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嘉靖革新 杨延和内阁(一)孝宗驾崩之由

2023-06-23 18:59 作者:肆十畫生  | 我要投稿

在介绍杨延和内阁之前,先来简述一下孝宗驾崩与武宗与李东阳内阁集团的政治斗争。  武宗是孝宗独子,而孝宗作为文官专制下的傀儡皇帝,后宫如要纳妾生子一事自然受到文官严格监制。所以武宗两岁时便被立为太子,而唯一的胞弟朱厚炜早夭。这就说明朱厚照自幼就是严格按照被内阁架空的傀儡皇帝所培养的。史载武宗幼时聪慧过人,尊师重道,说明小时候的武宗是严格按照内阁所设立的教育下成长的。但后来东宫重用宦官,与文官争斗。即时便遭受到了文官的口诛笔伐。而东宫随侍太监中以刘瑾为首的八个太监称为“八党”,后被史官称作“八虎”。  而当时孝宗内阁的太子老师李东阳,在当时还是太子的朱厚照与刘瑾等宦官走近,脱离开文官的控制之后,就屡屡向孝宗提出致仕的请求。李东阳弘治八年入阁,弘治十一年太子出阁读书,李东阳被赐职太子少保、礼部尚书衔兼文渊阁大学士负责教导太子。而在弘治十四年三月便以眩晕之症请辞,孝宗不许。之后在这一年,四月再次请辞,不许,五月再上书请辞,依旧不许。于是十一月李东阳亲自去为自己挑选墓地。孝宗无奈,只好时不时赐玉带衣或蟒袍之类,来缓和文官的情绪。这一方面,内阁的一系列动作是为了对太子对于文官管教不服的斗争,另一方面,最主要的是让孝宗不断退步,压榨其皇权的剩余权力威严,为后来的武宗继位做准备。只要皇帝的权力渐渐隐退在朝堂之上,任其宦官集团如何争斗都在宫闱之内(宫内宦官集团还被太后的后权压制)。而后来的朝堂上的政权确实一直不在武宗手上掌控。其先扶持的宦官集团与文官集团争抢的是中央的财政权力,后扶持的武官集团与文官集团争抢的是兵权。后文会详细叙述。  而在弘治十八年,孝宗在太医刘文泰的医治下离世。史载孝宗身体抱恙,司礼监太监戴义立马召李东阳等内阁诸臣觐见孝宗。随后内阁诸人觐见完毕回去之后,戴义又与太医院刘文泰勾结,一碗药送走了孝宗。而在得病之初,孝宗还自称病症无关紧要,仅仅几日便在乾清宫病至身体不能动,与李东阳诸人托孤太子尚幼,之后又立马逝世。值得说的一点是这个刘文泰之前是文官转到太医院的,而宪宗孝宗武宗祖孙三人都是在经过他的治疗才死亡的,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他没有从太医院离职,反而善终。可见托孤一事实为文官杜撰,好为之后新皇登基立先皇遗诏之用。弘治皇帝朱祐樘,在正值壮年36岁这一年,在文官,司礼监太监,太医院结为一气的情况下被安排了死亡。  于是弘治十八年,太子朱厚照自东宫上位,次年改年号正德。武宗上位之时,李东阳内阁在朝堂之上权力巨大。武官的兵权被文官掌管,司礼监宦官与文官结党。可谓此时的皇权已经毫无实权。而文官还希望从这个年幼皇帝彻底拿走皇帝私人的财权,巩固集中中央文官财政权力。于是,新的斗争开始了。  武宗登基第一步,就是要清算孝宗时期的旧宦官集团,扶持刘瑾等人的新宦官上任。刘瑾为司礼监掌印太监,总神机营张永、提督西厂谷大用、提督东厂马永成、提督东厂丘聚、罗祥、总三千营魏彬。武宗意图先整顿中央军权,重用锦衣卫,培养亲军,重用东厂西厂,用宦官整军来恢复北京城内的兵权。作者用意在于着重嘉靖朝的革新运动,于是武宗的政治活动就不做大量笔墨。总之武宗在对于文官的社会思想输出上缓和了一定的作用。例如正德年间民间喜好外国宗教,外国思想。武宗本人也终日与来自西域回回、漠北蒙古的异域法师、番僧相伴。这一方面在思想解放之上起到了很大作用。为后来的嘉靖革新所推陈出新的一系列政策在民间获得欢迎情绪的工作也有很大影响。 而在宦官刘瑾在中央北京城内的一系列为皇权集权的政治活动之后,被打压的文官集团开始反击。文官集团在对付宦官上向来从宦官内部寻找矛盾。正德五年四月,武宗派都御史杨一清和八虎之一太监张永去平定安化王的叛乱。杨一清平定叛乱后与前来监军的张永商讨除刘大计。叛乱平定之后,太监张永利用献俘之机,向武宗揭露了刘瑾的罪状,揭发了刘瑾的十七条大罪。武宗不禁大吃一惊,命令将刘瑾抓捕审问。在李东阳的帮助下,明武宗诛杀刘瑾。杨一清其人,为文官集团当时章兵的代表人物。而在于杨一清策反当时的“八虎”中的张永之后,李东阳终于抓准机会,干掉了刘瑾。 值得说的一点是,刘瑾虽然重用太祖之法,缓解了一定程度上的官吏贪污问题。可是宦官当权,只是治吏所导致文官之间的政治清明而已,朝堂之上的利益输送相较之前只盛不衰。于是上层的政治争斗热火朝天,百姓的生活就水深火热。正德年间,大型贫农起义许多,这正是正德年间政治昏暗的具体表现。

嘉靖革新 杨延和内阁(一)孝宗驾崩之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