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かさね-》(深红累之渊)随感:成为“他人”,以实现“自我”



我们是他人的碎片,无法拼凑成完整的我们,为了填满自身而贪婪,得到又失去。
所以我们互相争夺,又时而彼此依靠。
——《累》第125话(最终章)
Ch1 丑陋的人是不被社会需要的
起初令我在意的是累这个名字,并非日语常见的るい,而是かさね。随手一查有记载的“累(かさね)”出自日本怪谈故事《真景累之渊》(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4921639/):下总国羽生村的农妇,因相貌丑陋嫉妒心强而被丈夫杀死,死后其冤魂作祟一家人。
我猜作者松浦だるま(松浦达磨)在创造这个形象的灵感或许由此而来,渊累如怪谈故事的主人公一般,相貌非同寻常地丑陋,嘴巴裂开仿佛日本都市传说中的裂口女(加上小学时期脸上又增添了巨大伤疤),为这个和传统怪谈重叠的形象平添几分现代色彩。(大约非正式译名《深红累之渊》也有致敬此《累之渊》怪谈的意思,“深红”乃漫画《累》的主题印象)

而整个故事也和许多怪谈故事类似,起源自一个乡间民俗传说——在古老村落朱磐的神乐中代代相传——丙午年出生的丑女必须在出生时就被杀死,否则会为村子招来灾祸。累的母亲诱正是一位应当遵循这一落后习俗在出生时被杀死的丑女,但得到了好心人相助侥幸逃过一劫。在长年累月被隐藏起来的独居生活中,被否定存在意义的丑陋的诱怀着对世间的憎恨,最终以某起事件为导火索而放火烧毁了村子,完成了对这个否定她的世界的复仇。

凭借可以和他人接吻换脸的口红(实际制作材料源于朱磐村隐藏的神秘朱砂),诱以女演员“渊透世”的身份享誉世间,却在事业巅峰期突然隐退,没过多久便神秘离世。
《累》的故事就此拉开帷幕。
自小失去母亲庇护的累,因为丑陋的相貌,一方面被父亲抛弃遭母亲的亲戚嫌弃,另一方面在学校遭遇着严重的校园霸凌。和母亲际遇相似,她也在这个拒绝丑陋之人的社会中艰难生存着。出于自身对表演的热爱,以及为了追随母亲的步伐实现她未完成的理想,累也使用母亲的口红走上了相似的道路——凭借夺来的美貌和自身表演天赋一步步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女演员,对那些曾经伤害过她的人进行复仇。
《累》便是这样一个关于丑陋之人如何从这个重重叠叠的深渊朝着光明爬去,不断掠夺他人并最终为其付出代价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美与丑的绝对对立几乎无处不在。无比丑陋的面孔和无比美丽的面孔,卑劣丑陋的灵魂与纯洁美丽的灵魂。
但实际上驱使着人做出错误行为的,并不完全来自于因美丽或是丑陋直接产生的心理变化,重要的是这个社会对美丽的人和丑陋的人的对待方式。
累因丑陋在学生时代一直承受着校园霸凌。累同父异母的妹妹野菊虽然有着惊人的美貌,但是自小被囚禁家中不曾与社会接触,她逃离父亲魔爪为了生存只能卖身,男人们往往居高临下将其当做发泄欲望的工具对待。帮助野菊的高中老师天崎和累相似,因为丑陋的样貌学生时代遭受欺凌,他即使成为高中老师依然要被学生蔑视,久而久之积愤难平。累的学姐五十岚几,也是因漂亮温柔在初中时代受他人嫉恨遭遇校园暴力……即使若干年后那些作恶的人有所忏悔,但是当年受害者心灵上的伤痕,有可能终生都无法消弭。

以自己的面孔出门的累,几乎无时无刻不遭遇着他人带有歧视意味的目光。这也是她自身带有强烈自卑感的重要原因,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否定其存在的声音。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诱的离群索居,累的扮演他人逃避自我,都是在以自己的方式逃避着这个否定她们存在的社会。但是独居的孤寂终究熬成了恨意,扮演他人亦是在否定自己。矛盾之所以存在并爆发,归根结底是人无法脱离这个残酷的社会生存所致。
松浦老师在《累》中将校园刻画为极其消极的社会环境,包括丹泽妮娜虽然不曾因为容貌遭受过类似的伤害事件,但是她学生时代因生病而不愿去学校的重要原因——就是无法融入学校的人际关系中。
学校是每个人在成长阶段极为重要的外部环境,这样一个小型的社会对人的日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松浦老师对学校那几近片面的描绘——不作为的老师、残酷无情的同学、孤立与被孤立不知何时就会反转的戏码,将学校抽象成了一个吞食着弱者的怪物。也许是戏剧需要,但只言片语之中,确实能感受到某种接近于现实的残酷,我们有谁在学生时代从未见过类似的情景吗?
也正因为社会如此残酷,那些无关外貌的温柔才是如此动人。

Ch2 由戏剧构成的戏剧
《累》这部作品让我喜爱的一大重要原因,就是其汲取戏剧文学的营养成功将古典名著的精华化用为自身的一部分。体现出作者文学修养的同时,以文学为骨架更好地支撑起故事与角色,配上一波三折戏剧冲突不断的情节,《累》自然成为了一部关于戏剧的戏剧。因此初读《累》,我甚至将其称为“戏剧版《文学少女》”。
累人生中的第一部戏剧是《灰姑娘》,当时还是小学生的累,被想让她当众出丑的同学戏弄推举为文化祭的戏剧女主角。累自身就像一个灰姑娘,在身为美貌女演员的母亲去世后,在亲戚家寄人篱下过着可怜的生活,戏剧和口红的魔法让累通过换脸暂时得以脱离苦海享受着梦幻般的待遇,但是舞台终会落幕,口红魔法的时间也有限,灰姑娘还是得回归日常之中。
初中时代的《银河铁道之夜》初次展现出累掠夺的野心,也是累与后期情节中另一重要角色——学姐五十岚几初遇的契机。松浦老师在化用《银河铁道之夜》时,将累与几刻画成一度如同康帕内拉和乔班尼般有着真挚友情的朋友,但累被同学否定而唤起的自卑感和对舞台的强烈欲望让她选择背叛学姐,取而代之登上舞台饰演属于学姐的乔班尼一角。
乔班尼那天真无邪的台词对我来说太过沉重。
累一度动摇,还是选择甩开身为“渊累”的心情追随了欲望,为了追求光明,她开始舍弃那个名为“渊累”的自己。
契诃夫的《海鸥》引出了丹泽妮娜这个前期极为重要的角色,妮娜也是累在掠夺之路上最大的牺牲品。妮娜本来是为曾有过一面之缘的导演乌合零太而执意拿下《海鸥》的女主角“妮娜”这个重要角色,陷入瓶颈求新求变的戏剧导演乌合零太,立志成为优秀女演员让世人记住自己的丹泽妮娜,二者如同《海鸥》中男女主的科斯佳和妮娜,这本该是累难以插足的故事,但她以换脸的手段将丹泽妮娜这个人的存在一步步取代。最终希望破灭的真实妮娜迷失了自己,由累扮演的虚假妮娜则作为女演员继续着表演事业声名大噪,如同《海鸥》的妮娜这一角色灵肉分离。

妮娜犹如陨落的海鸥,但海鸥的美丽姿态永远留存在世人印象中。
《玻璃动物园》是累与野菊的初相会。在野菊身上,累看到了《玻璃动物园》女主罗拉那种“美丽又脆弱”的影子,借由对野菊的观察累完成了对这个角色的演绎。那也是人如其名历尽折磨顽强生存着的野菊在整部作品中极少表现出的脆弱姿态,渴望获得他人尊重与保护的野菊,平日极为要强用憎恶的表情伪装自己,却向初次见面的丹泽妮娜(累)敞开了心扉。
作者在后续情节也时而强调着——如果没有这造化弄人的命运、天差地别的真实容貌,她们并没有什么不同,作为同父异母的姐妹或许会无比要好。

《莎乐美》之于累的意义在于她认识了雨野申彦。雨野是一位极为优秀的男演员,不仅演技出众,也极为重视职业素养,从不会把私人感情带入工作之中。正是在搭档雨野的严苛下,累的演技才更为精进。
看来我们都是离了舞台的就活不了的人啊。
纯洁的、流着荡妇血液的莎乐美——披着纯洁的丹泽妮娜之皮的卑下的渊累,先知约翰——累在演艺道路上的引导者雨野——每次累陷入瓶颈几乎都会得到雨野的指点。累和雨野的爱情也如同莎乐美和约翰一样道路不同注定迎来悲剧,他们认可着舞台上的彼此,但只能在黑暗中起舞的真实的累,永远不可能与身在光明的雨野走到最后。

莎士比亚的《麦克白》将这个故事推向了高潮,麦克白夫人这一角色正是当年累的母亲“渊透世”在戏剧舞台上的绝唱。对累而言,入戏过深便会看见那些她曾掠夺之人的怨念,罪恶感几乎要将她吞噬。但累还是迈过了这道坎,自此,累贪婪夺取的形象得到了完全确立。
最后两部《星一滴》和《宵之姬》是作者的原创戏剧,在感染力上稍逊前面的名著一筹。但也是从这里开始一步一步挖掘出当年诱临终前的真相,这部分的情节编排和感染力依旧维持着出色的水平,在转移观众对情节关注点的情况下,累在到达巅峰处因突如其来的挫败开始转而悔恨过往、重新认清自我的心理变化不至于突兀。
《星一滴》丰满了五十岚几这一人物,在这部剧中她终于克服了当年“乔班尼”一角给自己留下的阴影(当年因意识到无法超越“自己”饰演的“乔班尼”而失去自信)。不知是否有意无意,松浦老师安排在《星一滴》之前给几找回表演信心的剧目,是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奥菲利亚一角。纯洁善良的奥菲利亚,原本热爱着所有她喜欢的人,也是因为她太过于相信所有人,最终因恋人杀死自己父亲的事实陷入矛盾的情感中逐渐精神失常。对奥菲利亚两种极端情绪有着切身体会的几,带入自身经验后自然找回了自己表演的状态。

《宵之姬》作为终章为整个故事落下厚重帷幕。这个改编自朱磐村传说的剧目,原本是为“渊透世”量身打造的,但是对于不做母亲影子的累而言,剧中丑女宵这一角色——则是一面折射出真实自我的镜子。
女演员“丹泽妮娜”、“咲朱(かさね)”都是被创造出来的虚假幻影,生来奇丑无比的渊累、“徒有其表”的野菊、演技终究无法达到累的高度的妮娜……每个人生来都注定不是十全十美的,作为“完美”这个概念的一块碎片降生的自己,在掠夺或者合作的过程中丰满着自我,那以外部事物补全而得的“自我”,必然无法等同于过去的自我,只能是游离于自我之外的存在。渊累的矛盾即在于此——她一度将那掠夺来的“自己”当作“渊累”,但“渊累”实际上是驱使着掠夺来的“自己”行动的一部分——于是在崩溃之后,渊累问道——我究竟是谁。通过《宵之姬》,她认清并认同了作为“渊累”的自己——真实的自我是如此耀眼,无关美丑善恶。

无论美还是丑,
即便如今成为了别人活着、老去,
我身体里的累也丝毫没有褪色。
反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鲜明、清晰、耀眼。
只要我还想成为我。
Ch3 女性故事下的男性角色
读过《累》的人一定会疑惑,为何从开篇到现在我不曾提及《累》中极为重要的男性角色——羽生田釿互。我认为有必要单独开一章来讲述这个我喜欢的角色。
釿互原本姓朱砂野,他是由生父强暴生母而诞生的,11岁的时候被生母扔给住在朱磐村的生父,在家里遭受着嫌弃长大。釿互和诱在少年时代即相识,因“连出生都被否认”的相似际遇,釿互心生同情。朱磐村遭受诱的复仇毁灭后他离开了朱磐村,因目睹换脸后在红莲之火中跳起神乐之舞的诱那美丽的身姿,他开始寻觅着事件后销声匿迹的诱。可以说是贯穿故事始终的重要见证人。
我开篇便已提到过阿累的怪谈,其出生地正是羽生村。羽生田釿互与渊累——羽生田将累培养成为戏剧“怪物”,松浦老师如此起名的意图似乎不言自明。
羽生田几乎一生都在追随着诱,替她做各种事情,但是诱待他只有轻蔑与怨恨。诱这一生唯一一次对羽生田的请求是:
拜托你了,将我的女儿,从无底深渊带向光明的聚光灯下吧。
在诱死后,羽生田实现着诱的愿望,他始终将累视作诱的影子,几乎不曾正视过累本身。但在最后,编排《宵之姬》这部剧帮助累找回自我的,也是他。

《累》本身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女性故事,以女性为主角,着重描写着女性自我实现的历程,悉数描绘出女人对爱情、对事业的执着,这份执着可以创造世界,也可以毁灭世界。戏份很重的男性配角羽生田釿互,在这部作品中几乎称得上是集中所有男性角色形象之大成。
作为累成长道路的引导者,有着雨野申彦之于累舞台表演的重要作用。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很多时候他冷酷无情对累施加暴力,与野菊和累的生父海道与不尽相同。卑微的自己对高高在上的“渊透世”(诱)那份真切的关怀与爱意,可与天崎对野菊无关外貌的真实之爱相比拟。
羽生田身上折射出的一种强烈的矛盾——一个男性在行为上体现出的父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对累和野菊施以殴打甚至监禁的暴力)以及心理上觉醒出对这种压迫的质疑(年少时对诱的同情及后来产生的追慕)。这种矛盾直到最终因羽生田认清现实不再追随诱的幻影而消除,但这种矛盾的产生却值得思考。正因为是外人,在朱磐村这个社会环境成长起来的羽生田才抗拒着朱磐村,但朱磐村的一切留给他的记忆又使他步入老路。
正说明社会环境对人的行为起到何其重要的作用。
说起来,松浦老师最大的特色——通过刻画角色形象传达角色心理,也在羽生田身上得到极大体现。把累当诱替代品时期,一切尽在掌控中的得意与冷酷,累抛下他时的不满与焦虑,知道真相后的绝望与颓丧,终于正视累自身后所展露出的温柔。肢体语言和表情极为丰富的羽生田,也因其多变的性格而显得极为鲜活,人物弧光也呈现得很漂亮。

Ch4 遗憾的真人化
2018年9月7日,《累》的同名真人电影在日本上映,主题曲由Aimer演唱。同日松浦老师第一本画集《红虹》和漫画单行本最终卷发售。



当我看到《累》的电影时,已经是今年4月。怀揣着期望而来却迎来失望。
一来是选角方面,投资方可能考虑到票房问题,由年轻貌美的女演员芳根京子和土屋太凤分别担任累和妮娜的角色。先不说这两位女演员谁更漂亮,二者容貌的落差感太小(即使芳根京子脸上化妆画上去一道巨大的伤痕),从根源处就无法实现累被社会所否定存在这一残酷事实,后续情节中累的执念也就缺乏强烈共情,在换脸中迷失自我的历程也怎么看怎么像是两个女人撕逼抢男人的故事。

饰演羽生田和渊透世是实力派演员浅野忠信和檀丽,在篇幅有限的情况下切实完成了任务。但是两位女主演(尤其是饰演妮娜的土屋太凤)需要表现出非常强力的演技,才能突显出角色演技优秀这一情节设定,我对两位演员的实力足以达到原作的叙述还存有疑虑,或许也是因为第二个缺憾——导演水平不足。
在此需要插嘴一句,《累-かさね-》在豆瓣(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7075198/)的评分为7.5,是一个不算太差的成绩。但是仔细一看短评会发现很多打高分的非演员粉丝的观众,更多表现出对剧本和情节设定的赞许。因为真人电影的视听语言平庸到根本不值一提。
考虑到篇幅问题原作中大量心路历程的描写被摒弃,同时原作极为突出的靠肢体、表情、眼神的描绘及变化的分镜凸显角色心理状态的特征也在电影版中根本看不到。即使漫画是夸张的艺术,电影版也极少采用可以突出角色心理状态的构图取景,两主角产生激烈戏剧冲突的情况下,大量采用中景拉开距离客观记叙,观看时很难代入到情境当中。这和我阅读漫画时对主人公泛起的复杂情感以及对情节的惊叹根本无法比拟。也是因为导演水平的不足,更凸显出两年轻女演员演技有限。
不过电影版虽让身为原作爱好者的我无法满足期待,也不能说是一无是处,虽然只截取了一部分,至少把故事讲得比较完整了。结尾《莎乐美》的本土化很有创意,舞台效果也很美。尽管其用意已经完全偏离原作了(电影版将累和妮娜比作莎乐美和约翰,至于用意各位观众自行揣摩吧),倒也开辟出了自己的道路。

Ch5 后记
最后一段补充一点自己的感想吧。
非常感谢点开这篇文章的你能读到这里,不知不觉就写了将近6000字啊(; ̄Д ̄)
《累》是我今年1月初读完的,当时甚至还给网易漫画氪了一笔金(没想到后来b漫就买了版权,好气……)。125话只用两三天就读完了,剧情实在是跌宕起伏且太有吸引力。而且漫画的角色设定很对我胃口,我也是一个长期有着自卑感的人,虽无法体会到累那种自幼被否定生存意义的悲哀,却很羡慕她对于自身所热爱的事业的执念。
最近看到征文比赛很感慨,就花几天时间重看了这部作品。一开始确实抱持着功利的心态想写征文而重读,但是读着读着就再次陷进去了,这一次也注意到很多前呼后应的细节,再次感受到松浦老师的强大,决心一定要为这部作品写点什么推荐给他人。
但是老实讲,你现在看到的这篇文章充其量只是个半成品。虽然很想写得深刻准确,谈《累》如何探讨 “自我”这一主题、如何剖析演员这一职业,再谈谈对松浦老师技法的简单鉴赏(比如老师为何在彩页喜好使用厚涂),一来是最近时间不太够用,二来是无奈野心太大却能力有限,写着写着变成了不知道重点是什么的带有重度剧透意味的表面解读,甚至在码字过程中受强烈的自卑心理和功利心折磨一度不想写下去。

不过最终还是凭借着对《累》的爱,勉强写完了。
如果有朝一日我把那些东西研究透了,或许会考虑补充完整这篇文章吧。感谢您的阅读,欢迎点赞支持。(封面图来自画集《红虹》)

Asuku
2019.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