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现实
理想与现实
作者:陈友华
以前
人们喜欢在一起谈论谈论“理想”
把它比作“一盏明灯”
指引着人生的航向
大家一起开展讨论甚至进行激烈的辩论
大家各抒己见,有时还会慷慨激昂
有些人想干一番事业以期名垂青史
有些人希望成为某一类人可以风风光光
有些人追求名或利 名字响当当
有些人努力让百姓吃饱饭 谷物满仓
有些人想兴国安邦 人民富康 国家富强
有些人想周游世界 自由自在随心所想
……
有些人只有梦想
梦想着有朝一日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
能够遮风挡雨 一家人居住还算宽敞
而不指望像有钱人的房子那样富丽堂皇
……
现在已经几乎看不到
也听不到大家一起谈论理想的情况
人们所关心和拼命追求的都是票子 车子和住房
理想在现实面前不值一提
已经遭遇冷落 被远远的甩在一旁
好的教育 医疗
需要有社会地位的人
以及有“体面工作”的“体面人”才能分享
好的住房
需要有大量的钞票才能住得上
没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
(有很高的薪资待遇)的人
想都不要去想
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谈不到恋爱 娶不上新娘
婚姻非常现实
爱情难以遇上
生活成了比强
社会越来越内卷
人们越来越心慌
大家都为了生存而奔忙
996的工作还比较体面
虽然没有编制至少还算有正式的岗
“慢就业” “摩擦性失业”的人
不知何时能找到合适的“坑”(工作岗位)
打零工、散工的人
都没有什么奢望
只求有个事做
收入低点也无妨
哪怕活再苦再累再脏
哪怕干到午夜甚至天亮
他们因为没有什么知识和技能
又没有像样的社会关系
只能接受这种现状
至于那些“灵活就业”的人
各有各的情况
都有自己的“去往”
有些是自己的主动选择
靠自己在闯
有些人是迫于无奈
在社会上游荡
有些人干脆“躺平”
因为看不到未来的希望
他们也曾怀揣着梦想
也渴望着“诗和远方”
但被现实无情的打脸
最后失去了方向
如果不是太卷
如果不是看到能改变命运的机会太少
很多人不会变得“低欲望”
他们的心中仍然会保留那“一束光”
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
活得更体面更加精彩
心里亮堂
谁都不愿意自己活得太窝囊
虽然不指望能够高大上
但好歹也得过得去像个样
有时候能出去走走
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饱览一下美丽的风光
能去一趟想象中的边疆
不仅仅是西藏 新疆
能体验一下那里的少数民族风情
能有机会把当地居民的热情好爽给亲朋好友好好分享
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的时候
我们究竟是迫于现实而投降
还是要坚持理想?
有些专家和大咖说:
不能为了“五斗米”而折腰
否则就没有未来
不配拥有“诗和远方”
有些人说我不“折腰”连“现在”都会没有
“人是铁 饭是钢”
理想首先是要填饱肚子
而不能全是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理想是精神食粮
不是柴米油盐
但又要基于生活的日常
理想的实现不能依靠辘辘饥肠
否则就会丧失信心、动力和想象
理想就会一直停留在路上
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做支撑
谁都无法成为现代科技领域的闯将
光靠年轻的科学家也无法扛起祖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大梁
这就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究竟谁先谁后 还是只要一方
或者两者兼顾 力求并驾齐驱
两两其美 相得益彰
需要说明的是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想
比如马云 马斯克和王宝强
人在不同的年龄段
处于不同的社会阶层
其理想也会不一样
人在年轻时往往雄心壮志或野心勃勃
年老之后就会逐渐变得实实在在只求能健健康康
我已经是知天命和耳顺之年
也曾志向远大 豪情万丈
甚至有些好高骛远
不知天高地厚 尺有多长
看红色电影后总想当兵
希望以后能上战场
或者去为国家守边疆
我也曾想过去当飞行员在蓝天上翱翔…
结果成了教书匠
天天去教室 利用各种课堂
包括网络对学生们进行“思政”
鼓励他们要树立远大和崇高的理想
至少现在要好好学习,争取天天向上
既不要做眼光短浅的“井底之青蛙”
也不能做自高自大的“夜郎”
要立足现实 放眼世界和未来
不能没有和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人要活下去尤其是活得好
想出人头地 赢得社会的尊重
就不能没有理想(梦想)
理想是目标
是一种精神追求
它导引着我们的人生方向
犹如黑夜里闪烁的灯光
又如天上的星星和月亮
虽然远不可及 高不可攀
但却能一直在指引着
我们一步一步的迈向远方
让它实现或者一直存在我们的脑海里
牵引着我们不断向前
直到迈入神奇的天堂
2023年9月2日下午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