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龙入海,巨浪滔天】浅析中国核潜艇发展疑云

近日,微博【lyman2003】发布北方某造船厂出现了12米直径构件,旁边是9米直径构件的消息。猜测9米直径的是93B,12米的是什么?95/96?看到旁边的厂房了吗?6+4=10条下水轨道,总共20个工位,可同时组装 10x2=20条SSN 或 12条SSN+4条SSBN。

其实12米级直径构件并不是第一次出现,最早应该是在2012年左右,美国的商业卫星拍摄。那时的飞扬军事等正是巅峰时期,歼20也出现了,导致之后军事论坛相继关闭。
中国在1964年首次核爆后,钱学森等科技先驱立刻想到要防止别国的核打击,必须建立自己的核反击系统,640工程就出现了。"三位一体"核力量中,陆基发射井位置固定,车载导弹也需要预设发射场地,容易被美国锁眼侦察卫星侦测。空基缺乏远程轰炸机,而且载弹少,没有足够的战斗机进行护航。海基的核潜艇,可以携带十几枚核导弹,能够潜入水下几百米,躲避美国的侦察监视,是最有效的二次核反击力量。
中国核潜艇命名长征,寓意中国人民经过万里长征才能取得全国胜利的精神信仰。核潜艇的代号09,寓意9是中国之极,堪比九鼎的国家重器。核潜艇级别采用罗马数字I、II、III、IV区分,单数为攻击核潜艇,双数为战略导弹核潜艇。大家熟知的093B攻击核潜艇,094A战略核潜艇,正式为09III攻击核潜艇和09IV战略导弹核潜艇。
中国在材料方面的薄弱,相关设备的缺失,导致中国无法生产超过10米的耐压壳,只能先生产攻击核潜艇,在增加发射潜射导弹的舱段,就成了中国战略导弹核潜艇。俄罗斯核潜艇得益于钛合金等材料使用和日本东芝精密机床,可以生产13米级直径的955A战略核潜艇,排水量2万多吨,相当于052D和055驱逐舰之和。美国要生产的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直径也达到12米级别,排水量也是近2万吨。



五大常任理事国的核潜艇要有可水下发射的战略导弹,才能形成致命的二次核打击力量。俄罗斯的潜射导弹试验采用世界最大的5万吨级的台风战略核潜艇的巨大尺寸的发射筒,要求射程远,多弹头。美国和英国的潜射导弹都是在三叉戟导弹升级,尺寸没什么变化。法国的潜射导弹是在一个大型的水池试验,射程8000公里,5个多弹头左右来维持最后的核力量。中国的潜射导弹在032常规潜艇的指挥塔围壳的导弹筒试验,排水量6000多吨,052D的分量,现役最大常规潜艇。巨浪潜射导弹要求射程在12000公里以上,5个以上多弹头,肯定要加大加长导弹的尺寸,但是核潜艇的尺寸限制在10米,要塞入更长的潜射导弹,无奈只能形成中国特色的【驼背】。

微博【lyman2003】猜测北方某造船厂有10条下水轨道和厂房可以同时进行20个工位,是很荒谬的说法。从图六中分析可知,最右侧厂房有3个推拉门,是潜艇建造完成后下水的出口,6条轨道其实只能通过3辆平行轨道车来托举潜艇进行下水。放大图六后,图中比例实际300米:图中86mm,右侧厂房连接每个推拉门的轨道间隔图中是3.5mm,实际是(300/86)*3.5=12.21,在12米左右,刚好是一艘潜艇的直径可以运输的通道,参考美国弗吉尼亚级核潜艇下水的图七可知。所以右侧厂房是3*2有6个工位,3个下水轨道。中下侧厂房是2*2个工位,2个下水轨道。总共10个工位,5个下水轨道,最大同时建造110米左右的攻击核潜艇10艘。140米左右的战略导弹核潜艇可以和110米的攻击核潜艇共用一个下水轨道的车间建造通道。


在GOOGLE地图上不考虑经纬度和海拔因素的影响,南海的海岛某港口,055驱逐舰长度180米,图八测算27cm,比例20:3。

图九中的某港口054A护卫舰测算为20cm,按比例计算20*(20/3)=133.33米,与实际135米大致相当。

图十中的北方某港口09IVA战略导弹核潜艇,测算20CM,计算得出135米左右。

最关键的是,北方某港口的改进型核潜艇的长度几乎和战略导弹核潜艇一样长,如图十一。测算18.6CM和1.8CM,计算得出125米左右的长度,宽12米左右,在围壳后面有很明显的垂直发射系统。

已知的09III攻击核潜艇有很多改型,尺寸在110米左右,等于增加了15米左右导弹发射舱段,可以发射巡航导弹,反舰弹道导弹,高超音速导弹等。这个应该是最新09V攻击核潜艇。 作为中国最新的003弹射型航母福建舰的【水下尖刀】09V攻击核潜艇,为什么大摇大摆地让美国的商业卫星看呢。就是中国军队的底气,是中国科技的发展。
【过于先进,不便展示】是中国超越美国的科技关键。但对于不是很先进的【杀手锏】,中国适当展示,可以威慑一些南海宵小和美帝的狼子野心。2022珠海航展,世界唯一大规模生产的第五代重型双发战斗机歼20威龙,首飞11年就大方地降落,静态展示【图十二】让大家一饱眼福,到2024年,歼20就和歼16一样飞行了2圈,大家只知歼20双机对冲的精彩。

【潜龙入海,巨浪滔天】正是中国核潜艇的真实写照。人称【电磁之父】马伟明院士研制的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正在革新中国海军的舰船技术,水面舰艇续航更长,水下潜艇更难以被追踪。中国“装备一代,研发一代,预研一代”的武器研发总思路,10年的时间已经有了更加先进的【杀手锏】,09V攻击核潜艇的亮相和DF41,歼20一样,只是【牛夫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