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观点用)为什么我不能喜欢日本动画啊?
ACGN,是个二次元词汇,意思是动画、漫画、游戏、小说。 其实往宽泛里想,acgn涵盖面挺大的。小说,古今中外最常见的一种文学体裁,那些外国的巨著、中国古代四大名著,都是小说。不说文学体裁单论形式,很多思想家教育家出书,或者写一些诗句啊散文啊,也都是文字的形式。日本不只有轻小说,像我知道的有夏目漱石、村上春树、芥川龙之介等日本的大家,也是写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的。而文字呢,我们经常常读起来会觉得枯燥。 漫画,就是文字和画面,有的时候不需要文字,单凭画面也足够表达思想。那些艺术价值很高的画作我不会欣赏所以暂且不提,单幅的画面配上文字来达到讽刺一些现状的小漫画我们也见过很多,那些我们会认为是很正常的作品。当然一说到漫画肯定先想到的是日本的漫画,但是漫画也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他是由漫画家构思剧情、设计人物、绘制分镜等还有其他我说不上来的步骤,也是漫画家为了表达自我的一种独特的方式。漫画比起文字,他多了画面,有了人物形象,神情、动态也通过更直观的方式表现了出来,比文字单纯的想象多了一层视觉上的效果。 动画,表现形式上就是能动的画面,电影电视剧也是这样,机位或者监督闹脑中的画面,就是我们的视角,我们通过这些视角来观察事情的经过。现在我专指日本动画,他不仅有脚本家或原作作者给出的剧情,也有背景与人物的神态动作构成的画面,还多了一个配音的环节——人物的声音、环境的声音、物品碰撞制造出的声音,还有bgm等,在氛围的烘托上更容易,也更能让一个人沉浸进去。为啥我放着能动能出声的不看,要去看字或者单纯的字和画呢?并且,日本动画比起影视作品,他几乎所有人物长得都很好看(可以说很难难看),合适的声优配的声音非常合我胃口,而像背景,要求大概就是不违和就行,bgm的话,应景就行,因为我不是专业的听不出好坏,只能搭配画面听个大概的感情色彩。我在我不懂的方面无法做出抉择,所以我觉得因为人物和声优选择动画来看是个很合情理的选择。 (至于游戏为什么我不说呢,虽然他比起动画和影视作品还多了一层互动,但是我实在是太懒了,我懒得去自己探索事件的真相,我只想当一个观察者,知道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就足够了) 我前面说,文字枯燥,漫画只是多了画面,我觉得这也是很多动画观众喜欢看日本动画的原因,当然看完动画跑去追原作的也有,但是现在咱们先不谈例外,只说大部分类似于我的观众,我只是因为画面好看才喜欢看日本动画,对日本的兴趣也全都来自于动画,而对他的文化本身是没有多余的兴趣的。日本有夏目漱石等作家,但我是个俗人,我没有特别的理由去看夏目漱石,因为对于我来说,他是文学,是和语文书上“选自”的那些书是类似的,是和《朝花夕拾》《红楼梦》《巴黎圣母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样我知道他们是十分优秀的,但这些书,我不是不读,只是在课余时间,我想看一些更轻松更容易更快能被我接受的东西,于是我选择了日本动画。 我的意思是,很多看动画的人,他们只是看动画而已,为什么一定要给他们打上喜欢鬼子的标签,日本动画是日本的东西,这肯定是不可能分割开的,但是我喜欢看日本的动画并不代表我会去喜欢日本的文化啊对吗,我不会特意去了解日本史,也没有去专门攻读夏目漱石,我更不会因此去热爱那个国家,我只是在放松的时候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形式。你可以说一个人读过的作品会影响他的思想,没错,是这样的,但是动画作为流水线出来的商品,有中心思想的终究是少数,“媚宅”一词从何而来,不就是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动画等许多作品放弃了高大上的立意,转而去描写人物,或者把笔墨集中在爱情、搞笑上,这种作品别说传达不正确的价值观了,他连思想都很难在剧中体现出来。 归根结底我写这个专栏就是保命+切割,当然从好的方向来理解就是对外取其精华,怎么理解还是看个人观念了。 最后多bb两句,聊天的时候好多初中生(没错我和初中生有仇,我地图炮非初中生不开)都说到过自己想去日本,我一听这话想到的是那边社保好像不错,NEET摆烂也能过日子,但是我们是中国人吃不到低保,我既然没有生为日本人就没有必要去那边受罪了。冻鳗里的人物人际关系多好啊,但还是能看到好多社交辞令,这都相当于刻在他们骨子里的东西了,反正让我自己吃个饭喊一大大ki马斯自己回没人的家喊个他大姨妈我是觉得别扭的要死的,还有两个人互相鞠躬,虽然咱这的老头老太太有些可能不是太尊重人,但是我还是觉得一个六七十的老人跟一个二三十的年轻人俩人鞠躬鞠躬再鞠躬这画面太奇怪了,真的,太怪了,我是受不了。但是问问他们为什么想润到日本,第一条肯定是,动漫,然后就是经典地名秋叶原,我都不想评价他们。 不过有一说一,要是有哪位真能过去,别逼我求你给我带点特典BD实体游戏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