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今麦丨可寻的一眼星光

《SoFigaro精品购物指南》2023年第6期 对赵今麦的采访,在他紧锣密鼓、热火朝天地准备春晚节目时完成,“希望我们的节目可以保留。”她带着些许虔诚说道。越努力越幸运,新春的零点钟声刚刚敲响,我们就看到了一身红色小洋装的赵今麦,青春洋溢地站在了春晚舞台上,给大家送来祝福。而她新一年的期待,依然与之前每一年相同:能够继续努力,拍到更多的好角色。
越努力越幸运
2002年出生的赵今麦,在6岁时参加沈阳晚报儿童表演班,两年后出演了首部电视剧,完成了影视首秀。“我其实很小的时候只是接触过影视剧,但并没有拍很多戏,”她说,“小时候胆子比较小,通过表演班,不断地参与朗诵比赛和表演活动,慢慢地锻炼了胆量、积累了经验,对后来真正入行奠定了一点点基础。”
2020年,赵今麦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专业全国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进入了中戏话剧影视表演本科班。“带着演员身份进入中戏倒谈不上有压力,反而是作为大一的新生,设定了学习的目标,要融入一个新集体、新环境,会有一点小紧张,”她笑道,“后来慢慢熟悉了,和同学们一起排练一起活动,就很有趣。在学校里和同学们一起演戏,和在实际拍摄工作是不同的。拍戏时,一般都是由编剧老师写好剧本,演员按照自己对剧本的理解,现场演绎就好,剧组里也有服装组、道具组、灯光组等来完成分项工作;而在学校,我们不光要演戏,所有台词、行动编排,包括化妆、道具、灯光、音效,全是亲力亲为,同学们一起分工合作,承包整部作品。这让我学到了很多不同领域的知识,也更了解整个作品的运作流程。”赵今麦神采奕奕地与我们分享着她的大学生活。
进入中戏后,赵今麦接受了更为专业、系统地训练,“系统学习和理论支撑对我的表演帮助很大,不光是台词、基本功方面,在表演训练中,动物模仿能让我释放更多表演天性,人物练习能让我更为细致地观察人物。”不难看出,对表演充满热情的她,已经将学习到的这些方法融入了平日的拍摄工作中,“以前拿到一个剧本,我不太知道从哪些方面去分析。在学校里,老师会带着我们分析剧本、分析角色,再去塑造、诠释角色,这样的练习让我受益匪浅。”
走出舒适区
早在几年前,许多合作过的演员和专业人员都赞叹,赵今麦有着职业演员的天生悟性与直觉,也称赞过她扎实的基本功。“我很幸运,从一开始拍戏时,就遇到了特别好的团队和很多优秀的演员前辈。他们的言传身教从最初就为我树立了非常好的表演观念。” 在赵今麦看来,天赋和努力都同样重要,正是凭着一点一滴的努力摸索和积累,她才能以更加娴熟稳重的姿态走到观众面前。“不只是演员,任何工作、任何职业,想要做好一件事情,天赋和努力都很重要。” 有人评价赵今麦的表演“从未有过舒适区”,在她出演的多部影视剧作品中,每部戏中的角色都大不相同。而“剧抛脸”赵今麦,是否会觉得自己与塑造的角色相像呢?“在拍摄的时候,我觉得每个角色和我都有点儿像,但又都有点儿不像。记得拍《流浪地球》时,我说韩朵朵和我很像,之后拍《开端》,又觉得李诗情就是我。可能在拍摄作品时,我会把自己融入角色,放大自己身上与角色的某些共同点,就会觉得自己更为贴近人物。而拍摄结束后,回归到我自己的生活,又觉得这些角色只是剧中人了。演绎过的每个角色都带给过我许多不同的感悟,出演这些作品也让我每次学习到新的东西,不断进入到新的阶段。”赵今麦这样剖析,“《流浪地球》让我看到了奇妙的宇宙;《少年派》中我饰演的林妙妙性格更为活泼跳脱一些,这是让我在一定程度上打开自己的一部戏;《开端》激发了我很多自主创作的激情。”
挑战不同面
在忙碌的学校生活与拍戏工作中寻找着平衡的赵今麦并不算是高产演员,但她参演的每部作品都有她喜欢的点。 谈及选剧本选角色的标准,“我有时还挺主观的,故事好看,我就喜欢,角色很可爱,我也很喜欢。但有时我的感受和团队小伙伴不一致,我们就会组织讨论,畅所欲言,如果我会被他们的观点说服,就可能会选择,”她坦言,“我愿意挑战有不同面的角色,比较复杂的人物,这让表演很有挑战性。我之前杀青的一个戏是这样的,虽然还没官宣,不能透露太多。”她腼腆又充满期待地笑笑。
专注畅谈表演工作的赵今麦有着超越自身年龄的坦诚与清醒,让人险些忘记她也是个有着多样兴趣的00后女孩。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她不时分享着生活中的小爱好,偶尔抽抽盲盒,玩玩拍立得。“我喜欢拍照,喜欢记录瞬间的感觉。”提及自己拥有的胶片机“小红”,她说,“当你认认真真地用手动对焦的胶片相机去拍摄,琢磨照片构图、光影之后,冲洗出来的相片效果确实比随手拍的要好很多。” “我小时候经常出去旅行,但现在工作学习比较忙,没有时间出去玩耍。去年,《花儿与少年》的节目主旨‘美好的风景就在身边’打动了我,抱着在露营旅程中与大家交朋友的轻松心情去参加了录制。”赵今麦现在最想去的旅行目的地是巴黎,“我很喜欢Woody Allen导演的《午夜巴黎》,从清晨到午夜的雨后街景,感觉特别浪漫。”她憧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