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儒鼎,禮也與學詩。三月十七日的文稿

2022-03-21 15:36 作者:南風GT  | 我要投稿

学伴们,现在好。我是儒鼎,某某某。以下来练习,先生03/17会报的内容。


今天周四,汇报两个内容。一、礼也者理也。二、小子学诗。一段经文与一个科目练习。


        一、礼也者理也。礼记当中,仲尼燕居一篇,有记录。子曰:「礼也者,理也;乐也者,节也。君子无理不动,无节不作。不能诗,于礼缪;不能乐,于礼素;薄于德,于礼虚。」


礼也者,理也。礼仪的实质就是道理。人与人面对面的时候,对人的敬意,透过身体的姿态,可以表达出来,这称为礼仪。推动事务的时候,透过身体的运动,促进事务的生成。这些来龙去脉的清楚,和怎样行为的程序,在思想上,就可以称为道理。礼者,理也。可以说,礼仪的实质内容,就是道理。


乐也者,节也。音乐的功效,就是中节的体验。气象上的闪电雷鸣,风吹云雨有它的变化。日月星辰各有她的运行。人的喜怒哀乐,有份度与对应。地上的鸟兽草木之名,各各有所比拟。这些声响,各自清楚,有连续性的总成,就是乐曲。使人中节和谐的体验,就是音乐。


君子,对于没有道理的不去行为。不是和谐的不去追求。精神若是不健康,感触道理就会有偏差。心情要是不乐意,行动的力量就会缺乏。不能丰满的内在,外推的能量就充满虚假。


礼乐诗教中,是会有乐音与动作的。因为道理的外显是礼仪,乐音的内化是乐意。内外一致就会知行合一。这是很直接的事情。已经有一些,在广东的学子,练习的范例,可以方便学习。



        二、小子学诗。诗教在论语中有个纲目性的指导,今年的学伴,要先学习。小子学诗的内容。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以下有两个影片范例。


君子堂,美美同学的练习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k4411W7Jj?spm_id_from=333.999.0.0


雅琳尚和学子学诗的练习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hu41117bb?spm_id_from=333.999.0.0


在行歌的时候,学伴容易有一些唱不准的现象?这要说明一下。因为动作,由诗文当中衍生,已经设计贴合了,这和演唱的节奏,是一致的。在实际教学中,只要动作出来了,歌声就会同步带上,这是没问题的。只是现在受限于网路,感官不能全面的关系,没有比现场来的直接。但是学习不能耽误。要将设备,公司,内容等等配合教育主题来执行,这就是正确的事情。


这个诗文的进行,有了一定的理解,满足了ㄧ些条件之后,就会跑出乐音。这礼乐诗教,所选用的诗文要有教育用意,行歌有所情感,内容所指,必须正义,形容要准确对应,乐音必须优雅。节奏跟动作,互相配合。执行起来,那就是,个人强烈贯通的知行合一!


声音,语言,诗词,教导,音乐,舞蹈,各个项目,能不能连在一起?那会有很大的差别!举例说明,有一个句子叫作,废寝忘食,是努力发光的样子。如果分开了,一个废、一个寝、一个忘、一个食,分别独立了,却是样样都容易堕落。音乐超越文字,行动超越空谈,各层次贯穿了,才会这样!只有整体连贯,才会有效真实!


当行歌的练习,和南风先生的示范,很接近的时候,自然能够切入经文深度理解。行歌的节奏,大多是缓慢的,因为体姿势是优雅的。典雅的乐曲也多是圆音的。能够和缓身心,健壮精神的。这是其中成形的要素。


很多其它内容,渠道错过的状态?那些内容,都是没有效果的。又或者有,在拼音字文化中,所衍生出来的音乐理论?那都不符合如下,要素的要求。 (一)知行合一的途径。 (二)方块字指事比拟的特性,(三)周孔文化的养德需要。


当代的人们,应该要清楚的知道。任何不符合雅乐特性,却宣称有乐教功能的作品,那都是一种错误。是江湖郎中,想收智商税的陷阱。


来唱,小子学诗这一段。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总共十个段落,就有十个动作。去年,某个学校的师生,演出了边唱诗歌,边打拍子,就只是这样,就足以上电视了! ?要说,打拍子也是可以的。只是消化的程度不足,不够彻底,连结知行的层次会断裂。就如礼记中孔子燕居所说:不能诗,于礼缪;不能乐,于礼素;薄于德,于礼虚。也就是警戒ㄧ些不良的状况。


儒学说明完整,才能表示有道传续,能确实体会夫子的力量。后世的人们,不断强调知行合一的方向,就是其中有些欠缺。要通达古今之变,化合出当代用处,才有文化的传承,才会有发扬光大的实现。


以上是某某某的练习,到这里告一段落,谢谢学伴们。

儒鼎,禮也與學詩。三月十七日的文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