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比拼多多“砍一刀”,淘宝“顺手买1件”活动被指套路深
NO.504
作者:经天纬地
校稿:程程 / 编辑:致知
随着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的“6.18”网购大促拉开帷幕,各平台的促销游戏花样百出。而网友发现,淘宝推出的类似拼多多“砍一刀”的“顺手买一件”促销游戏不仅坑人,而且不少商家趁机售卖快过期产品,让不少“剁手”高价却买到临期货品感到极不划算。部分“顺手买1件”甚至涉嫌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和价格欺诈。
网友抱怨:顺手买一件买到临期商品
“6.18”被称为电商节、网购狂欢节、电商购物节。随着各大电商平台的“6.18”网购大促拉开帷幕,各平台的促销大招可谓花样百出。有消费者打开淘宝,发现在淘宝天猫页面,一款标有推送“顺手买1件”某日本系列果汁冲饮。原价72元,券后67元;但生产日期显示竟然是2021年11月,上面标有赏味期为低于6个月商品。要过期了。

事实上,有不少网友抱怨在淘宝“顺手买一件”活动中,买到马上就要到过保质期的商品。
网友A:“顺手买了一件9.9元啤酒,标价是38元;本来以为9.9元买一件。但实际发货才知道只有两瓶。而且啤酒还有一个月就过生产日期了。”
“在淘宝顺手买一件玉米,产品图片上写着9.9元件,以为占了便宜,但实际上9.9元两个。比商场贵多了.......”

19.8元买488元首饰?实际价29.8元
“顺手买一件”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进入订单结算环节时,作为福利,消费者可顺手超低价再买一件优质商品。此前,媒体报道了网购爱好者陈女士遭遇。其在淘宝购物后出现“顺手买1件”促销,购物过后发现,所购买的商品与选购的店铺没关系,所购买物品也都不一样。
这些“顺手买1件”给人的感觉就是价格很优惠,产品质量也很好,有薅商家“羊毛”的感觉,不买后悔。
而事后发现,这里面水分很大,消费者实际上并未占到便宜。有媒体调查发现:就类似这款标价488元的项链,店铺的正常售卖价只有29.8元。在消费者购买评论中,多数卖家对该项链的评价为劣质玩具、塑料的、非常廉价、价格虚高、“就没这么坑的”等评语.....

“剁手”后看着占便宜,实际水分大
据了解,这些“顺手买1件”商品往往标注着高原价和低售价,这样的感官冲击,很容易让消费者在“薅商家羊毛”等心理下冲动消费。如淘宝平台上,一款标价为128元的防晒帽,“顺手买1件”仅为26.9元;一款标价129元的丝巾,顺手价只要9.9元。而消费者在付过款后才发现,顺手买一件的货品水分太大。一个标价一百二十八元的帽子正常售价为二十七元,只比顺手价高一毛钱。标价一百二十九元的丝巾,正常售卖价格也只要十九元。

消费者被坑的原因是,购买时看不到货品的真实信息。结算页面只显示“顺手买1件”商品的店铺名称、商品名称、原价和顺手价,无法知道货品的真实信息,比如货品的材质、厂家等。消费者只有在付过钱购买后,才能看到商品的详细情况,但这时候后悔已经晚了。
顺手买一件,类似拼多多的“砍一刀"
顺手买一件是淘宝推出的一个爆款工具。业内人士称,顺手买一件类似于拼多多的“砍一刀”的二人拼单效应。其目的是为了刺激“价格敏感”、让“不买白不买”心态用户进行更多消费。
但由于平台规则问题,消费者所购买的货品,可能并非来自原来挑选的店铺,这就导致消费者遇到质量问题很难讨要说法。加上“顺手买1件”的页面设计问题,因看不到商品详情,这也给个别店铺、在品质和商品价格造假方面提供了操作空间。

“顺手买一件”本质上是通过“凑单”、“拼单”这一行为,让消费者主动掏腰包购物,或找熟人拼单,达到同类型商品销量翻倍的目的。但由于系统设置等原因,这让“顺手买1件”成为营销套路。

套路营销违反价格法,或侵害消费者知情权
由于顺手买一件经常被坑,甚至有网友戏称:顺手买1件,就是顺手坑一笔。对此,有专业律师认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有了解所使用购买的产品或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从消费者反映情况来看,淘宝平台采用的“顺手买一件”模式,已涉嫌侵害消费者知情权。
“顺手买一件”,不仅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还有价格欺诈之嫌。价格法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的,或让人产生误会的价格标识,引诱消费者进行交易;上述法规,为“顺手买1件”的营销方式,划了法律底线。
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平台应该在加强行业自律、做好平台内商家监管的同时,也要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尽量管控和收缩商家的套路空间。避免让“顺手买1件”等营销方式,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损害网络购物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