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难眠 —— 写于东京奥运会混双决赛十二小时之后
昨天晚上奥运会历史上第一场混双决赛结束了。
国乒,输了。
直到今天,都已经过去12个小时了,我还是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我都以为自己不过是做了一场梦而已。
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那个确定要面临四场决赛外战那个夜晚国乒的很多成员一样。
作为一个乒乓球历史爱好者以及书写者,我不是不知道竞技体育到底有多残酷,我也不是没有看过国乒国体失败的名场面,但是当我要亲自见证的这一刻的时候,我还是近乎崩溃,险些在公众场合哭了出来。
真的,混双决赛让很多人失望伤心了。
谁能想到天胡开局打成了背水一战,势均力敌变成了兵败山倒,看到第三局前半段的时候小七还和我打趣会不会比2004年奥运会女单决赛还快,结果最后一局,我们两个人双双破防。
我怎么也想不通,两个在国家队经历了四个奥运周期、身经百战、几度沉浮且饱受沧桑的老将,最后一局竟然被打了一个8:0;我和很多人也想不明白,为啥前两个半局生龙活虎,战术得当的国乒,最后战术失当,一溃千里。
我并不想责备运动员,也不想去指责教练组,竞技体育和战争一样,从来都没有什么理所应当,自古打天下难,守天下更难,没有人可以永远站在顶峰。虽然国乒自己都在经常讲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但是这次主场作战的日乒也罢,孤心经营的韩乒也好,新老结合的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割据一方的欧洲诸雄,他们全都是和1961,1981,1995,2001的国乒一样充满野心、充满激情和充满渴望的人。他们把国乒的长处和短处放在显微镜下去研究,以国乒为标靶,你说你守天下难不难?
作为当世第一,只经一败的王牌混双组合,“昕雯联播”成为被别的协会重点研究对象是必然的,大家也不是没有想到过失败的可能,但是最后的失败的结果是这样,我还是觉得有些球迷令人失望了,而且最后的结果也让许昕刘诗雯自己失望了。
我不想对这两位老将说什么下次再来,并非我不想宽恕,胡加指责,而是无论对于他们,对于我们可能都没有下一次了。
许昕刘诗雯都已经而立之年了,虽然乒乓球历史上都不缺乏常青树,但是在国乒,两位都有过相当失败的老将都不太可能会再有下一次奥运会的机会了。
每经惨败,国乒都会经历相当程度的人事变革,除去女乒实在折腾不起的1994和二王一马顶住压力的北京周期。
当然,还有2010年的莫斯科。
但那时候的刘诗雯才二十岁,她用了十年才在布达佩斯用世乒赛全满贯的成绩勉强填上了这个大坑,而这次的混双,她还有另一个十年去填吗?
而对于很多关注乒乓球的死忠球迷来说,他们中的大多数不是青春将近就是人过中年,他们中的很多人,可能这辈子也就只剩这么一次机会,有时间、有精力,去关注、去观看奥运会了,毕竟陪同我们这一代人成长起来的运动员们已经越来越少,很多人可能还会关注乒乓球,但很有可能不会在像今天一样,那么喜爱一个项目了。
我真的不想对两位运动员多说什么,因为对于这两位饱经世事的老将来说说什么都有些过于残酷,我相信谁都不愿意接受一个这样的结局;
我同样不想对国乒的教练组说什么,因为现在还在讨论排兵布阵人员安排之类都显得事后诸葛亮,疫情导致国乒不得不维持一个被动战略;
我更不想去说什么吹球的规则,那样只会显得咱们输不起。
人可以不服输,但是一定要学会认输。
啰啰嗦嗦写了很多,经历了这么一晚我们都应该学会冷静,学会接受现实,东京奥运会并没有结束,乒乓球比赛也没有结束,我希望国乒能够在接下来四个项目之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毕竟,对于中日两国来说,乒乓球的历史意义都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