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塔天王原本不姓李
第三集《大圣闹天宫》时长达一小时。这一集的拍摄地点多集中于棚内,所以基本都是在北京地区完成的。天兵天将攻打花果山的大场面,剧组选在江西庐山的几个地方拍摄,包括植物园、乌龙潭、含鄱口;天庭内的灵霄宝殿、南天门等戏份,是在中央电视台的摄影棚内拍摄的;三星下棋拍摄于北京电影制片厂,这个场景是北影厂著名的美术师陈翼云设计的,他是当年给谢铁骊设计电影《红楼梦》的美术师;在北京育英学校体育馆改造的摄影棚内,拍摄了大圣府、太上老君炼丹房、瑶池蟠桃会、蟠桃园、斩妖台、烧悟空等内景戏。
一打花果山的战役中,玉帝“封托塔天王李靖为降魔大元帅,哪吒三太子为三坛海会大神。”
佛教有护法神四大天王,其中守卫北方的天王,叫毗沙门天王。他的三儿子,就是哪吒。这位三太子平时捧着宝塔,跟在天王左右值班。这就是托塔天王和哪吒最早的来历。“毗沙门”是梵语音译,但是中国老百姓望文生义,还以为是天上的一座什么门。于是在民间,“毗沙门”天王,就成了镇守“毗沙”门的天王了。大伙儿一想:既然有北方“毗沙”门,那自然也有东西南三座门。你们四个天王,看四座门去吧。于是就把四位天神搞成四个门卫了! 所以《西游记》杂剧有这么一段:“天兵百万总归降,金塔高擎镇北方。四海尽知名与姓,毗沙门下李天王。”
这里面已经明确地把“毗沙门天王”放在“毗沙门”下了。 四大天王是有名字的,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就是“多闻”的音译。如果李天王的原型就是毗沙门天王的话,《西游记》里是另有一个看北门的多闻天王的,他和托塔李天王并不是一个人。
李靖本是唐代开国元勋,很受民间崇拜,香火甚旺。他不是神,却享受了神的待遇。由于老百姓很喜欢李靖这个人,就不断给他身上编故事。一个有名的故事就是李靖代龙行雨,说他到一个地方借宿,正好这个地方龙王要下雨,缺人手,就请他补个缺。李靖自作主张,多下了二十滴,结果平地水深猛增二十丈。这个故事本来讲讲就完了,谁知佛经中西方广目天王正好是管龙王的,他的名字叫“毗留博叉”。于是人们就把李靖编到这位“毗留博叉”身上去了。哪知道又闹了个笑话,“毗留博叉”天王,实在不如“毗沙门”天王有名。两个天王都“姓毗”,老百姓也分不清“毗留博叉”和“毗沙门”的区别,前者还更绕嘴。行吧,就算你李靖是那个托宝塔的毗沙门天王吧!于是毗沙门天王和李靖合体了,成了托塔李天王。 但是这个笑话还没完,托塔李天王与公众见面后,毗沙门天王的另外一个名字“多闻天王”,也没被忘记。在不大懂佛典的老百姓心中,“毗沙门天王”与“多闻天王”,自然是两个人。于是在大家的编排下,李靖穿着毗沙门天王的装备走马上任,做他的“托塔李天王”去了。剩下一个落寞的“多闻天王”,在北门当门卫。 李靖“谋得”了毗沙门天王的实际名分后,把他的部下也“篡夺”过来了。四大天王都有一堆属下,毗留博叉天王是管龙王的,毗沙门天王是管夜叉的。所以李天王出征花果山的时候,有“药叉将催兵,鱼肚将掠后”,“药叉”是夜叉的另一种写法。毗沙门天王还有十六诸天神王做助手,共同守护佛教的北方世界,这些神王的首领叫“伊荼”,“鱼肚”就是“伊荼”的讹音。民间这种“知道个读音就乱写”的事很多很多。
哪吒原本既是毗沙门天王的儿子,又是他的护法神,其形象不是像现在的可爱儿童的样子,而是长着“恶眼”,如《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中,“奉佛教敕,令第三子那吒捧塔随天王”“尔时那吒太子,手捧戟,以恶眼见四方”。和尚不守戒律,哪吒会用金刚棍敲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