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有的人是自己糟蹋了生命?以其生生之厚
老子曰:“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意思是说,人出世为生,入地为死。属于长寿的,占十分之三;属于短命的,占十分之三;人的过分地奉养生命,妄为而走向死路的,也占了十分之三。为什么呢?因为奉养太过度了。
我们整个生命的过程基本上概括起来就是“出生入死”,在人的生命历程里,“生之徒,十有三”,能完整过完一生,安度晚年到最后的,大约十个人里面有三个人。“死之徒,十有三”,中途因身体羸弱或疾病去世,亦或是无妄之灾等而离世的,十个人里面有三个人。“人之生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意思是还有一部分人是自己把自己给作死的,也占十分之三,为什么呢?“以其生生之厚”。

过度地奉养生命只会走向相反的道路,比如跟别的孩子一比,自己的孩子好像长得瘦了点儿,或许你们夫妻就是瘦体型的,孩子小时候长得瘦点很正常,可是不行啊,必须给孩子补,怎么补?坚持给孩子天天吃牛初乳,给孩子喝蜂王浆,或者寻找其他一些滋补的药方等等,就觉得不要让我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的这种心态可能会伤害到孩子的身体。有些病就是家长给过度养出来的,结果反而离生命之道越来越远。

所以说“以其生生之厚”,不如放下心中的贪欲,放下各种执念,坦然地按照节奏去生活。当心中不再纠结,使得心灵开阔、气血通畅,就与生命之道越来越近,最终反而活的时间长。身体用不着大补特补,只要按身体所需营养正常进食,再经常运动锻炼身体就好了,比如跑跑步、打打太极等,这便是有效的养生之道。
现在人们的欲望已经大大超出了实际生活所需,并且永不知满足,就像如今的人容易生病,很大程度上不是营养不良,而是营养过剩。

假如我们现在不顾一切地拼命挣钱,对一般人来说,几年下来有一两百万的存款已经是幸运了吧,可因为长时间的消耗和损伤,这时候身体倒了,只得住院接受治疗,不仅要承受病痛的折磨,医药费就要好几十万,如果病情严重的话,很可能就会花光多年来的积蓄。那么,这样的劳累付出是对是错?对自己来说又是否值得?实在不好说。
人会因为过分地奉养生命,妄为而走向死路。
(以上内容属于“我读《道德经》”专栏系列文章之一,如对文化经典感兴趣,可进入个人主页浏览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