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如何优化梯度洗脱程序?

2021-11-03 21:39 作者:指间的满天繁星  | 我要投稿

梯度洗脱程序如何设置?

 

本次课程本身可能并不严谨,只是提供一个思路,不是万能公式或者套路。请注意使用条件,切勿盲目套用。虽然限制比较多,但是大家也不要太多顾虑,因为大部分都是可以直接用的。

(应对不同的检测器、不同色谱等情况,应适当调整解决方案)

梯度洗脱在反相色谱应用比较广泛,正相也有。我们以反相色谱,普通C18为例。

 

上节课,我们知道调整保留时间可以通过改变流动相比例来实现。

 

请记住以下知识点:(这不是定理,少数情况可能并不成立)

 

1.在反相色谱中,有机相(甲醇、乙腈等)比例越高出峰越快(早)

 

2.待测物在色谱柱保留的时间越长,和杂质分离效果越好

 

3.出峰时间越早,峰形越对称尖锐;出峰时间越晚,峰形会变宽。因此,让待测物和杂质分离,就要让待测物出峰变慢,然后峰形会随之变差。所以,这与第二个点是矛盾的,不是让出峰时间越晚就越好。

 

4.流动相变化速率越大,那么基线越不平稳。与基线相关的主要因素有:检测波长(荧光和紫外)、流动相、流动相变化速率(仪器条件)、色谱柱(不同品牌、不同规格)。

 

梯度洗脱要解决的问题(依据重要程度排序)

1.  实现峰的分离

2.  控制出峰时间

3.  基线平稳(只要不影响定量就可以,不要多度追求完全平的基线。)

 

现实情况复杂多变,我希望大家先花费一些时间熟悉自己要做的东西,尤其是一些标液需要衍生之后才能检测的情况。比如什么先跑单标确定出峰时间,记录一下光谱图。混标出峰的数量,能够分辨出那个峰是什么物质等等,当然是越熟悉越好,这样去优化才会更得心应手一些。如果连这些最基本的都不清楚,就别一上来就摸索梯度程序。


运用实例

 

8种色素标准的梯度分离方法是如何优化出来的

 

1.学会如何计算

 

注意,改变流动相或者更换色谱柱都要从头开始对梯度进行优化,改变流动相PH就等同于换了流动相

 

使用如下方法进行数据采集:

第一、是用方法得出如下参数。

初始比例     5

最终比例     100

结束时间     20

第一个峰保留时间   6.128

最后一个峰保留时间   19.271

流动相变化速率   4.75   用字母S表示

流速   1.0

 

第二、根据公式进行计算,得出第一版的梯度方法。

F(x)=2.375x2+5x     f(x)=4.75x+5

 

第一个峰和第二个峰分离不是很开,7min之后出比较好。

 

最后一个峰出峰时间如何确定比较好?

 

峰宽,峰间隔,峰数量。(理想情况如下)

 

从谱图可以看出,两个峰相差1.2min的时候,分离度比较好,那8个峰,每个峰之间的距离是1.2,那第一峰和最后一个峰保留时间之差为7×1.2=8.4min以上就可以很好平均每个峰。

 

 

通过F(x)=2.375x2+5x计算出第一个峰出峰需要用到的有机相体积 119.827

 

我要第一个峰出峰时间为7min,初始比例不改变,仍然为5,那么代入F(x)=S/2×x2+5x,则119.827=S/2×72+5×7  可以算出流动相变化速率S≈3.46

 

代入f(x)=3.46x+5  得出7min时,有机相比例为3.46×7+5=29.2%

 

 

通过F(x)=2.375x2+5x计算出最后一个峰出峰需要用到的有机相体积    978.362

 

我要最后一个峰出峰时间是16 min 此时,需要代入计算的X=(16-7)min=9 min

 

有机相体积为 978.362-119.827=858.535   那么代入F(x)=S/2×x2+29.2x,则858.535 =S/2×92+29.2×9  可以算出流动相变化速率S≈14.71

代入f(x)=14.71x+29.2  得出16 min时,有机相比例为14.71×9+29.2=161.58%>100%

 

说明16 min,最后一个峰出不来。

然后进样,得出混标的出峰图谱。

 

公式的由来:在同一根色谱柱,同一种流动相,不考虑柱流失和因外部因素导致的压力变化的情况下,同一个物质出峰所消耗的有机相体积应该是近似相等的。

计算前后的梯度程序对比图如下:

计算的缺陷

 

复杂梯度

F(x)就比较复杂,计算困难,可以运用变化速率,简单替代进行计算。或者直接运用经验。


2.根据出峰时间进行分组,然后进行微调。

分组的规则:依据出峰顺序和接近程度进行分组。不要单纯的用峰的数量来平均分组。



        

如何微调?

 

流动相变化速率S =比例之差÷时间之差

 

按照分组进行处理,从前到后,依次进行。

 

首先,进行图谱对应

3.微调结束,增加恢复初始浓度的梯度设置。

1.  为什么要验证?

 

因为有些流动相色谱柱平衡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这样会导致这一针的图是OK的,下一针的图又突然不行了。如果方法比较成熟,那么换色谱柱,换仪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都是可以重复出你的实验结果的。

 

优化对比图,说出下面两个图怎样可以更好。

 

 

进阶

 

如何判断需要更换流动相或者色谱柱?

 

第一、弱保留

 

普通C18测有机酸,最明显。2%甲醇增加到2.5%的甲醇,出峰时间提前了一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弱保留。(当然这是比较极端的情况。所以有机酸都用亲水性比较强的柱子去做,流动相也是高盐或者较强的酸。如0.1%磷酸。)

 

第二、分不开

 

无论如何调整比例,甚至使用等度,两个峰出峰时间过早或者过晚,都是黏在一起。更换流动相之后测试仍然是这种情况,就只能更换适合分离这类物质的色谱柱了。

 

第三、峰形差

 

这种情况不是特别常见,本身等度的时候峰形是正常的,换成梯度洗脱,然后实现峰的分离之后,有个别峰的峰形就变得不堪入目。如果对于图谱要求比较高的话,这种情况也只能更换流动相或者色谱柱了。

 

 

合适的梯度比例,可以减少溶剂消耗,有时一些看似差别不大的数据,放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科研的道路更需要严谨和系统治学方法。

 



如何优化梯度洗脱程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