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男人过了40岁后,为啥非要回老家盖房呢?他们并不是为了面子
一个朋友朝我抱怨,说她真搞不懂自己男人是怎么想的,好不容易攒下来几十万,竟然想回老家盖房子。
“一年就回去一两次,盖房子有啥用呢?”
在朋友看来,这些钱不如在城市里再订一套房子,无论是等升值还是留给孩子,都很划算。
“男人就是要面子,嫌老家不盖二三层的小楼房就没出息……”
其实,他们并不是是为了面子,或者说并不只是出于面子才去盖房子的。

每个男人都会挂念自己的“根”
大概每个中国人都能体会什么叫“老家情怀”,特别是那些从农村出去的男人,他们在外面漂泊久了,哪怕是在大城市里定居,也难免会对养育过自己的老家魂牵梦萦。
我去过很多农村看过,说实话,大多数农村的情况都很一般,并不是什么“风水宝地”,但对于从这里走出去的人而言,这个地方无论多么简陋贫寒,都有特殊的意味。
“老家”是一个人的起点,是他人生的根底,那里的一草一木,一情一景,都代表了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最初认识。
当这个人在世界上漂泊久了,就会想回老家看看,想一想自己的来路,怀念自己的小时候,从中吸取重新出发的勇气和力量。
虽然再也回不去了,但只要“老家”还在,那人生就还有个锚点,就会让人觉得自己不是在四处漂泊,随波逐流。

盖房子也是一种“孝”
我从长辈那里听过一个故事,说某人家里很穷,父母一辈子都在地里辛苦,面朝黄土背朝天,除了种地什么也不会。
但他的父母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儿子读书,有一年要交学费,家里确实揭不开锅了,他就说退学去打工,他那沉默寡言、老实巴交的父亲突然暴怒,打了他一巴掌。后来他知道父亲是受了很多委屈才借来了学费。
多年之后,他已经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想接父母到城里享福,给他们买套房子。这时候父亲给他商量,说能不能回老家盖房子,“我在城里住不惯……”
结果在房子快盖好的时候,父亲突然去世,他在老家的院子里嚎啕大哭,哭得撕心裂肺,让人听到就想掉眼泪,他很后悔没有早点完成父亲的心愿,为老人争一口气。以后每年父亲的忌日,他都要赶回来大哭一场。
在农村,很多人一辈子的执念就是一套体面的房子,你可以说他们傻,但你不能不体谅他们的想法。

所谓老家,就是小时候想逃离,成年后想回去
农村生活并不美好,童年的记忆也不都是明亮的,乡邻之间鸡毛蒜皮的琐事和流言蜚语都让人不愉快。
我小时候就觉得这个地方既亲切又逼仄,什么都不新鲜,一点意思都没有。后来终于逃离了这里,走向了外面精彩的世界,但总觉得自己没有根一样,总会想念小时候的时光。
也许这就是人变老的表现吧。
于是就想回老家看一看,见一见早已失散的小伙伴,围着院子走一走,摸一摸小时候在上面打秋千的樱桃树……
然后就会莫名的心安,感觉自己跟这个地方的联系没有中断,在天地之间,自己仍然没有迷失自我。

其实,“老家”也在发生变化
一代新人换旧人。随着老一辈的陆续故去,以前的恩怨是非就像很多传统习俗的淡化一样,变得淡薄起来了。
农村也在加速融入大时代的洪流,两三年就有一个大的变化,从房屋的样式到道路、车辆,以及人们的衣着和精神风貌,都在说明这个世界不一样了。
大概70后、80后还会记得自己庄上的一些人和事,而90后、00后的年轻人就完全是“城镇化”了,他们一般只喜欢自己的小圈子,如同城里的楼房里,上下楼的邻居多年都不相识一样,他们不关心别人,只跟少数几个人一起玩。
原来全村的小孩一起玩闹的情景,估计是不会出现了。
也许,当“农村人”变成“城里人”的时候,所谓乡愁、老家这些概念,就只能在文学作品中有所描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