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怪气、鄙视链、网暴、互喷,为何互联网环境这么烂?【围炉夜话】

【为何大家喜欢在网上相互攻击】
《友者生存——与人为善的进化力量》
(心理学角度)
达尔文《物种起源》
主要观点:自然选择
“名著如同名人,对其评头品足者多,而对其亲阅亲知者少”(译者序)
被疯狂曲解和利用
→物竞天择
→社会达尔文主义、优生学
(法西斯)
再版时,自然选择更为
——适者生存
动物不是越强大越能传宗接代的,
eg.长颈鹿的长脖子很容易成为弱点,但便于觅食,更易存活,活下来的遗传长脖子的特征,所以现在长颈鹿的脖子都很长。
“那些包含最多最具同情心的成员的群体,最是兴旺,会养育数量最多的后代” (达尔文)
很可惜很多人忽视了这句话,
即使到了今天,还是有很多人崇尚厚黑学、狼道、社会达尔文主义。
脸要和城墙一样厚,心要和煤炭一样黑,性格要像狼一样充满进攻性,这样才能成功,弱者只配淘汰。
★为什么这样是行不通的?
就和自然界的动物一样,
最强壮、最卑鄙、最具攻击性的动物会终生承受应激反应,
天天打架确实可以抢夺到食物、配偶,但受伤和死亡的概率会直线上升,
每天卑鄙地算计别人,别人当然也会回击你,当你的能量都被拿去应对这种社会应激了,免疫系统就会被削弱,自然也会减少你后代的数量。
《友者生存》开篇提出:
在我们智人存在的20~30万年内,至少与4个人类物种同时生活在地球上,比如直立人、尼安德特人,他们都相继灭绝了。我们智人各方面基础条件与之相比都很拉胯,但却逐渐发展壮大存继下来,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自我驯化”假说
我们人类有一种独特的超能力“心理理论”
这个技能可以使我们进行最复杂的合作和交流。
人类在驯化动物时,会故意挑一些性状进行育种。
合作交流这种能力,很可能就是自我驯化的产物。
智人进化得越来越友善,之后就开始一路发展壮大。
友善使我们的社会网络经历了快速扩张,(人多力量大)各种经验也会互相传授,利于工具改进、多样化。
社会网络扩张
→能带来更好的技术
→能以更少的努力获取更多的物资
→能养活更多人生活在这个更密集的群体
→(良性循环)
→科技和生活条件全面升级
→文化蓬勃发展
→智人脱颖而出,存继发展下来
友善度使我们成功
要对陌生人变得友善,
我们必须获得一种识别群体成员的能力。
“身份认同”(具有可塑性)
(我们所有社会规则与制度能成功的核心)
在识别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
催产素(激素)
抑制大脑中的恐惧和厌恶反应
(减少威胁感,更容易去信任)
→ 共情能力更强,能更准确地识别他人的情绪,更倾向于合作,更慷慨地捐赠等
(母亲与婴儿、宠物狗和自己主人……之间可以创造催产素循环)
→ 我们会变得十分偏爱自己群体的成员,对对立群体的陌生人则非常排外。
★怎样判断敌我群体?
我们依赖一些十分武断的差异。
我们就是偏爱那些更像自己的人,
也会天然仇视那些对立的群体。
当然,如果只是口嗨也无伤大雅,
但我们很容易把敌对群体“非人化”,
来减轻伤害时的道德负担
我们越是对某个群体感到威胁,
就越会提升对这个群体的非人化程度。
一个亚文化圈子越是小众,
它的爱好者们就越敏感,
觉得别人对于他们来讲全都是一种威胁。
这不是民众素质问题,因为——
你越是友善地对待自己的群体,
就越会残暴地对待你所认为的敌对群体。
(催产素的运作机制就是如此)
★怎样杜绝这种现象?
可靠地减少群体之间冲突的方法只有一个—— 接触
城市建设与互联网
增加公共活动空间
(快速城市化,高楼大厦,原子化社会)
(各家资本跑马圈地 →信息茧房 →网络上观点越来越极端化 →极端观点确定性强,容易辨识 →节省认知成本,易站队 →形成人数优势 →成群结队出来鼓噪,裹挟更多人进入战场 →碾压掉了理智声音)
(各种社会矛盾的积攒)
→ 各种对立增加
★建议:
遇到不同的观点,少下一些判断,多去接触对方,多去接受一些信息也行
就算难以认同,也不要当一个极端声音的传播者,到处攻击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