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点意思》烽火戏诸侯真的存在吗?

司马迁在《史记·周本纪》中记载了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幽王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石父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王用之。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于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
简单来说就是:
褒姒是个冷美人不爱笑,周幽王为了惹妹子褒姒一笑,不惜上演狼来了的游戏,用烽火点燃狼烟引来诸侯救驾,结果却是闹剧一场,把诸侯当猴耍。
褒姒看到诸侯们惊慌失措的样子,果然哈哈大笑。周幽王非常高兴,因此不惜多次点燃烽火。
后来诸侯们不再相信,渐渐不肯应召而来。
后来申国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点燃烽火召集诸侯援救,诸侯却没有前来援救。犬戎最终在骊山之下杀死周幽王,俘虏褒姒,西周灭亡。
当然上述文言文中讲述了更多事迹,有兴趣可以自行翻译一下!
那么,西周覆灭真的是狼来了游戏导致的恶果?
事实上周幽王贪婪腐败,不问政事,任用虢石父佞臣惹得民怨载道。
宠爱褒姒,废嫡立庶,不仅废黜了太子姬宜臼,还废黜王后申后,立褒姒为王后,其儿子姬伯服为太子。(自古废长立幼都很容易出现朝局动荡)姬宜臼不堪周幽王迫害逃往申后母国申国。
申后父亲申侯愤怒,决心让自己的外孙成为天子,便联合缯国、西夷犬戎起兵攻打周幽王。
当时申国只有三万多兵马,加上犬戎的也不过五万余人。而周天子镐京加上郑桓公的军队总计超十万人。在人数上周幽王占绝对优势,因而也麻痹大意。在骊山一役中主动出击攻打申侯犬戎联军,申侯犬戎联军利用骑兵优势,两翼冲进周军步兵车阵,获得大胜!
周军大败,周幽王最终被犬戎于骊山下杀害。
对烽火戏诸侯的疑问?
虽然司马迁是个很严谨的史学家,但是这些故事也是他收集而来,难免主观上判断出错。史学界也对此提出过质疑:
烽火起诸侯悉至。在当时用狼烟通信,先来勤王的肯定是附近的诸侯国,其他远的诸侯国听闻消息赶到都得很久以后,不可能所有的诸侯都到。褒姒要看到所有诸侯齐聚不得在城墙上站上个几天几夜?
诸侯见无战事肯定休兵而去,这有什么好笑的?如果真的好笑,只能说褒姒笑点有点奇怪
周幽王骊山一役,是周幽王主动出兵攻打申后娘家申国和犬戎,人数上占尽优势,不需要举烽

司马迁之所以要记载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除了习惯性将亡国罪责推卸给昏庸的末代君王及“红颜祸水”之外,也受其老师的董仲舒“天命”思想。董仲舒主张每个王朝的兴衰都符合“天命”,亡国之君一定是昏庸无道,被天命所抛弃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