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拱一卒的定量分析
日拱一卒的含义
坚持不懈地努力, 保持以稳定速度前进
不求一天突飞猛进, 但求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
每天记录, 每天复盘, 不断精进
日拱一卒的例子
阅读: 读书, 看视频课
写作: 写日记, 写笔记, 写讲义
学习: 上课, 做题, 整理
研究: 读论文, 参加讨论班/学术会议
工作: 完成日常工作, 锻炼工作所需的技能
生活: 规律作息, 定期运动, 健康饮食, 日常清理, 个人卫生
心理: 休息, 冥想, 睡觉, 自我交谈, 社交
哪些事情需要日拱一卒?
坚持做才有效果的事情
重要的事情 = 通常被认为不紧急的事情
真正的维度只有重要/不重要一维, 不紧急只是心里认为不重要的借口罢了
“紧急”是虚假的概念. 但是可以在心理上利用紧急性.
常人不能坚持的事情
只有坚持做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 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今天的讲座: 定量分析日拱一卒的方法.
案例假设
现在所有人的目标是读完一本300页的书.
这本书不好读, 所有人都不愿意读.
所有人的智力都相仿.
所有人的空余时间都一样多.
所有人内心深处都想读完这本书.
唯一的区别是日拱一卒的方式不同.
关键指标
截止日期, 目标感, 自信心, 钝感力, 重要性,灵活度
A同学: 自卑心理(我不可能学会的)
不敢定目标, 害怕失败, 甚至不愿意开始
成效: 0%.
B同学: 骄傲自满(随便看)
“不需要定目标”, 于是没有目标
心情好一下子读很多, 大多数日子里就不读了. “反正到时候都能读懂”, 他想.
靠小聪明勉强成功, 其实什么都没有读进去.
成效: 20%.
C同学: 表面努力, 其实在偷懒
“我只要每天读几页就可以了对吧, 那我花一小时随便看一下就可以了对吧”
“我只要看完了就可以对吧, 我就可以休息了对吧”
有目标, 坚持做, 但基本没有任何效果.
成效: 20%.
D同学: 很想读完, 但是三分钟热度
刚开始几天读得很开心, 但是遇到难读的地方就卡住了, 读不下去了
发现读这本书也没什么意思, 不如看看别的.
发现计划不能完成了, 不想换计划了, 放弃.
成效: 5%.
E同学: 很努力执行, 但是经常很累, 经常搁置学习计划
学习状态巨差, 可能是熬夜过度, 身体虚弱, 意志力低下. 也有可能是因为身体或心理疾病.
累的时候无法唤起学习意志, 于是硬撑或者放弃, 效果都不好.
虽然努力执行, 但是不能完成很多.
成效: 30%.
F同学: 状态很好, 每天认真读书, 但是总是遗忘读过的内容
有目标, 有计划, 日拱一卒, 非常好
没有复盘和整理, 所以快速遗忘.
但是因为认真读过, 所以再读一遍就能唤醒一部分记忆.
成效: 60%.
G同学: 勤奋踏实, 精力充沛, 日拱一卒
按计划稳定推进, 直到达到目标.
遇到困难不慌张, 耐心勇敢地解决.
总是在读完书后立刻整理并复盘, 走在路上/休息的时候也一直在回顾自己读过的内容.
甚至把自己读过的内容给别人讲, 甚至写一个小总结, 甚至写成讲义.
成效: 95%.
H同学: 勤奋踏实, 精力极其旺盛, 日拱一卒
有目标有计划, 按要求完成任务
容易快速集中和转移注意力
可以快速克服倦怠感, 可以迅速清醒, 可以迅速在休息模式和工作模式中切换
有强烈的目标感
成效: 100%.
日拱一卒的数学模型
如果没有限定截止日期, 就不会因为一天的流逝而感到担忧, 就很难达到日拱一卒的境界. 所以假设存在截止日期, 假设从设定的这一天到截止日期相差n天.
假设总页数为M页.
日拱一卒标准模型
平均每天阅读M/n页. 但是很难做到, 因为总是因为每天的空余时间的不同和书的难度的不同而上下波动.
正常的上下误差可以达到50%, 也就是状态不好的时候可能只能读M/2n页, 而状态好的时候可以读2M/n页.
因此应该充分利用状态好的日子, 争取读两倍的量, 这样就可以平衡未来状态差的日子.
标准模型的问题在于体系极其不稳定. 生活中总是会多出不可预测的事情, 棘手的事情, 亟待自己处理, 非处理不可.
我们假设10%的日子会出意外, 我们无法达成目标. 这就导致最终只能完成90%的工作量, 也就意味着要延期完成. 这就是为什么绝大多数项目都会延期完成.
一个朴素的解决想法就是乘上1/0.9=1.11这个因子, 也就是每天平均要比预期的M/n要多工作11%的量. 换言之你可以直接假定有10%的时间是不工作的. 这个弹性的量可以让体系更加稳定.
标准模型的另一个问题在于给自己每天的硬性要求以后, 就会在无法完成的时间带来非常大的心理负担, 甚至会自我责备, 引起可能的恶性循环.
日拱一卒高级模型
计算平均工作量, 但只作为参考.
生活以工作为主, 以工作为乐(假设工作包含学习), 因此绝大多数空余时间首先用于读书.
人为提高读书的优先级排序, 提到极高甚至最高.
严格控制其他绝大多数任务的工作时间(包括闲聊时间, 自我怀疑时间, 硬撑时间), 但通过高效工作确保在最短时间完成自己一定要做的事情, 随后把重心转移到工作上.
在工作疲惫以后, 立刻休息, 休息后立刻切换任务. 等到另一件任务疲惫以及休息后, 立刻切换回来. 循环往复.
在上述条件下, 已经做到了效率最大化. 于是虽然统计了平均每天工作量, 但是不必严格执行, 而是”尽力执行”. (只有在达成上述条件以后, 才能说自己尽力, 绝大多数人的尽力都是几乎没用力)
最初的几十页往往是更容易的, 所以争取以三倍或四倍的平均效率阅读. 并做大量整理和归纳, 为未来的困难做足准备.
在开始阶段尽可能多地强迫自己多阅读.
通过自我鼓励/命令/暗示等方式(使用魔法)在疲惫的时候迅速恢复状态. 在真的读不进去的时候迅速放弃学习, 进入休息状态.
保持正常的社交, 休息模式(前提条件是最高效完成了今天乃至于未来几天的任务, 在状态好的时候要一次性多做很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