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 明明是弓兵却只有幸运E?


李广是陇西成纪人,他的先祖李信是秦朝名将,曾率军击败燕太子丹。李家世代传习射箭。(可谓是弓世家)
作为西汉的三朝老将,李广一生立下了数不清的战功,可惜,赫赫战功却没有为李广带来封侯的奖赏,以至于后世留下了“李广难封”的传说。
诗人王维在《老将行》里有句——“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那么,李广没封侯真的是运气问题吗?
那么,下面列举一下李广错失封侯的机会吧。
一 七国之乱
李广的战绩,要从吴楚七国之乱说起。当时还是骁骑都尉的李广,跟随周亚夫一起抵抗叛军,由于李广作战勇敢,骑术高超,一路冲锋陷阵,斩将杀敌,立下了不少战功。
等到昌邑城下之战时,李广更是成功夺下了叛军的军旗,自此一战成名,拥有了封侯的资格。
然而,就在朝廷准备封赏李广时,却发现李广便接受了梁王授予他的将军印,对于只会打仗不懂政治的李广来说错过了第一次封侯的机会。
叛乱平定后,李广本人被派往了抗击匈奴的最前线,连续担任了多个边郡的太守。
二 遭到匈奴针对
李广到了前线后,虽然依旧作战勇猛,但大多数时候都只是遇到小股敌军骚扰,因此李广的战绩虽然亮眼,但杀敌数和贡献度却远远没有达到封侯的标准。
之后,来到了汉武帝时代。
元光六年,匈奴进犯上谷(今河北怀来西南),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汉武帝大怒之下,派李广迎击匈奴,李广终于在时隔多年后,等来了一场足以封侯的大战。
当时与李广一起对抗匈奴的,还有卫青、公孙敖等新秀,他们和李广一样领兵一万,各自从不同的地方向着匈奴进发。
本来李广的实力和战斗经验并不在其他将领之下,但老天似乎存心和李广开了个玩笑。
名声太大,有时候也不一定是件好事,比如李广,就因为英名在外成功的吸引了数倍于同事的敌军。
匈奴方面由于和李广打了多年交道,早就听说了他的厉害,又了解到这次出征的汉军中有一路人马是李广带领,另外几路人马的统帅都是新秀后,立刻毫不犹豫将主力部队用来对抗李广了。
结果,李广由于寡不敌众,被匈奴俘虏,后来靠着诈死夺马及高超的箭术才好不容易突破重围。
而另一路的卫青却靠着李广的掩护,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凯旋而归。
还朝后,卫青因功封为关内侯,而李广却因为失手被擒判了死罪,后来李广交钱赎罪才保住了命。
三 卫青徇私
元狩四年,汉武帝发动了漠北之战,这场战争本来并没有安排李广上场的,但他主动请缨要来了卫青部队的一个前将军。
在卫青决战的前夕,卫青部队捉到一个俘虏,并从俘虏嘴里了解到匈奴单于的具体位置,于是,卫青突然下了一道军令,将担任前将军的李广调走。调到右路和赵食其汇合,那个右路要转一个大圈,路远且没有水草。
这是卫青下的一道死命令,李广不得不服从。卫青将李广调走后便安排了自己的一个亲信公孙敖来代替李广作为前将军。公孙敖是卫青的恩人。(当年公孙敖在卫青当入宫被窦太主抓起来要杀的时候,就是公孙敖带人把卫青救出来的)
卫青这一仗打得很漂亮,那是历史上很有名的“漠北决战”。但漠北战争的胜利却发生了一个意外,原来的前将军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的部队由于没有向导而,迷了路。误了和大将军卫青汇合的期限。
按照汉朝的军法规定,误期当斩。卫青派人向李广了解迷路的状况,准备向汉武帝报告。李广拒绝回答。卫青见李广拒绝回答就下令让李广到大帐中去做笔录,录口供。
李广非常悲愤,他说了一段很沉痛的话:“我一生打了七十余仗,今年已经六十多了,而且我只有这一次机会,是和匈奴单于直接对阵,但是大将军却将我调到右路,又迷失了道路,这是天意吗?我的将士没有错!错都在我!”说完后,李广抽刀自刎。至此,征战一生的李广就此谢幕。
李广从汉文帝十四年从军至他自刎的这一年,整整四十七年。最后,因为紧急将他调走让他迷失道路而自杀。李广死后,李广的全军将士无不落泪,而且百姓中无论是了解事情经过的还是不了解的,听说李广自杀后都痛哭流涕。
综上所述,李广征战一生终未封侯,除了运气问题确实是还有一些人为因素的。

李广之死
李广误期之后,其实是可以拿钱赎罪的,和他一起误期的右将军赵食其就选择拿钱赎罪。
那么,李广为什么选择自刎呢?
那是因为李广非常看重最后的这一次漠北决战,因为这时他已六十多岁了,这样的机会真的不多了,且本来这次作战,汉武帝本也没派他去的,是他自主动请缨要过来的一个前将军。所以,他把人生中的目标、愿望都押在了这最后一战中了。而这次刚好得到的情报是知道了匈奴单于的位置,李广认为这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机会了,在他正准备要大展拳脚的时刻。卫青却将他调走了……
如果,这次李广不自杀,拿钱买了命,将来再跟随大将军出征,还会有机会吗?在李广看来卫青这次能挟带私怨,调开他安排自己的亲信,那么他今后还会这样做。所以,李广觉得即使自己拿钱买了命,也没有价值了。所以李广最后选择了死,是他绝望的一种表现。
另一方面,是因为李广是一位有血性男儿。有血性的男儿应是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这是李广的梦想,但这样的梦想他也再无法实现了。所以,当卫青下令李广调到右将军一路时,李广如果按照礼节,他应当是要给卫青一个告别的。结果,李广是愤愤而别,连招呼都不打就气冲冲地到右将军的部队去了。他是如此很率真的一个人,他不会掩饰自己内心的感情,他觉得卫青就是看不惯自己,所以他这个时候就不再顾及什么上下级的关系,愤然离开。
以至到了这个时候,李广觉得自己宁可死也不愿受辱。在当卫青找来一些刀笔小吏,要录他的口供,向小吏交待自己是怎样迷路的,这个耻辱李广是绝不能接受的。李广在受辱和自杀之间果然选择了自杀来保持自己的尊严、以自刎来控诉自己遭遇的不公。
苦战功不赏,忠诚难可宣。
谁怜李飞将,白首没三边。— — 李白《古风其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