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路标,让我更期待下一程风景:VILTROX唯卓仕 75mm F1.2 Pro镜头体验

已经很久没写国产品牌镜头的实战体验了,说说原因:
一方面对近期国产作品提不起兴趣,纵然有些规格夸张的产品,实际体验也不那么舒畅(曾入手LAOWA的Argus系列,但看到这个价位段手动镜头的光圈全开表现后,就打消了动笔分享的念头,反正有不少老师在各大平台介绍这些镜头,至于我,等几年再看看进展吧)。
另一方面是AF驱动的突破,不只是对国产镜头格局,也对我的体验思路造成了一定的的冲击。考虑到越来越多用户拥抱无反并在视频、摄影玩得不亦乐乎。手动镜头的泛用性已是很小一部分人的宠儿了,所以我干脆只写做工精致、造型与手感出色的手动镜头,而在售的主流国产手动镜头......不好意思,不说全部,至少九成九暂时和这几样“三不沾”。
说回唯卓仕75mm F1.2 Pro(下文简称为VT75.2),我是过年(春节)后线上付款,三月中下旬物流到货的,作为“零售版”用户,可能我的体验会比较接近大家的认知。
OK,我们从外观开始吧,体型介于XF50mm F1.0与XF56mm F1.2 II之间的VT75.2可以用硕大来形容,霸气的77mm滤镜尺寸让它更适合与那些有着宽厚手柄、浑厚身板的X-H系列机身搭配,至少在X-H2S身上,我觉得机身与镜头组合的长宽比还不算违和:

如果你是X-T系列机身的用户,强烈建议使用第三方手柄来增加握持面积、平衡手感;至于X-S、X-E系列机身的用户......建议慎重考虑该镜头可能带来的体验劣化,对习惯了小巧挂机头的用户,这枚镜头会带来不小的体感冲击。

总的来说VT75.2虽然壮实,但外观还属于长宽比较匀称的,最让我吃惊的还是镀膜发色,在拍摄时发现镜片镀膜对光线还是太敏感了,一有强光照射,就会发出五彩斑斓的反光:

把它和富士XF56mm F1.2 R WR(二代)比较就能到发现面对强光的反射差异,国产镜头的镀膜和Super EBC / HT-EBC相比还有一段路要走。
我们接下来说实战表现,最惊艳到我的是锐度和色散方面的素质,VT75.2在光圈全开下就有非常良好色散抑制表现:


高发射区域焦内没有明显的倍率色差(紫边),焦外高光斑的边缘也颇为干净,没有明显色边。
光圈全开F/1.2就能获得低色散特性意味着无论人像还是静物拍摄都能无顾忌地使用F/1.2而无需担忧焦内外的纯净度了:

比如上图,只要色散抑制稍有差池,伴随F/1.2光圈的画质劣化,前焦那个虚化并带有高光反射的香水瓶盖会顿时“紫气东来”。

再比如上图,如果色散抑制不够扎实,烈日直射的高亮背景与主体衣服衔接处就会出现一条紫色的轮廓线。
而这些在VT75.2身上都没有出现显著的色散扩张迹象,即使是F1.2全开的状态下,这实在是难得。
负责任地说,单论色散抑制,唯卓仕75mm F1.2 Pro即使放在富士XF产品线里也可以算T1档位了(没错,我并不认为XF90mm F2R LM WR这方面比它更出色),此处应该给这个进步明显的国产品牌一点掌声。
注意,VT75.2带来的惊喜可不止光圈全开时的色散抑制,还有超越我期待的解析力,这些都是光圈全开时焦内的清晰度:


眉毛与睫毛的表现丝丝入扣,完全没有因超大光圈而产生明显的疲软,全开即可用,全开即可用,全开即可用,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这个全开F1.2的表现有没有超越你的期待?反正是超越了我的期待了。
好,接下来就是超大光圈双刃剑的环节了,越是焦内锐利的超大光圈镜头,越需要与机身深度适配,因为超浅景深一旦与机身算法适配不稳,焦点一旦轻微偏移就会造成出片事故,而VT75.2在这方面还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

这三张照片看小图似乎没什么问题,可一旦放大就能发现焦点并不在模特的眼部(我的设置为人眼识别开启+AFC连续对焦、机身为X-H2S):

焦点并没有停留在离我最近的眼睛上,而是往眉心、远处眼方向移动了,在F/1.2超大光圈下,这种失误就会显得更为瞩目。

比如这张,当时没有回看,到家后才发现焦点在眉心(鼻梁)......
当时为了安全性连拍了三张,结果三张的焦点都是在眉心(鼻梁)......心里不是滋味......

这张也是识别框在眼睛、回放发现焦点在眉心(鼻梁)......
所以再次向大家建议,在富士机身驱动第三方镜头时,如果打开了物件识别(如人眼、动物识别),拍摄后尽可能及时回放并查看焦点的位置,如有纰漏可以及时补救(例如关闭眼部识别),以免不必要的遗憾。
另外,VT75.2的用户还需注意逆光表现,这枚镜头的抗眩光能力并不怎么样,即使装了遮光罩,冲光表现也就是主流国产镜头的水准(联想到上文镜头镀膜面对强光的发色,实战会有这个结果,我并不意外):

哦,再次强调,这是VT75.2安装了原厂遮光罩后的画面表现(4K60p视频截图)。
所以逆光拍摄时控制好入射角度,在极限边缘疯狂试探,游走于光斑爆开与消失之间,我想这就是所谓的“玩的就是心跳”:

还有一个小遗憾,VT75.2的近摄距离还不够近,中型静物还好,小型静物如花草特写就勉为其难了:

当然,我知道对一个超大光圈镜头来说,有实用的近摄真的太难了。所以还是说些开心的吧,这么大光圈的AF镜头除了拍人像,其实用来拍手办、公仔也是不错的选择,为了感受F1.2的橱窗拍摄魅力,我去了次HOTTOYS的线下店:

放两张视频截图:

在F/1.2浅景深加持下,橱窗的倒影与光线反射都成了可以点缀主体的元素,这种虚实对比还是很过瘾的。
最后是总结环节:
唯卓仕75mm F1.2 Pro刷新了我对国产镜头素质的认识,能把优秀的解析力、傲视同级的色散抑制力与超大光圈结合起来,可谓进步巨大,再结合3000价位段的售价,在硬件素质方面我可以给出高分。
硬件上的少数短板在于镀膜品质对逆光拍摄的影响,希望这几年能看到后续产品的镀膜水准与光学设计一样起飞。
软件上的短板最为头疼,配合X-H2S这种堆栈底高速对焦机,没有办法实现稳定的眼部识别追焦(镜头与机身均为最新固件),这对浅景深镜头来说相当于自费一半武功了,希望后续的固件能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回到文章开头的标题,我认为VT75.2是一个“路标”,作为第一个同时拥有AF、超大光圈、高素质的定焦方案,它能被我看作是路标,是因为本身过硬的基础素质。


我在它身上看到了国产品牌未来的希望,即使目前还有这个那个缺陷和体验上的短板,但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可以通过时间来解决的(比如更新固件改善识别追焦问题),只要品牌有诚意去解决它、去打磨它,那么作为消费者,我就有通过新固件将体验再次越级的希望。
以上就是本期关于唯卓仕75mm F/1.2 Pro镜头(X卡口版)的体验分享,如果你喜欢本篇内容,欢迎关注、点赞、转发。
我是评者N大,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