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沉思录|第9期|读《杜尚访谈录》有感:别再因自己没有艺术天赋而痛苦

2023-02-27 21:33 作者:立春的live日记  | 我要投稿

不管你从事的是电影、美术、文学......还是其他任何与艺术沾点边儿的工作;如果有一个时刻你曾为自己没有艺术天赋而感觉到失落,那么这本书很适合你读,这是一本所有因为艺术而感到痛苦的人都应该读的书——《我心自由,杜尚传》。

 

杜尚是谁?

凡是学过艺术史的人应该都知道杜尚。在朋友推荐给我这本书之前,杜尚在我眼里只是一个需要背下来的名词。打开百度百科,贴在杜尚身上的标签有这些:他被誉为“现代艺术的守护神”、“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他是“反艺术”的艺术家,经由他签名的现成品即可成为“艺术品”。在现代艺术史上,马塞尔·杜尚一直是一位争议颇多的人物。有人称他是严谨认真的艺术家,是20世纪实验艺术的先锋;也有人称他是高雅艺术的嘲弄者,是艺术花篮中的一条毒蛇,是毁灭美的恶魔。

 

为什么对于杜尚的评价会如此两极分化呢?看看他的这些艺术作品就知道了。

在1917年,杜尚将一个从商店买来的男用小便池起名为《泉》,匿名送到美国独立艺术家展览,要求作为艺术品展出,成为现代艺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杜尚之所以把小便池命名为《泉》,除了它确实是水淋淋的外表之外,也是对艺术大师们所画的《泉》的讽刺。

1919年,杜尚用铅笔给达·芬奇笔下的蒙娜丽莎加上了式样不同的小胡子,于是“带胡须的蒙娜丽莎”成了西方绘画史上的名作。

 

在这里,我们并不去探讨杜尚的作品以及他作品的具体意义,他之所以成为了现代艺术史上无法回避的艺术家,并不完全是因为他的作品技法有多高超、新颖,而是他对于艺术的看法:他对艺术的边界和本质提出了质疑,他反对艺术、蔑视权威、嘲讽、撼动着人类理性的法相庄严,在艺术观念与人生观念上带来了晴天霹雳般的震撼。杜尚从来不承认自己是艺术家,这绝对不是出于谦逊,他打心底里认为:艺术没什么大不了的,艺术家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这话对于杜尚来说,轻轻松松地就可以说出来,但对于我来说,艺术曾在我的生活里占据了很大一部分。

 

很多时候,我感觉自己总是不知疲倦地挖掘着自己的艺术才能。大学时期的男友是我们学校有名的音乐全才,与他不同的是,在音乐方面,我是一个小白。他曾教过我弹钢琴、弹吉他,不同于吉他的六根弦,四根弦的贝斯看起来似乎更好学,于是我又从学吉他改成了学贝斯。那段时间,他一直带领着我在音乐的世界里探索,似乎想挖掘出来我身上隐藏着的音乐天赋。可是在学钢琴的时候,我看着那些五线谱就会头晕;弹吉他的时候,一想到如果想弹出来一首曲子,天天练习是少不了的,我马上就有了放弃的想法。他先后教过我钢琴、吉他、贝斯、电吉他、又转到口琴、葫芦丝、最后甚至还尝试了和声:他想,乐器对于我来说很难,但唱歌说不定可以呢?不过,最后我还是没有展现出来在音乐方面的任何天赋,没有坚持学下来任何一门乐器,我终于承认或许我只是喜欢听音乐,但在音乐领域我并没有任何才能。

 

之后自己也体验过各种类型的艺术:我可以一集不落地追完街舞节目,我喜欢街舞,幻想着跳舞的自己会很帅,幻想着要把自己的余生都用来辛苦的练舞,成为一个舞者,舞者这个词,听起来就多么动听啊。为此,我甚至去到了街舞工作室工作,可是在沉浸式地学习了三个月后,我发现自己跳起来还是没有什么感觉,终于承认自己并没有舞蹈天赋。游泳和滑雪我一学就会,猜想自己或许有运动天赋,可是在冲浪的时候,别的新手学十分钟就能滑行,可我却在海里连着被浪拍打两个小时,还是站不起来。体验过捏雕塑,捏出来一个四不像;尝试过画油画,可别人却说我画出来的画看着有点恐怖......

从事着摄影工作,拍出来的照片倒是经常有人称赞,但很快我就感到了厌倦,我总觉得这似乎不是最本质最真实的东西。之后迷恋上了电影,觉得跟摄影相比,电影真是宏大啊。恨不得逢人就讲:喂,你知不知道电影有多么好啊!在陷进去电影以后,偶尔,我感到痛苦:在看到一些好的作品时,我意识到自己身上并没有那种灵气与才华;当毕赣导演的《路边野餐》获得超高评价时,我甚至看不懂这部电影在讲什么;当宋丹丹的女儿赵婷的作品《无依之地》获得奥斯卡奖时,我感觉到痛苦,我也分不清我的痛苦在于我没有良好的家世让我可以从容不迫、淡定地从事艺术还是,即使从事了,我永远都达不到那种高度。

 

通常认为艺术是由90%的技术组成的。在学习电影的过程中时,要学习布光:顶光、脚光、背光、底子光、氛围光等各种各样的光的作用;在剪辑的时候,要学习蒙太奇、平行剪辑、交叉剪辑等技法以及这种技法背后的意义。刚开始的时候,这些东西、这些名词让我眼花缭乱,让我觉得电影这种艺术复杂而神秘。但学着学着,我就产生了疑惑,在评价一部电影作品的时候,每个维度都有它的评价尺度:在摄影方面,人们会说,在这个场景里,主人公背后的光是暖光,这象征着希望、出路;那个镜头是用斯坦尼康拍摄的,镜头摇晃的感觉让观众有了一种呼吸感,也显示出主人公内心的跌宕起伏......似乎每部电影,无论是从摄影、剪辑、剧作还是其他方面,都有一套完备的评价体系。就好像一本词典,每个艺术手法都有一个专门的词条,想要拍电影,你就得按照这套方法来行事。有的时候,看着这些东西,我会有一种厌倦的感觉,我感觉电影、或者任何艺术,无论是摄影、绘画、编剧似乎都逃不开这一定律,艺术——就好像游戏世界里的一种玩法,有着固定的模板,大家在里面玩的不亦可乎,每个从事艺术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创造出来别具一格的作品、被人称之为艺术家。

 

那段时间,我沉浸在对于艺术的困惑中,虽然你可能会说,这种困惑是因为你不是艺术家,你还没有创造出来什么作品,所以你才会感觉到困惑。不排除有这种原因。直到有一天,一位朋友推荐给我《杜尚传》,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观念,也可以说他的艺术观乃至于人生观很适合我。

 

“无论做什么,他总是没有目标,包括生活本身”

 

“我喜欢活着,呼吸,甚于喜欢工作。我不觉得我做的东西可以在将来对社会有什么重要意义。因此,如果你愿意看,我的艺术就可以活着:每一秒,每一次呼吸就是一个作品,那是不留痕迹的,不可见也不可想的,那是一种其乐融融的感觉。”

 

“如果你愿意,我的艺术就是我的生存,在每一个瞬间,每一次呼吸之间都是一个作品,一个不露痕迹的作品,那既不诉诸于视觉,也不诉诸于大脑,那是一种持续的快乐。”

 

在杜尚看来,艺术家不过就是工匠,要知道,艺术这个词来自于梵文,意思就是“做”。而艺术,不过就是一件事,与生活相比,它占的比重很小,在他看来,艺术有点像烟草、酒精、毒品一类的东西,艺术是一种瘾、类似于吸毒的瘾,艺术的存在,绝对不会如真理的存在一般,可是人们谈到艺术时,会用对待宗教般虔诚的语气来谈论它。

 

杜尚不光否定艺术的重要性,也否定艺术的美,他认为艺术并没有什么美丑之分。艺术代表美吗?可美又是什么?是谁定义的艺术的美?美和丑不过是人类制定出来的一套规则而已:事物只是那样存在着,可是人们给它赋予了各种各样的意义。小便器、衣帽钩、茶壶这些东西有什么美和丑吗?事物只是那样存在着,仅此而已。

 

即使是最新潮的后现代艺术,无论是达达艺术、波普艺术、观念艺术,刚开始的时候,这些艺术总是具有颠覆性、让人心醉神迷,但是随着更多的相关系列的艺术作品的出现,艺术家的观念的不断完善,这些艺术也会被定义。任何流派和团体在兴起的时候都很前卫、很先锋、貌似也很包容,可一旦成形做大,就逐渐僵化、保守、落后,成为阻碍,这几乎是人类永远重复的可怕命运,也是艺术历史乃至人类历史上毫无新意的回旋与反复,人类思想的狭隘是一种普遍而深入地秉信。所谓的艺术,就是一些人确定一些标准,然后再让另一些人钻进去,获得这些标准的确认后就功成名就、万事大吉了吗?艺术不过是在表现形式上打转,有谁,真正关心,或做到过心灵的绝对自由?

杜尚甚至有一个激烈的想法:画家到了50岁,政府就该用养老金把他们养起来并监督他们必须使用养老金,不许再画画骗人。

 

与对艺术的看法相比,杜尚对于生活的看法也让我心旷神怡。

 

他说:“一个人的生活不必负担太重,做太多的事,不必要有妻子、孩子、房子、车子。幸运的是我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相当早,这使我得以很长时间过着单身生活。这样,我的生活比之于娶妻生子的通常人的生活轻松多了。从根本上说,这是我生活的主要原则。所以我可以说我过得很幸福,我没生过什么大病,没有忧郁症,没有神经衰弱。还有,我没有感到非要做出来点儿什么的压力”

 

不同于叔本华与卢梭,杜尚将自己的这一理念贯穿了他整个人生,即使是在功成名就后,当他需要钱的时候,他却拒绝了将自己的作品以一万美元卖出去,而去找了一份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去挣四个小时一百美元的时薪。对于这件事,他说他感觉到了其中的危险:“从一开始我就知道怎么躲开这些危险,我29岁了,所以,我已经足够成熟来保护自己了。”他说:“我要的东西实在不多,棋、一杯咖啡,过好二十四小时”。在我看来,他真正地做到了自由,内心的自由——即是真正的自由。

 

但是做到内心的自由谈何容易呢?本书作者对于艺术与自己的生活,是这样自述的:

“现在,我坐在美国加州某个小城的一栋房子里,跟前是一张书桌。我们的小街静极了,男人们全出门上班,孩子们都叫学校给圈着,女人们被永无止境的家务事拴在自家的房顶底下。加州的阳光真是灿烂美好,把窗外的一颗柏树、一大丛夜来香照耀的熠熠生辉......一切是那么静流和美,可我却忧心忡忡地交握着自己的两只手,对着一杯渐渐冷下来的茶,由衷地觉得,在平静如水的生活里危机四伏。往往只消一个念头,就足以佘毒我们不长的人生。这还不是说那些要去杀人偷盗的坏念头,偏偏还是些“好”的念头——就比如说想做一个作家的念头。

这个念头让那些我在艺术里批判的一切重新回来了。它们笑容满面,对我完全不计前嫌,它们知道我舍不下这些老朋友。你说,人心究竟是一个什么?它到底能为你储藏多少脏东西?我对此感到惊奇、困惑,而且束手无措。我害怕着自己,可同时却有几分佩服着自己。在艺术界,我大刀阔斧,拿一把借来的扫帚清除了许多垃圾,可是在自己的内心,所有的垃圾原封不动,甚至被打包储存,上锁。这一切干得多么漂亮,而且神不知鬼不觉。我走在人前,边缘整齐,表情明确。

看来,就目前而言,靠了自己,我却还游不到岸上去。杜尚来过了,又走了。他一走,我被留在了原来的地方,还是那个过去的自己,还是那个有欲望的、一心要了不起的俗物,在艺术界扮演着一副超脱的嘴脸,可是跑到另一个地方去故技重施。我瞧不起这个自己,可不知道怎么才能把自己彻底消灭了,让那个自我死得透透的。我站起来,不知所措地在书房里转了一圈,一圈都是书,可没有一本是我想读的,它们肯定帮不了我。我只好再翻开那本薄薄的《杜尚访谈录》,头埋下去,又一次读到:“我反对所有的这些......一切小心翼翼地盘算,一堆非常逻辑化的原因:我是该选择绘画,还是选择别的?”

 

不同于杜尚的反艺术,我对于艺术的观念稍稍有些不同。

对于那些有艺术天赋的人来说,艺术已经成为他们的日常生活,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创作就像泉水一样,可以源源不断地流出来,停不下来。

对于没有艺术天赋但依旧热爱着艺术,想把自己的全部人生献给艺术的人来说,这样活下去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因为这已经不仅仅是艺术了,这上升到了哲学高度:所有人,不都是某些事物的奴隶吗?我们不找个东西沉醉就活不下去,有时候是艺术、有时候是梦想、爱情、希望、自我实现,有时候是神明、权利、酒精、性,有时候是责任、孩子、他者的目光。我们愿意为这些东西而死,但当我们为这些东西而活的时候,我们却经常感觉到了痛苦。

 

这就是本书的意义:如果你遇到了那个时刻,请不要忘记杜尚所说的那句话:“活着,哪怕仅仅是呼吸,也很重要。”

 

 

 

 

 

 

 


沉思录|第9期|读《杜尚访谈录》有感:别再因自己没有艺术天赋而痛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