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围观】爱情故事的另一个版本(二)

2021-06-05 13:28 作者:剪辑作坊  | 我要投稿


与帕共舞

作者:湖南作家彭浪花


辍学后,张伟靠打工挣钱治病。他跟着母亲在长沙开过熟食馆,在亲戚家的工厂守过电解槽,在冰箱厂做过门卫、当过保安,也做过流水线工人。但每次都因为帕金森病无法控制身体的平衡,常常做着做着就被老板辞退了。而此刻,生病、失业造成的心理自卑感,也在悄然侵蚀着他的心灵。在长达14年的光阴里,他生活在一个只有自己没有世界的自我世界里,用自闭向命运不公提出强烈的抗议。

2011年,27岁的张伟因生活不顺、病痛折磨、情感孤独而心如死灰。他想用自杀来结束自己的苦难。或许,上天怜惜他的悲苦;或许,苦难离不开他的陪伴。他被家人及时发现并救活。劫后的重生,让张伟看到的是父母不离不弃的爱,而奶奶失声痛苦的场景,弟妹牵挂的眼神,更在丝丝缕缕地牵扯着他的心。从这一刻起,他突然对生命有了新的感悟:死是最怯弱也是最不负责的逃避方式。为了家人,我一定要振作和坚强。

走出阴霾,张伟仿佛变了一个人,浑身上下透出的是对生命的敬仰和生活的热爱之情。2011年10月,他开通了博客,取名为“与帕共舞”。把生命中经历的苦难,当作上天赏赐给他人生的另一种精彩来享受! 在与病魔斗争的过程中,他承受着来自身体的异常痛苦,每天坚持写作5个小时,用文字记录与帕金森病做斗争的点点滴滴。到2014年底,他发表日志294篇,博客点击率18万余次,字数超过10万,并被网友反复转载。博客中那个坚强的张伟,深深地感动着包括危丹在内的无数个网友。


从湘乡到湘潭、长沙,再到武汉、广州、北京,张伟一次次走出去和帕友们一起分享自己的抗帕经验。在长沙,他参加了湖南省帕金森防治关爱协会的筹备工作,在北京,参加了中国首届健康文化展。每到一处,他的故事都感动、震撼和激励着无数的病友。

2012年,张伟得知一个消息,目前,国内已经研发出了一种脑起搏器,但还在实验阶段。如果愿意试用这种起搏器,可以免去手术费和材料费,但有风险。张伟思前想后,决定冒一回险:“如果手术成功,帕金森病人就又有了一条新的治疗方法,我写《与帕共舞》的初衷就是为了帮助病友摆脱困境。我不想让它成为自己博取同情的工具。”

2012年3月28日,张伟在北京天坛医院成功接受了脑起搏器植入。18万元起搏器以及手术及后续治疗费5万元均来自社会爱心捐赠。这股由爱心汇聚的暖流,给了张伟新生的力量。为此,带着一颗感恩的心,他踏上了一条“为帕呼喊”的公益之路。为了让更多帕金森病人得到关注,他牵头成立了中国首个帕金森病友群,在湘潭注册了全国首个“关爱帕金森病志愿者协会”。拍摄了中国第一部专门讲述帕金森病人的励志微电影; 与湖南省脑科医院一起组织了由政府及有关部门、社会爱心企业、志愿者等共同参与的对帕金森病友群体共同关注的年会; 2014年4月11日世界帕金森病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CCTV-朝闻天下以“张伟和与帕共舞13年”为题对他与病魔作斗争的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


【围观】爱情故事的另一个版本(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