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小蝙蝠M4:模块化耳机的新里程碑

2023-05-28 15:17 作者:时光纪boundし  | 我要投稿

作为一个对平头塞情有独钟的烧友,我对小蝙蝠M2 Pro有着特殊的感情。这一次小蝙蝠推出了全新的M4(23款),在本次评测中,我将专注于小蝙蝠M4耳机的23款版本(因为22款没有)。虽然这M4款耳机在2022年就已经发布,不过看了一圈网上评测的人数相对较少,我将为各位带来更详尽的评测,以帮助您了解这款耳机的特点和听感。

与M4 22款的差别

M4的23款相比于22款售价有所降低,与此同时平头单元也换用了和S1上面同款单元(应该是降低成本了),并加入了S1的入耳单元,可以理解为S1的单元模块放在M4上面,组成了一条有线耳机。同时线材也换用了更普通的线材,整个外观上面有种“毛坯房”的感觉,但声音方面并没有妥协。

外观

外观方面,小蝙蝠M4的设计与传统耳塞式耳机相似,但细节上更加注重可拆卸性。耳机外壳采用铝合金材质,制作精良,给人一种坚固耐用的感觉。线材中规中矩,没有太多特别之处,相较于22款有所降级,外观也不是很好看。但在模块化设计方面,M4做得非常出色。具体接下来会讲。

关于“模块化”

M4采用了弹性顶针和耳机腔体接触的模块化设计,在我看来这种连接方式已经非常成熟了,虽然耐久度有待时间检验,但是其更换模块的难度已经比M2那会简单很多了,基本上就是做到了“有手就行”的地步。只需简单的拧下耳机的单元,然后将新的单元拧上即可完成换装,或者是用镊子夹起原本的调音阻尼并更换。这种模组化设计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音频需求,自由选择不同的调音效果。

不仅如此,既然S1和M4上面可以共享耳机模块,估计后面出的新款带着新的单元模块应该也会兼容旧型号,这样看来这200算是买了个模块化的“入场券”,不仅现在已经有许多单元和阻尼可以更换,同时也“未来可期”。据我了解,市场上似乎只有小蝙蝠提供了这种让发烧友免去自行调音困难的模块化耳机。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模块化设计的引入,M4的整体价格可能会相对较高。除了购买耳机本体外,额外的模块也需要一定的投资。不过,这也意味着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预算和需求逐步扩展和升级你的耳机,让你的耳机使用体验更具可玩性和可持续性。

听感

小蝙蝠M4在不同单元,不同阻尼下的听感都是不一样的,本次评测中我就以23款完全默认的状态下的声音作为标准来评测。前端是山灵M3X。

M4默认下在中高频延展和泛音表现上非常出色。中频比较润,高频细腻,给人以清晰透彻的听觉体验。这一点比较像水月雨。同时低频也比较散,不过有空气感,应该是迷宫腔体的作用,调音阻尼主要就是调整低频的,默认给的量少是完全可以通过阻尼来调整的。总的来说这个单元素质我个人评价为非常不错,在分离度、声场、瞬态这种无法通过调音来实现的方面打下了一个非常坚实的底子。

HiFi本身的意思就是高保真,M4的调音是那种非常科学的HiFi感觉,和我手上的水月雨KATO有点类似,但整体更加宽松一点。所以无论你选择哪种阻尼,都能够享受到准确的音频表现。

如果抛开模块化完全以默认状态来听我觉得也是完全可用的。小蝙蝠M4降到200出头,作为平头塞来说基本没啥竞争者,独一档的存在,也和一些闷糊的“MX500”差别很大。M4整体偏杂食,低频量少但有空气感,整体偏中上盘,其走向和不错的瞬态、声场表象使它更适合ACG、女声、钢琴、弦乐等。对于流行男声、摇滚等则会有些缺乏氛围感,缺感情。总体仍保留了一些平头塞特有的宽松自然的风格,适合长期佩戴。

尽管低频量相对较少,但通过调整模块,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增加或减少低频,实现更加个性化的听感,这一点有点类似定做DIY耳机,但DIY耳机确实是抽奖性质的,小蝙蝠这个是自己能把控的。

不过目前我下单的调音阻尼还没发货,在本次评测中没办法向各位展示更换调音阻尼之后的表现了,等到货了我会第一时间更新的。

换上入耳的单元模块,入耳的调音风格和平头区别还挺大的,入耳由于其结构特性可能更能表现低频,这个入耳模块的低频量比较大,而且由于其不能更换耳套的特性,入耳的舒适度不是很好,给人一种买平头送入耳的感觉。

总结

小蝙蝠M4是一款平头的耳塞式耳机,它的特别之处在于采用了模块化设计,用户可以自行更换调音阻尼和耳机单元,以实现个性化的听感调整。外观精致耐用,默认下中高频表现出色,是一个比较偏杂食的“女毒塞”,而如果你追求个性化的听感体验,M4也提供了调音模块的选择。总的来说,我个人对M4有较高的评价,不管是其模块化的高完成度,还是逐渐老练的调音素质,都让我觉得M4确实算得上是模块化耳机的一个新里程碑。我个人也是非常赞赏小蝙蝠这种模块化设计下的个性化听感探索。

小蝙蝠M4:模块化耳机的新里程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