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206|VSL小组动态简报

2022-07-03 09:55 作者:多样化结构实验室VSL  | 我要投稿

导读

时间以“学期”为单位迅速被剥夺了,回过头来看,研究生生活中,我们在不断地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从满腔热血、一腔冲劲到逐渐变得沉稳,我们具备了忍耐和迎难而上的能力。未来的艰难坎坷只会只增不减,而不论做什么,保持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是我们成长的目标。而在成长的过程中,保持做总结的习惯,不仅能让我们回忆过去的甜蜜与汗水,也能总结过去,勉励未来。

下面让我们看看VSL小组的六月总结吧~


解兵林(VSL博二)

六月毕业季敲响警钟,计划好的时间节点是课题的生命线!特别是遇到新课题,要注意兼顾时间和方法。查阅领域最新文献,理清楚自己面临的问题是什么,需要采用什么方法,实现怎样的目标,把Introduction写好,站好论文出发点,避免再回头,针对所选择的方法找到最相关的文献学习学习之熟悉之运用之。研究课题开展之前,进行基本模型分析,开展有效的预实验,提前遇到可能的问题,要考虑清楚影响参数,方便后续的实验设计,避免重复的试验成本浪费。研究时要防止瞎做,把规划的内容一个一个做,不相关的内容就不要浪费精力,保证做的一个事儿回答一个问题。过程中除了埋头做,要注意很多任务可以并行开展,把重复性工作交给模型运行,让机器为人不停工作,而不是守着机器等结果,节省时间成本,去思考被卡的瓶颈问题,避免“掉坑儿”。每周固定时间听SIR学术讲座,当成是一件学习做科研的事。对于与自己课题相关的报告自然应认真听,听细节,了解小同行在做什么,他们是如何解决自己可能也会遇到的问题;而面对自己不熟悉领域的报告,可以主要听主讲人的研究方法,学习他们的领域知识和思维模式,博观而约取,了解大同行是怎么做好科研的;同时,要注意学习教授们展现研究成果的方式和讲好故事的能力。科研过程就是边看边听、边做边思考、边写和边讲!


“只将此心付明月,不教明月照我还”

姚显花(VSL博一)

犹记得这学期初第一次与胡老师meeting时提出的两个学年目标:完结手中的课题和ML。转眼间一学期就过去了,每天从宿舍到工作室必经之路上的大树也从嫩绿色变为了深绿色。跨过探索的3-4月,做试验的5月,撰写和修改论文的6月,我争取假期前完成学年的第一个小目标。除此之外,回顾这学期的工作历程,发现自己一直在写写写:每周的讲座回顾、不定时的评审、已投的两篇会议和正在写的两篇学术论文。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体会到这些写作训练也是博士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发现自己写作上存在非常多的不足,比如最近又进入了让人焦虑和烦躁的改论文阶段,回过头去看之前写的内容发现真的是读不下去…希望胡老师改我论文时能多想点我的好。在生活上,告别了最后一颗智齿,却迎来了超多痘痘;又开始练习瑜伽,但是经常忘记去导致我还要续卡;在VSL度过了非常难忘的25岁生日,也时常感恩太幸运遇到超级nice的胡老师和可爱有趣的师弟师妹们…研途漫漫,砥砺前行,6月是他们的毕业季,也是我迎接挑战的新起点。


陈熳(VSL研二)

研二快要结束了,此刻我感觉到了焦虑,忙碌了一个学期(可能不止),探索了也尝试了,但是还是没有发表的成果,离自己的目标好像没有任何靠近的意思。

好吧,生活还是要积极一点,谈谈过程和收获吧。这学期有了显花师姐的指导和帮助,一开始就进入了状态,明确了课题以及规划好了这个学期需要做的东西,以为能够稳步前进,刚开始也确实如此。直到中期开始不尽如人意了,3D打印测试不断出现问题,很多东西在规划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导致效率低下,结果不好,最终结果也和预期有很大出入。

在过程中,很感谢胡老师和显花师姐的指导,让我很多次差点走弯路的时候把我拽回来,除此,师姐在实验上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噢噢,还有帮我改了很多次图很多次论文(实在不好意思让师姐忍受我第一次写的英文)。另外,还有两位师兄和师弟师妹们在过程中也给我了很大帮助,无论是做实验还是建模方面。

这个学期自己终归是对科研有了一些感觉,并且从中我也得到了一些教训:1、论文规划很重要,但是不要一条路定死,其中会有很多变数;2、过程中遇到问题要积极沟通,及时改变方案,能够节省很多时间;3、每次实验过程及得到的结果要善于发现和及时总结,数据中可能还会有很多可以整理和利用的内容。虽然进展不如预期,但是自己完整地从头到尾做一个课题确实掌握了一些技能,ABAQUS建模、Rhino画图、matlab作图等。从这个角度来说,慢一点就慢一点吧,起码是自己一步一步踏实走出来的。

分享过分安逸以至于我不敢回工位工作怕一直摸鱼的工位吧。


黄志雄(VSL研二)

在科研方面,从上个学期末的失败的大型的折纸结构中汲取到很多经验教训,桌面的小模型虽然看起来效果不错,但在大模型中,即使是细微的小问题和误差也会被成几何倍数的放大,导致结构最终的失稳无法自立。虽然在后续提出集中改进方式且又做了几个小模型进行验证,但还是会有其他一系列的问题存在需要解决,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也发现了自身能力对于课题难度不足而适时调整课题,降低要求以做到自己力所能及的科研,在这一点我十分感谢老师在科研方向上面的指导,使得我的课题能够较为顺利的进行下去。于是在微调课题之后,在经过几次的几何探索、调整以及与建院同学的建造经验交流,这个学期最终还是造出了一个比较理想的实体建造模型来作为这个学期的最终答卷,虽然建造的过程一波几折,在漫长的几何调整过程中,发现计算机的模拟与实际小模型的匹配性并不是很好,但最终还是选择相信自己动手的结构而直接开工,最终得到一个比较好的实体建造效果,说明还是实践出真知,但结果虽好,遗憾的是还是缺乏一个能够比较好的指导建造的数字模拟模型,关于这点只能留在下学期进行深化改进了。

在人际交往方面,得到了这学期有许多能力很强的同学帮助,但自己却不知道如何协调同学之间的合作,但在一次次的交流沟通后,虽然不能说是面面俱到,但与同学之间的合作沟通也有很明显的提升,但还是需要多加锻炼,避免以后在工作中再次遇到在这学期的类似的问题。

刘盼(VSL研二)

转眼研究生生活已过去大半,回首过去,充满酸甜苦辣的点点滴滴必将是我未来生活与工作的坚实基础和强大动力。

科研方面,目前的课题研究没有对某一个研究点进行深入挖掘,但是却对广度上很多领域有了很多涉及和了解。在导师和学院老师的组织下,每周固定参加一次SIR讲座聆听前辈们的经验,对土木行业的前沿研究有了更多了解,在众多课题中总结,可以发现在建造、实验与模拟中有许多共通之处;每个月进行一次文献的精读,并总结发表在课题组公众号上,过程中不仅拓宽了知识面,也培养了提炼要点的能力;参加了学院举行的“Flash Talk”活动,锻炼自己讲科研故事的能力,既与同学们交流学习,也收获了老师诸多宝贵的意见。同时,在前阶段的研究生学习生活中,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诸多不足。首先,做事不够自信、果敢,经常显得犹疑不决;其次,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将面临毕业论文撰写、读博选择学校的问题。接下来我将坚持学习英语,锤炼书面表达和独立思考判断能力,与行内外的老师同学保持沟通交流,同时不断直面困难、向前进取,学会安排时间,从而提高效率。


刘天畅(VSL研二)

2022上半年的结束也就意味着我学生身份的有效期进入最后1年的倒计时吧。回顾研二这整年,第一件要复盘的事当然是科研,可能 70%-80%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来和我的课题进行殊死搏斗了。摸爬滚打的过程可以说是比较艰辛了,但还不是要哭着把它做完。现阶段说不上是善终,但是battle的动作也有一直在突破并且暂先告段落。虽然到最后我好像还是没法和它产生心灵共振,但不管怎么说它都是我毕业的通行证,不过现在还暂时欠它一个圆满的结局。另外一件事就是对标优质打工人并坚持加入他们965的生活。我认为也许学习和了解岗位的业务只是小事,最重要的是我通过这段虽不算长的经历意识到自己现存的缺陷和劣势,需要弥补和加强的地方还有很多。各行各业高手云集,但若身处的环境不能改变,那么就只能改变自己。6月对众多学生而言非同寻常,有的同学已经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背上行囊已启程或待启程,而有的同学还在为就业选择陷入迷茫还惨遭现实的鞭打…今年对土建专业想要就业的我们可能是比较艰难的一年,拒绝听没用的鸡汤,行情有亿点不容乐观,个人觉得还是得少摸鱼多发挥能动性去卷一卷自己。

林杨胜(VSL研一)

我想要抓住些什么,却落了空,然后研一一年就这样在匆忙中落幕了。

这一学期在数字建造实验室度过了很多的时间,进行了很多建造上的尝试。比如操作激光切割机切割纸板、木板拼装成埃菲尔铁塔;用3D打印机打印各式超材料结构、狗骨头、哥斯拉;学习参数化建模,结合机械臂实现大尺度的3D打印,并尝试着打印半堵墙那么大的晶格(虽然还没有成功);进行3D打印参数测试研究、3D打印材料拉伸强度试验;跟大佬学习Arduino开发,编程控制模型灯闪烁、舵机转动;跟随老师和队伍参加哈尔滨国际冰雪建造节比赛;在Digital Future数字未来的盛会中参加Reforming-重构工作营,学习运用Ameba对建筑结构进行拓扑优化设计并进行3D打印制造……

说到3D打印,我不得不吐槽一下,它是一个有趣好玩的过程,但真的深入去接触你会发现它就像一个顽童,时不时给你整出点花活来,堵头卡料、拉丝错层、脱模卷翘、材料受潮,甚至于有时候满心期待地去取模型的时候却发现它给你制造出了一坨奇形怪状的堆积物……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和拆装中,在与打印机、机械臂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我逐渐暴躁(`へ´),对它可谓是又爱又恨。

疫情年代下研究生的生活,是单调而枯燥的,但所幸还有些兴趣爱好加以调味。每次参加羽毛球比赛都被大佬们锤得惨不忍睹;偶尔出发去打桌球,在和舍友的吹牛中意识有所增长,但技术还停留在大力出奇迹的阶段;吉他成功入门,学会了弹奏晴天、花海、平凡之路等等多首歌曲……的前奏,琴弦在指尖下弹响,能让人感觉到宁静。

非常感谢胡老师提供的平台与机会,让我们接触到了众多未曾设想过的新事物。


李智雄(VSL研一)

时光荏苒,这一学期就快结束了,通过胡老师的指导和课题组同学们的帮助,感觉自己成长了许多。我尽力完成胡老师每周布置的任务,但其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有时自己也不知道时间都去哪了,一度陷进了迷茫之中,幸好胡老师答疑解惑,师兄师姐们给予很多支持,让我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步步朝着目标前行。虽然现在有了些进展,但道路漫长,任重道远。这学期我还担任了建构化材料课程的助教,平时工作不重,可到了作业期限时候,一下子十多条消息询问,我真的应接不暇,看来同学们和我一样都喜欢在最后交作业。期末一点点修改大作业模型,陆陆续续打印模型,很高兴看着同学们把复杂模型打印出来。这学期在思想上也有了提升,自己通过学习,拜访,答辩等活动,荣幸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通过与老党员交流,从中学习到很多宝贵的经验,也让我了解到一位优秀党员应具备的品质。不过也有些遗憾,由于各种原因,错过了几次参加志愿活动的机会,希望下回补上。运动方面,还是努力坚持每周至少一次的打球,现在送别即将毕业离校的球友,回想之前一起在球场上拼搏的场景,还是有些不舍。这学期家里寄来游泳装备,若前段时间雨再大点,我可能得游去教室了。回顾这一学期,有太多美好的回忆,然道路漫长,荆榛遍地,愿自己能够砥砺前行。

马文千(VSL研一)

加入课题组的第二学期,在这里成长了很多,找回了自己许久没有的生活状态,满满的感动。胡老师对待科研的严格,生活上有很随和,很好相处,师兄师姐同门给我了很多帮助,我也学会了拆、修打印机;在这里我能够忙碌起来,虽然有时候很累,但真的很充实,我能感觉到我踏踏实实做了事情。科研上,一步一步画模型、打印、力学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学了很多软件,而且grasshopper和MATLAB给我了很多快乐(每每debug后的感觉),真的好幸运。这一个学期,我和女朋友两个人也互相成长了很多,对于择业、生活都有了更加成熟的认知,虽然也有吵架矛盾,但我们变得更好。关于做一名b站up主这件事,逐渐越来越多的粉丝支持,胡老师也并不反对我做这件事,甚至课题组也有b站账号,也给我提供了平台和硬件,我也在探索我的视频风格和节奏,希望暑假可以多更新一些视频(当然还有课题组的号),多给大家带来快乐。运动方面,坚持去健身房有规律的运动,身上的肌肉肉眼可见的增加,很有成就感,懂了多休息的意义,但最近两周很忙,都没有时间去运动了。今天是学校毕业典礼,看到大学城体育馆人头攒动,熟悉的音乐响起,大家穿着学位服,我突然好感慨,一年就这样过去了,过去的一年这的很不容易,内心积郁、道路曲折,但当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时,女朋友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后来的一切都变得越来越好了。本科毕业一年了,硕士时光已不足2年,接下来的日子里,提高生活质量、科研水平,健康快乐的奔跑吧!


朱璐(VSL研一)

早就想记录一下我的读研生活,奈何太懒,草稿箱里现在还安安静静躺着《研一上》。谁能想到去年的这个时候,还没入学我就已经跟组里的小伙伴一起干饭、调研、学习、玩耍了呢。

意料之中又意料以外,一年过去了,在这里的日子确实满足了我对读研生活的很多期待,比如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有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可以练其他技能像羽毛球、游泳和吉他;可以出去探店打卡吃到很多很正的粤菜。当然也发掘了很多惊喜:阳光温和又敬业还把无数技能点拉满的六边形战士胡老师,从不抱怨师弟师妹问出笨笨问题的极具钻研精神的师兄师姐,做事沉稳团结可靠又十分活力的同门,卷的不行但温暖且有力量的室友,还有很多来自不同学院、有着不同个性的大牛同学。何德何能,所遇之人皆不偏不倚,亦师亦友。

说说最最重要的科研的方面,最大的收获应该是源于思维方面的,从第一次思路混乱且颜色辣眼睛的PPT,到最后能自己思考完成论文排版初稿,尽管仍难登大雅之堂,我也会很开心自己正在慢慢养成良好的学术习惯。当然其实还有很多对自己很不满意的地方,比如软件与机器操作落后,动手能力太差,会导致很多时候没办法借助工具实现头脑中的想法;比如干活效率太低,太纠结太顾虑导致过了提交时间一拖再拖等等(看吧现在师姐催我交总结我还才写到这里)。千言万语都汇成一句:多沟通勤思考早动手。

还有想说的话,就留给以后的进步空间。希望VSL也越来越强大有力量。


“跟VSL第一次见面,逛到红楼都藏不住的开心”


让我们一起期待七月的到来吧!


来源于多样化实验室VSL

排版 | 刘   盼

审核 | 胡   楠



202206|VSL小组动态简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