而产生心理问题。
10,分析幼稚的情绪反应模式,如果个体在遇到挫折时使用幼稚的情绪反应模式,那么长此以往也可能导致心理问题产生。

【社会原因】
1,分离生活遭遇和反应。可以采用历史分析法对来访者成长过程中的事件回顾和分析,找出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原因;可以对感受体验进行回忆,让来访者回忆并写出事件发生时的感受及其对自己的影响。
2,分析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指以来访者为中心的,包括朋友和亲属在内的各种社会关系构成的网络系统。当生活环境发生大改变(如搬迁)时,个人可能会因为失去熟悉的社会支持系统而产生心理问题。
3,分析心理应激。应激是当意外事件产生或危险情景出现时个体所产生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如果应激状态长期持续,就会造成机体适应力下降。应激源有很多,有不愉快的经历,如丧偶、离婚等;也有愉快的经历,如结婚、获得大奖。
4,分析文化的心理影响。文化会对人的生活方式产生影响,而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也需要从所属群体的文化来理解,如民族文化、群体亚文化。
5,分析生活事件的压力。压力有几种类型,一是单一生活压力,强度不足以使人崩溃,在经历一次压力后个人会提高和改善自身适应的能力;二是叠加性压力,其中又分为同时性叠加压力(个人体验在同一时间内体验到多个压力)和继时性叠加压力(两个以上构成压力的事件相继发生),叠加压力时极为严重和难以应对的压力,给人造成的危害很大;三是破坏性压力,也叫极端压力,包括战争、大地震、空难、被攻击等,对破坏性压力造成的后果,心理学干预是必须的。早期的心理学干预主要是通过催眠暗示来解除心理障碍,到后来,发现让受害者在社会中与健康人一起工作,或者让PTSD患者与其他类型的受害者共处,对缓解症状比较有利。
来源:《心理诊断学》(张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