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型供应链模式的建立之验收流程中验的要点(下篇)
响应型供应链模式的建立之验收流程中验的要点(下篇)
在上周的文章中,晓闲谈论了验收流程中“验”的第二层次的做法,不过,具体的方法措施并没有聊完,因此,今天接着聊如何从更高能力层次上保障企业自身的“验”的能力建设。
二、第二层次:优化生产
3.评估体系建设
这里的评估体系侧重于质量评估体系。
评估体系建设是指:建立基于以产品质量优良为目的的质量评估体系,通过评估企业内部、外部等影响产品质量的全部环节,并找到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和次重要的各个因素并加以进行管控。
上述的说法有些枯燥,简单地说:评估体系建设就是梳理所有影响企业的产品的品质的方面,进而找到影响产品品质的因素,然后对这些因素进行管理,最终目的是提高或者保持较高的产品质量和品质。
站在供应链的角度看产品质量,晓闲认为:评估体系建设的关注点基本上在这些环节,分别是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公司内部、公司的下游客户,以及前述各个部分的物流运输及运输环节中的仓储环节,基本上,只要企业能够对上述的各个环节进行管控,基本上就可以实现较高的产品质量。
为了便于展开论述,晓闲此处要先用一个简单的案例解释一下质量评估体系的问题。
以洗面奶为例,如果我们看看洗面奶的配料表,水和甘油是两种常用的配料。
甘油用途非常广泛,它可以与水无限混溶。
无限混溶是指:在非常少量的水中添加非常多的甘油,如果我们搅一搅水和甘油,我们只能看到一种东西。
食用油与水不能无限混溶,如果有兴趣,大家可以用食用油和水进行实验,大家可以取点食用油,往食用油中家点水,你能看到油和水还分着,并没有混成一种东西。
甘油与水的无限互溶特性,就意味着一旦纯的甘油中加了水,两者就会混合好。
晓闲想说明什么呢?
晓闲想谈论的是:洗面奶的质量评估体系问题。
虽然洗面奶中含有水,但是,洗面奶中的水的含量并不高。
如果洗面奶中的水的含量占到了60%以上,也就是:一瓶150克的洗面奶中,有90克以上的水,其他的才是甘油那些化学品。
这么高含量的水,会导致洗面奶没法用,因为洗面奶中的很多化学品的成分并不能像甘油一样与水无限互溶,反而基本上不太能在水中溶解。因此,一旦洗面奶中的水过多,基本上这样的洗面奶就不再能被称为洗面奶了。
如果一个洗面奶产品的含水量在60%以上,且原因是洗面奶所使用的甘油中含有过多的水,这个问题就属于由于产品的原料的质量问题导致的产品质量问题。
在洗面奶生产中所使用的是纯的甘油,基本上不含水,而非加了大量的水的甘油。
当然,甘油中含有大量的水的产生原因也有多个,比如甘油生产厂家发给公司的甘油原料含有大量的水,或者甘油因为存放不当,导致水进入(可能是使用二手甘油包装,导致水进入),等等原因。
如果是前者,那么,问题就出在洗面奶的原料上,也就是质量问题产生于供应商处;
如果是后者,那么,问题既出现在公司处,而且还出现在了供应商的供应商处,此外,供应商处还存在着相应的问题。
此外,甘油中一旦混入了大量的水,这样的甘油通常不能拿过来做化妆品了,因为甘油中的水通常很难去除,且即使可以去除,企业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因此,通常这种甘油就属于化妆品生产中的不合格品原料。
晓闲列举上面的洗面奶案例是想说明什么呢?
通过这个案例,晓闲想指出:对于一个具体的产品的质量管理而言,很多环节都会导致产品的质量出现问题。
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产品的特性,找到影响产品质量的方方面面的问题进行质量评估。
对于企业而言,该如何建立质量评估体系呢?
企业需要结合产品特征、生产工艺、法规要求、技术水平、质量标准等重要方面,对供应商的供应商的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水平,供应商的原料验收标准、产品生产工艺、产品和原料的储存标准,公司自身的原料验收标准、产品生产工艺、产品和原料的储存标准,以及从供应商的供应商最终到公司自身的客户群的全流程的物流运输环节和仓储环节的标准和规范进行评估。
在这个环节中,公司需要重点分析出哪些环节和要素会影响产品的质量。
比如:甘油中含水的问题就是一个重要的质量影响方面;
甘油桶的变形虽然属于一个质量影响因素,但是,对于洗面奶的产品质量并没有直接影响,当然,甘油桶的破损或者二次利用反而是一个重要的质量影响方面。
为什么桶变形并不关键,而桶破损或二次利用很关键呢?
变形虽然重要,但是,包装变形并不会对甘油的品质和特征产生任何影响,甘油是洗面奶的一种原料,不能对原料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自然不属于洗面奶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桶破损可以导致其他物质进入到甘油中,比如水、灰尘,甘油中掺入水,可能导致洗面奶的水过高;而灰尘进入甘油中,可能导致洗面奶中出现杂质,这些都会导致洗面奶质量不合格。
而对于医药企业的产品而言,其对原料的具体生产地、获取来源、加工工艺条件等诸多方面都有相关要求,其质量影响因素非常复杂,我们很难用一两句话讲清楚。
因此,概括而言,针对质量评估体系而言,企业需要结合产品的特性因地制宜地制定评估策略,我们没办法指出一种防止四海皆准的通用式的评估体系。
不过,由于本文是针对验收流程而提出,因此,具体而言,企业可以针对供应商处和供应商的供应商处的某些规范和操作进行相应的评估,比如评估供应商的采购、生产、质量和仓储等环节。
4.异常处理机制
异常处理机制是指:针对企业生产、仓储、采购、发货等各关键环节发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处理的一种运作模式。
这里列举一个例子。
比如:洗面奶生产商在成品抽检时,发现某一天生产的不同的洗面奶产品的5个批次均检出了黑色颗粒物杂质,而公司快速指派员工去全国15个直营门店、20个仓储中心以及200家加盟店门店抽检时,均未能发现同一批次的洗面奶产品出现上述黑色颗粒物杂质,且也没有发现其他异常问题。
请问:如果基于上述案例场景,企业该怎么做?
答案是:建立异常处理机制。
当然,由于化妆品是面向大众消费者的,其质量处理流程可能会涉及到法规层面或者涉及到公关危机层面,因此,晓闲在此处列出的问题需要限定在一个狭小的范围中,即此问题不涉及消费者层面以及产品召回层面。
上述案例就属于一个异常处理机制的问题——该公司该如何应对企业内部发现的产品质量异常问题。
看起来,黑色杂质问题比较简单,但是,其背后反映的问题可能非常复杂,而且,不同的质量异常问题可能也非常复杂,可能不一定存在共同规律。
因此,对于质量异常处理,晓闲不会给出具体的方法步骤,以免误导他人,不过,晓闲还是会列出一些重要的处理技巧。
晓闲认为:企业可以结合人机料法环的分析方法或者来源分析法,并结合5WHY方法分析质量异常原因,并寻求解决方案。
人机料法环是指:从人员、机器、材料、加工方法以及存储和生产环境等多个方面去寻找异常原因;
来源分析法是指:从所有可能产生上述异常的来源去寻找异常原因;
化妆品的异常来源只有3个,分别是供应商处、道路运输环节(从供应商到公司)、公司内部。而在公司内部,还可以分解为:验收、存储、生产和包装等环节。
采用来源分析法时,往往需要采用逻辑拆解,将各个环节和因素拆解到最简单的维度,其操作难度相对较高。
5Why方法是指:针对异常来源进行原因分析,找到导致质量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在找到根本原因后,我们需要结合根本原因寻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此后,还需要继续跟踪新的方案应用有没有完全解决问题,最终才算彻底解决问题。
通常,新方案的实施效果的跟踪至少需要持续数月,在数月内如果该问题不再产生的,才可以说:异常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晓闲总共讲解了优化生产的4类方法,晓闲认为:从供应链的角度看,方法相对全面。
此外,还有一个更高维度的质量管理能力层次,下面晓闲将会简要介绍其中的方法。
第三层次:能力迁移
第三层次的能力要求是:建立不断提高产品或者原料品质的自动升级的体系。
由于企业面临的是全新产品的生产以及如何保障全新产品的质量良好,简单地说:也就是一种将保障老产品的质量优良的方法和管理体系迁移到新产品的生产中以保障新产品的质量良好的能力要求,因此,对这个层次的能力要求,我们概括为:能力迁移。
晓闲认为: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建立质量管理的迁移能力。
1.工艺系统摸索
工艺系统摸索也就是产品生产工艺的系统摸索。
具体说来,工艺系统摸索是指:在生产线投产前,采用小试和中试生产线对全部生产环节的工艺路线的各个环节的参数进行摸索,探索其对产品质量的潜在影响。
企业可以通过对各个工艺环节的参数进行摸索,找到这些参数对最终产品质量的影响。
以化工产品生产为例,通常而言,主要生产环节一般包括:原料预热、加热、预混、混匀、反应釜反应、分离前加热、分离、清洗、干燥等若干环节。
在上述若干环节中,每个环节的潜在参数自然较多,因此,要想提高新产品投产时的高效投产和高质量投产,在小试和中试环节中,研究团队必须结合生产环节的每个环节的各项参数进行充分的研究,最终目标是找到各个环节的关键影响参数,以及最佳工艺参数。
请注意:工艺系统摸索属于非常重要的工艺环节,其价值对于某些尖端科技领域尤为重要,这一点在载人航空、飞行器发射、高端芯片制造领域的价值尤为重要。
载人航空领域具有跟其他产品生产环节截然不同的一点,那就是:这个行业没有可重复的机会,因此,这里只说一说载人航空领域。
以我国的第一次载人航空发射而言,如果不能不能保障首次发射的百分之百无失误,其后果将会极其严重。
如果对这一点不理解,请各位朋友自行阅读相关资料,当然可以看一部电视剧《问天》,想必你会找到其中的答案。
此外,每一次的载人航空都是不可复制的,因为每一次的发射条件都有所差异,这意味着:在飞行器发射前,研究团队必须已经做好了非常充分的工艺系统摸索,这里的工艺摸索既包括飞行器的生产条件摸索,又包括发射流程的摸索和空天条件的全方位掌控,还包括宇航员操作的全方面摸索。
2.快速响应机制
快速响应机制是指:企业内部要建立新产品投产时的快速响应机制。
对于新产品投产而言,其响应机制的要点在于:针对生产投产时出现的任何不同于规划的工艺环节参数以及产品特征和表现的快速处理机制。
由于要投产一个新产品的生产线,这是一个全新事物,这意味着公司还未实现该产品的工业化生产,公司并没有成熟的产品生产、产品检测以及其他方面的相关经验。
对于陌生事物,即使公司层面上做了大量的工作,还是非常容易出现所生产的产品与需要的产品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且其几率非常高。
举例来说:公司要投产的产品的颜色应该为无色无味透明的均匀液体,但是,生产线刚开机,产出的产品颜色泛黄、浑浊且带有一种刺鼻的气味。
上述的实际产品质量与理论质量存在差异的情况就属于企业要快速响应的范畴。
除了产品质量方面的偏差需要进行响应外,良品率、高能耗等经济性能差的表现也是需要快速响应的另一个重要维度。
那么,企业该如何建立一种快速响应机制呢?
首先,经过了充分的工艺系统摸索
当企业进行了充分的工艺摸索后,它可以获得产品的性状特征、最佳工艺参数、良品率、能耗参数等核心参数,如此,才能知道什么样的信息需要启动响应机制。
其次,需要投入全方位各部门的力量
企业需要建立以总工为核心的快速响应机制,由总工领导研发、生产、采购、质检、仓储、设备、安全等各职能部门进行联动。
这样的一种快速响应机制的资源投入是很大的,毕竟基本上全公司的重要职能部门都参与其中了。
以上两点为晓闲眼中的第三层次的能力建设的实施方法。
验收流程中验的要点的系列文章为晓闲眼中如何提高验的能力的3个层次的能力。
在下周的文章中,晓闲会谈一谈验收流程中收的相关内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后续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