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罗小黑建筑考(二)

2019-10-06 09:53 作者:申不晦  | 我要投稿

罗小黑建筑考分三部分, 

(一):龙游会馆 

(二):无限小屋、遗迹岛、画虎书店、闵先生小院、现代建筑 

(三):补遗 (遗迹岛佛头、石窟,无限小屋的灯笼、门窗,龙游会馆的枋上彩画和雀替)

这是第二部分。

1. 闵先生小院

典型的【四水归堂】皖南民居。所谓四水归堂指屋顶均为斜坡,坡面斜向院内,下雨时雨水从四面房檐流下,至中央天井。

闵先生小院是四合院。皖南民居通常有三合院、四合院两种样式。把四合院中的倒座房(下图左)换成一面墙,即为三合院。

正房通常为三开间。一楼中间(明间)是客厅,左右是住房;二楼中间是祭祀祖先牌位的组堂,左右次间是卧室。

左:闵先生小院;右:皖南民居 (四合院式)

客厅和天井。

左:闵先生小院客厅和天井;右:皖南民居客厅和天井

2. 遗迹岛

先看遗迹岛造像一。

遗迹岛造像一

佛教造像众多,单凭面容难以分辨,只能依靠法器、衣饰、躯体(头、眼、手、脚)、坐骑。上图看不出法器和衣饰,没有坐骑,只能看出有三个/四个头,五只以上的手臂。

佛教中多臂多头的有佛(脱离六道)、天人(属六道中的天道)和阿修罗(属六道中的阿修罗道)。

图一:大日如来(佛);图二:大威德明王(佛,忿怒相);图三:大自在天(天人);图四:阿修罗

因此光凭头和手臂的数目仍然无法有效缩小目标范围。

仔细看正面两只手(下图右)。其中右手施的明显是无畏印,左手手印却不在【释迦五印】当中。释迦五印是佛教各教派均认可的五种手印(下图左),用来象征某种特定的教义或理念,或者在参与宗教形式时发挥某种形而上的作用——比如佛陀施无畏印能为信徒消除心中恐惧,引领他们走上正道。


左:释迦五印;右:神秘岛造像一

造像的手必结印或者持法器。既然没有结印,那就应该持法器。但左手明显是向下的,因此所持必然不是托举类的法器,毕竟牛顿不答应。所以只能是念珠。三头/四头、五臂+、一手施印、一手持念珠的只有【大梵天】(天人)了。下图是泰国曼谷两尊大梵天塑像,头有四、手印组合起来刚好是遗迹岛造像一,由此断定遗迹岛造像一应为大梵天。


左:泰国曼谷大梵天造像一;右:泰国曼谷大梵天造像二

再看遗迹岛造像二。

遗迹岛造像二

至少八尊造像立于浅龛之中,因此是【摩崖造像】;站姿、将军甲,因此是【护法天王】。一番比对下来,造像二原型应为重庆大足北山摩崖造像。

我从造像二的草图(下图左)和北山摩崖造像(下图右)中截取了对应的三个部分,


左:遗迹岛造像二;右:重庆大足北山摩崖造像

并进行了对比(下图)。1头部均不完整;2均少右臂,且右手翘起;3则均为右手举高。这样一来,造像二原型基本就坐实了。

遗迹岛和大足摩崖造像对比

接下来看造像三。

左手托降魔杵,身披将军甲,【韦陀天王】无疑。韦陀护佛、护法、护修法众生,因此虽是天王(天道),仍被尊为菩萨(跳脱六道)。

每间寺庙都奉韦陀,韦陀造像降魔杵不同的持法有不同含义。如果降魔杵扛于肩上(图二),表示这个寺庙是大的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如果降魔杵平端在手中(图三),表示这个寺庙是中等规模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如果降魔杵杵在地上(图四),表示这个寺庙是小寺庙,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

图一:神秘岛造像三;图二:韦陀(降魔杵扛于肩上);图三:韦陀(降魔杵平端手中);图四:韦陀(降魔杵杵在地上)

最后看一下桥头的石狮。

神秘岛桥头石狮

石狮昂首挺胸、踞坐于地、瘦、无羽翅,极度写实。据此判断为北朝石狮子(图四)。汉石狮造型拙朴,嘴不雕透(图二);南朝石狮多为行走状,且肩上生翼(图三);唐代以后石狮头部硕大、颈部鬣毛呈螺卷状、造型越来越贴近神兽(图五至图八)。

从左至右,从上到下。图一:遗迹岛石狮;图二:汉代石狮(山东嘉祥县武氏祠);图三:南朝石狮(梁萧秀墓);图四:北朝石狮(麦积山133窟);图五:唐代石狮(顺陵);图六:宋代石狮(永定陵);图七:明代石狮(祖陵);图八:清代石狮(北京图书馆)

3. 无限小屋  

无限小屋原型应该是日本的阿弥陀堂(图二),而阿弥陀堂的原型应该是唐朝的单层佛塔。二者均为四角攒尖式单层佛塔,宝顶虽然不同,可差别无非简繁;关键不同之处在于基础。阿弥陀堂是干栏式——桩上架板、板上建筑;而唐朝的单层佛塔则建于台上(图三)。

图一:无限小屋;图二:日本法界寺阿弥陀堂;图三:襄阳唐城佛塔(照图四等比例建造);图四: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佛塔

中国的干栏式建筑仅在新石器时代可考,代表者是河姆渡文化(下图中);进入青铜时代以后,这种建筑风格逐渐被淘汰,局限于云贵川地区。取而代之的是夯土式建筑,即在地上用土盖出一个平台,在平台上面造房子(下图右)。

左:无限小屋;中:河姆渡干栏式建筑;右:夏朝(新石器)建筑

日本也有干栏式建筑,最早可追溯至绳纹时代,三内丸山遗址即为代表(下图左)。与中国不同的是,这种建筑风格在日本一直延续了下来,并且与唐风建筑结合,形成了日本独特的建筑风格,日渐成为主流(下图右)。

左:三内丸山干栏式建筑(绳纹时代);右:东大寺正仓院(奈良时代)

云贵川干栏桩柱通常架得很高,而日式干栏中的桩柱往往很矮,因此单从桩柱来看,无限小屋更接近日式干栏。

左:无限小屋;中:住吉大社;右:傣家竹楼

小屋以台阶与廊连接。廊是【双面空廊】,有坐凳。中式廊一般有【枋】(位于梁下)、【雀替】等构件,而日式廊柱间只有【梁】。伊势神宫的廊和春日大社的捻廊都是有梁无枋,无限小屋的廊也是如此,因此更接近日式廊。

图一:无限小屋的廊;图二:中式廊;图三:伊势神宫的廊;图四:春日大社的廊

4. 画虎书店

卷棚硬山顶加一个抱厦。

左:画虎书店结构;右:卷棚硬山顶示意

山面侧边开门,相当现代。二层栏杆没有【望柱】,只有【栏板】,因此是【罗汉栏杆】(右下)。栏板上的棂花应该是【八角景】嵌【四方】图案(右上)。

左:画虎书店山面入口;右上一:二楼栏板;右上二:八角景棂花;右中:栏板和望柱;右下:罗汉栏杆

一楼窗上【抹头】是牡丹纹,下抹头是蝙蝠纹,合起来是富贵进福。格心是【套方锦】。

左:一楼窗;右上:蝙蝠牡丹纹;右下:套方锦棂花

二楼窗上下抹头似乎都是花草纹(?),能对起来成一个(右上、右中)。格心是直棂嵌海棠。

左:二楼窗;右上:上抹头;右中:下抹头;右下一:直棂型棂花;右下二:海棠棂花

5. 碇步桥

无限和小黑从离岛返回时经过一座桥梁,其由大大小小的【石磴】组成。这种桥叫做【碇步桥】。

上:《罗小黑》碇步桥;下:浙江楠溪江碇步桥

6. 公交站

原型应该是《菊次郎夏天》里菊次郎和正男等车的公交站。

上:《罗小黑》公交站;下:《菊次郎》公交站

7. 风息和无限决斗的场所

原型应该是杭州万象城购物中心。

左:《罗小黑》的玻璃幕墙;右:万象城的玻璃幕墙
左:《罗小黑》战斗场所俯拍;右:万象城俯视


罗小黑建筑考(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