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汇青年之力,护黄河之壤

2023-07-20 23:12 作者:第七航线  | 我要投稿

为积极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展现青年学子在保护母亲河行动中的责任与担当,提高同学们爱护环境、保护黄河的意识,讲好“黄河故事”,赓续黄河文化,郑州轻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汇青年之力,护黄河之壤”实践团于7月1日开展“汇青年之力,护黄河之壤”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深入群众,探查黄河发展现状

“汇青年之力,护黄河之壤”实践团首先来到黄河花园口景区。在景区内,团队成员针对黄河生态问题,对游客随机开展问卷调查,宣传黄河生态保护的相关知识,并向当地群众保护黄河相关措施对生活所带来的影响。通过调查,实践团发现,普通群众存在对黄河流域的生态现状并不了解,对黄河污染来源了解少,参与环境保护、爱护黄河行动的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但所有接受调查的群众都对黄河生态环境的治理行动表示了认可和肯定。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游客。通讯员 骆冠欣 供图

 实践团成员认为,动员群众是进一步解决黄河生态问题的关键一招。根据调查结果,实践团认为应在日后加大对黄河生态现状、黄河重要性的宣传,呼吁大众身体力行将“保护母亲河”落实到生活中。同时也应积极推动政策走进大众生活,可以通过社区宣讲等方式,加强群众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理解,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进而使保护环境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保护母亲河,保护生态环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举措,也是巩固黄河流域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契机,打赢“黄河保卫战”任重道远、意义重大,依靠群众力量势在必行。

接下来“汇青年之力,护黄河之壤”实践团沿黄河大堤路来到花园口将军坝。在观景台上,实践团成员近距离感受哺育中华儿女母亲河的滔滔不息、波澜壮阔。滔滔黄河水,灏灏东流去。黄河风光雄浑壮阔,黄河之水浩浩汤汤,正是这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母亲河孕育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和脉脉相传的人文精神。当走进这条千古大河,翻涌的将不止有黄河的水波,还有中华儿女心中浓浓的民族自豪感和对黄河深深的眷恋之情。

走进黄河发展史,探寻黄河历史文脉

一部治黄史,半部中国史。随后实践团来到了黄河博物馆,追寻黄河绵延不绝的历史文脉,感受黄河厚重的历史文化,探寻中华民族千年不衰的秘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浩浩黄河水,滋养了一代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经久不衰的黄河文化。实践团走进这座有关黄河的浩瀚知识宝库,感受这条承载中华民族文化的大河的前世今生。

黄河博物馆有序厅、流域地理、民族摇篮、千秋治河、治河新篇、和谐之路共六个展厅,实践团成员依次参观六个展厅,遇见流淌千年的大河缩影。走入序厅,实践团通过立体巨幅壶口瀑布图,体会黄河水的汹涌奔腾、气势磅礴,其一旁放置有毛泽东铿锵有力的提字: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的民族,从这其中黄河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接着,实践团成员来到第一展厅,探索黄河的成因,感受黄河在中原大地上蜿蜒而过的奔涌曲折。穿过一条窄道,翻开开封“城摞城”的历史,通过各异的石器、精美的陶器以及“百家戏水”的浮雕,成员们在此体会黄河“民族摇篮”、“母亲河”的深刻内涵。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实践团通过第三展厅摆放的黄河改道地图,看见千年来黄河带来的深重灾难,感受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行至治河新篇、和谐之路展区,实践团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崭新的治黄史,而黄河也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为两岸人民带来新的机遇。在获得博物馆管理者许可的前提下,参观途中,实践团还为游客们发放宣传单,为游客介绍黄河的生态现状,呼吁游客关注黄河生态问题,并参与到母亲河的保护工作中来。

在博物馆里,实践团成员通过石器、彩陶、碑刻等文物,得以穿越时空阻隔,与历史对话,当实践团回溯悠久的黄河文明时,也在回望民族发展的历程,感受黄河所承载的千年不变的民族精神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提字。通讯员 骆冠欣 供图

今天,人民治黄事业正在进入历史新境界,展开历史新篇章,在新的治黄征程上,那些拼搏奋斗的故事也将为黄河精神注入新内涵。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母亲河也正在和和流域亿万群众一起,见证前所未有的新时代。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队员们在领略波澜壮阔的黄河风光的同时,也提高大众保护黄河,爱护环境意识,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经久不衰,增强了队员们赓续黄河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青年人举目起壮志,我们作为新时代保护黄河的生力军,定将为母亲河的保护工作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团在黄河边的合影。通讯员 骆冠欣 供图


汇青年之力,护黄河之壤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