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代表大会

花了几百块,经过严密搜身,冒着陷入科幻消费主义陷阱的危险,感受了大学课堂般的讲座,春节联欢晚会式的开幕式,抓住了近距离观赏著名科幻作家和科幻大佬的机会,结识了各路科幻爱好者。
脑海中出现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名字--科幻代表大会。
主办方以科幻般的速度建出一栋科幻馆,然后赋予其开大会的使命。
虽然是科幻大会,但本质还是大会,有大会就有代表:科幻作品的代表,作家的代表,城市的代表,文化符号的代表,社会现象的代表等等。
科幻代表?我想了想。科幻世界,刘慈欣,三体,雨果奖。把雨果奖放在最后,因为我一直不太清楚该奖项。只晓得如果一位作者得了该奖,其作品会一售而空,其身价将一飞冲天,其创作力大概率会直线下降。最后巨大的商业价值将替代其想象的能力。
抛开热门符号,作为一个读者,还记得高中时期打破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统治的那些故事:,《反物质飞船》,《好兆头》,无聊春节里带来冲击的《光明王》,大学暑假里劈开维度的《死神永生》。
除开小说,科幻影视动漫也无处不在,夏天超市里循环播放的《EVA》。小时候电视里的《霹雳贝贝》,网上的《攻壳机动队》,游戏中的《合金装备》等等。本来以为大会能有电影《保罗》里那样的氛围。但名叫科幻大会的科幻内容浓度似乎较低,更多的是商业宣传,追星,还有消费(矛盾的是,似乎这又恰如其分)。
大会展厅很难有硬核内容,如果你深入询问一些原理。服务人员一般会说不知道。大部分展厅打着擦边球,努力把东西卖出去,电脑,投影仪,银行卡,旅游服务,模型,手机游戏,玩偶周边。
逛完一楼展厅,去到各个沙龙会议。讲座里偶尔也有精彩的观点闪耀。不过开大会的感觉更加明显,上面领导发话,下面观众刷手机。不小心听到路旁观众抱怨,这和大学上课有啥区别?“你要这样,然后那样。”听此只能强忍笑意,向她们行注目礼。
大会活动中关注女性权利的信息若隐若现,我好奇,这股女权风是怎么吹遍全球的。但我斗胆提醒,难道女权们不知道成都粑耳朵被婆娘支配的恐惧吗?如果女权主义过分煽风点火,那么成都耙耳朵们可能会组织一个耙耳朵联盟来予以抵抗。
听够了理论课,我来到一个成都本地作者见面会,希望能接受一些地气。在会里,不说四川话的本地作家天团们使劲论述了成都为什么适合举办科幻大会。他们巴拉巴拉说了一通。在我看来,中国那本最有影响力的科幻刊物在成都,而这一点就够了。
哪怕这些本土作家我都不太熟,但他们都很幽默。一C位男作家表示,梅西夺冠比科幻小说还科幻。另一位资深女作家表示,科幻馆的海王星会议室如此偏僻难寻,让她经历了一次难忘的探索之旅。角落里年轻的黄发女作家大为赞扬了成都人的执著,对市区观看雪山的执著。会议犹如火锅,各不相同观点在其中翻腾,麻辣鲜香。最后作家们共同表示,科幻世界杂志是大家写作的共同的起点。会议结束前,主持人竹子力邀在座各位前往科幻世界编辑社参观,并以一本免费的杂志作为诱饵。
逃离各种课程,逛到一楼角落里有非商业的交流展厅。这有一个机器人在打鼓,霹雳巴拉的一阵敲,能听出一些节奏,但音乐里没有灵魂,只有程序。它的努力让这里的人们不得不吼着说话。几所高校科协沐浴在鼓声里,有清华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经过刺探,我发现清华和四川大学的社团活动最为活跃,其次西南交大,最后电子科技大学。这四所大学除了电科,都有自己的科幻刊物。
据本人亲身体验和科幻协会内部消息,电子科技大学的同学大多热爱学习,并积极参与各种比赛。严格的考试,以及无力的社团政策,让同学没有精力进行科幻创作。科幻社团也在奇幻和科幻之间反复横跳,时不时停办,以示抗议。次外,在混合一些科学事实和狂妄猜测后,本人给出大胆猜想:繁重的学业,古怪的男女比列,无法难刺激同学们产生足够的荷尔蒙,更别说幻想了。
该区域展厅里的藏文科幻译本很有意思的,更有意思的是,西方科幻展厅的门口罗雀。它们要么气场太强,要么就是气场太弱,总之有点水土不服。西雅图的科幻大会,主办方代表优雅帅气,,locus杂志历史悠久,但游荡过程中发现,只有英语母语者愿意和他们多聊几句。反而非洲喀麦隆的主办方大受欢迎,人们虽不会非洲语,但愿意和那个黑人合影。道理上讲要尊重各个国家,并和谐共处,但事实如此。他们不太想交流,我们也不想,那么只能恶性循环。
在三天的信息采集过程中,我不免被空气中某种科幻消费主义感染,买下三本杂志,一件体恤,一个徽章。消化吸收两个三明治,一个汉堡,两瓶矿泉水。
后因某会议过于无聊,逃跑过程中不幸遗失其中两本,看来缘分未到。
此次科幻大会安保措非常严格,让人安心的同时也导致广大群众参会难度激增。虽然但是,人们购买欲望高涨,人群席卷各个周边商店,围堵明星作家和科幻大佬。有一次吃三明治时,一位参会男性大声议论,希望大会能持续一个月,高谈科幻带来的经济效益,同时身体力行,大嚼汉堡。还有某天晚里,一位路人忽然高喊,意图借我会员证玩玩。
面对如此境况,相信相关部门一定会嗅到商机,促进科幻产业大力发展。
说到相关部门,它们为大会准备了各种公交接驳路线,安排了许多自愿者,调拨了大量安保。当然最重要的科幻文化宣传,在科幻大会中如何输出本地文化呢?这是一个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文化符号们卷到不可名状,无法直视。最突出的三大成都文化符号分别是大熊猫,三星堆,金沙太阳鸟。这些符号通过反复播放让我感到一丝丝痛苦,就像地铁里的著名广告--“不吃火锅,就吃烤匠”。痛苦必定让人印象深刻,且回味无穷,因为火锅里的海椒和花椒就是这么干的。如果未来人潜海考古时还原了地铁里的这些广告,可能也会大感吃惊,其程度绝不亚于观看三星堆的爆眼子面具。
当然雨果奖和开幕式也是绝佳的文化输出机会。
每个城市的雨果奖底座都代表着城市特色,成都的雨果奖杯的底座不出所料是熊猫,但没想到那传送门如此画龙点睛。
有些无聊观众私底下瞎吹,成都其实还有一项特色-电话销售。这点我深表赞同,今年年初,每天早上10点左右,销售电话都会准时打入,让我汗颜。
不久,这里流传出一句既科幻又奇幻的名言:孙悟空来了(成都)都要打500个电话。
如果把雨果奖的底座换成一部电话机,我一点都不奇怪,甚至想要鼓掌。因为成都人民利用科学的方法独创了现象级经济奇观,无意中大大推动了电信技术改革。最近各运营商的过滤器已初具成效。这不比好吃懒作的明星大熊猫有科技含量?
本届科幻大会原创CG宣传片,制作精良,彩蛋丰富,符号硬核。除此之外都开幕式的其它宣传片很像招商引资的广告。
而开幕式的表演无法一句话精确概括。
川剧变脸和敦煌飞天时长感人,之后的科幻舞蹈略显魔幻。颁奖音乐大都来源于科幻电影,如星球大战《main title》,流浪地球《新征程》等,配合会场的灯光效果,仿佛置身于霍格伍兹魔方学院。节目中有一位抢走刘慈欣风采的摇滚同学。他的满头长发和音乐事业,令人惊讶。唯一的遗憾是他没有甩一甩那飘逸的长发。最后的无人机表演和喷泉秀让没电的手机非常难堪。
但它还是成功抓拍了地铁里的四位工作人员,简称地铁F4。
虽然槽点太多,但能亲临科幻大会,观看开幕式,我万分荣幸,感谢所有组织者和参与者。

以下是有趣的瞬间








大佬们的后脑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