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昆曲的宫调音乐

2023-01-01 01:31 作者:tbhong  | 我要投稿

昆曲音乐

 

    昆曲曲牌受宫调统辖,换句话说就是每一支曲子都有既定的调式。这是自唐代以来就做到了的音乐标准化,跟今天的西方音乐在每一支曲子前都规定了调式,如C大调,G大调,c小调,g小调,是一样的。无论你在世界任何地方,只要看到曲谱上的这个规定,就知道该怎么弹奏或演唱这个曲子。昆曲也是,只要告诉你这曲子属于什么宫调,就知道该怎么唱了。中国的宫调标准很早就有,但传承过程中有中断,保存到现在的是唐朝制定的。

     

     宋元杂剧宫调系统如下:

 

正 宫,古名黄钟宫。C调,1= C 

高 宫,古名大吕宫。升C/降D调,1=C#或Db(昆曲无此宫)

中吕宫,古名夹钟宫,升D/降E调,1=D#或E b

道 宫,古名仲吕宫。F调,1= F 

南吕宫,古名林钟宫。G调,1=G 

仙吕宫,古名夷则宫。升G/降A调,1=G#或A b

黄钟宫,古名无射宫,升A/降b调,1=A#或Bb

 

大石调,古名黄钟商。2=C,  相当于降B调,1=Bb

高大石调,古名大吕商。2=C#或Db 相当于B调,1=B(昆曲无)

双 调,古名夹钟商。2=D#或Eb, 相当于升C调,1=C#

小石调,古名仲吕商。2=F相当于降E调,1=Eb

歇指调,古名林钟商,2=G相当于F调,1=F

商 调,古名夷则商。2=G#或Ab,  相当于升F调,1=F#

越 调,古名无射商。2=A#或Bb, 相当于升G调,1=G#

般涉调,古名黄钟羽。6=C相当于升D调,1=D#

高般涉调,古名大吕羽。6=C#或Db相当于E调,1=E(昆曲无)

中吕调,古名夹钟羽。6=D#或Eb, 相当于升F调, 1=F#

正平调,古名仲吕羽。6=F相当于升G调,1=G#

高平调,古名林钟羽。6=G相当于升A/降B调,1=A#/Bb

仙吕调,古名夷则羽。6=G#或Ab, 相当于B调,1=B

羽 调,古名无射羽。6=A#或Bb, 相当于升C调/降D调,1=C#/Db

 

昆曲在十二调之外,还有仙吕入双调,即仙吕、双调二宫调并起来


     昆曲的宫调统领曲牌又是与西方音乐不同的形式,昆曲同一宫调的曲牌往往连缀成组曲来叙事,或叫套曲。西方歌剧和音乐剧虽然也用很多歌曲连缀起来叙事,但它们不必都是一个调式的歌曲,而且每只歌曲都是独立的,不可能揉合在一起唱,昆曲却可以。有时候听众分不清昆曲演员唱的是一支曲子还是几只曲子,甚至是几只曲子片段拆分揉合在一起的新曲子。因此,昆曲曲牌既严格也随意。

    曲牌是由词发展而来,按既定的曲谱填词就是创作。一个曲牌有多少字,几句,每个字的平仄声,全曲韵脚都有规定因此,昆曲也是宋词词牌音乐的传承者。文人化的清曲,被称作“活着的宋词元曲”,昆曲谱中有大量的词乐谱。其谱字、板眼皆与现在的简谱、五线谱的唱名、节拍相对应,完全可以据谱演唱。魏良辅的改良是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的,除了整合南北曲牌,改变不大。据民国年间的曲学大师吴梅统计,南曲曲牌有4000多个,北曲曲牌有1000多说明昆曲统合了当时能够继承的所有南北宫调曲牌。因此昆曲的历史真可以追溯很远,魏良辅说传自唐代,不是没有道理。

 

     古人一开始唱歌就利用了汉字发音的音乐性,也因此,古代的歌唱都被限定在汉字本身的音律框架中,吟诗和唱诗分不清。唯一的区别大概是吟诗没有乐谱,自由发挥,唱诗有乐谱,不能过度自由发挥。这样的言詠合一,让外国人听,就是唱和念分不清。昆曲基本上继承了这种咏歌式的唱法。但昆曲演唱讲究"字行腔",旋律跟字走每个字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决定着它该怎么唱,吐字分出头腹尾:在起头就唱出声母和声调,然后转入韵母的元音部分,最后收到韵母的尾音(或鼻音或另一个元音)。这种声律在远古时代并没有被发现。虽然人们作诗也基本押韵,却大概只是顺口溜式的自然法则。声律理论是从印度传入的,南北朝时期开始尝试约束诗歌创作,到唐代形成了格律严格的律诗。因此,昆曲那种讲究声律的唱法不会早于唐代,传说是唐代宫廷乐师黄幡绰所传是有道理的。所以昆曲既是古代宫调曲牌音乐活化石,也是咏歌式唱法和唐代讲究声律唱法的活化石。


昆曲的宫调音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