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军事思想第九讲——秋收起义之沈家大屋的谋划
导语:
在军博,我们一起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从这篇文章开始,我们学习毛主席在秋收起义中的军事思想。这一节的主题词:沈家大屋的谋划。
1927年八七会议之后,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召开第一次会议,决定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回湖南传达八七会议精神,改组湖南省委,组织领导秋收起义。

会后,毛泽东与中央任命的湖南新省委书记彭公达,赶回湖南。毛泽东与彭公达分别于8月12日、8月11日回到长沙。本来,回长沙后要立即召开省委会议,传达中央精神,讨论落实秋收起义的相关事宜。但是,毛泽东回到长沙后,却两次没有参加约定的省委会议。

按照彭公达后来写给中央的报告说:开始准备13日开会,因为毛泽东没到改为16日,但16日开会时,毛泽东还是没到,直到18日,毛泽东才在长沙市郊的沈家大屋,出席了第一次省委会议。

回到长沙长达6天的时间,竟然没有按约定参会。毛泽东究竟干什么去了?了解了他这6天做的事,真的很让人很感慨。或许,那就是他能够成就伟大事业的原因。
原来,他回长沙后,先做了这样几件事:
第一件,找即将卸任的湖南省委书记易礼容,进行了交谈。谈什么没有更多记载,应当是了解情况吧。

第二件,是在长沙县板仓杨开慧家,找来了六位农民、一位蔑匠(蔑,就是把完整的竹子劈成不同的蔑,然后才能编制各种用品),还找了一位教师,整整开了两天调查会。

第三件,是到长沙城后,又找来从韶山到省城的五位农民,征询他们的意见,并同他们一起商量,在了解农民意愿后,拟出多条关于土地问题的纲领。
毛泽东在做完这些事后,才带着调查取得的第一手材料,出席了在沈家大屋召开的省委会议。在会上,他对组织发动秋收起义的一些重大问题,提出了独树一帜的不同意见:
第一,举什么旗的问题。一个月前的南昌起义,打的是国民党“左”派的旗子,中央对秋收起义,也做出了同样的规定。而毛泽东在深入调查中发现,国民党军队残酷镇压工农运动以后,群众对国民党的看法已经完全变了,认为国民党是个骗人的党,已经臭气闻于天下,国民党的旗子,已经成了白色恐怖的象征,成了军阀的旗子。所以他在会上坚决主张,国民党的旗子不能打了,应当高高地打出共产党的旗子。

第二,暴动力量问题。毛泽东明确提出,要进行暴动,单靠农民的力量是不行的,暴动是要夺取政权,没有兵力就是自欺。在今天看来,这是个常识问题,面对控制着全国政权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单靠分散的农民暴动能行吗?但在当时,中央和党内普遍的看法,是暴动主要应该依靠农工武装,军队只能起次要的作用,否则便是“军事冒险”“军事投机”。
对这个中国革命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当时为什么是这样的认识?或许是受俄国十月革命模式的影响。十月革命主要是武装起来的工人、农民和沙俄旧军队中觉醒的革命士兵,而且基本上没有打仗就夺取了政权,军队是建立政权后为保卫十月革命胜利果实才建立起来的。这样的成功模式,也使我们党的很多人,在思想认识上陷入误区,似乎只要工人农民起来了,反动统治就会土崩瓦解,因而忽视军队在夺取政权中的作用。

第三,土地革命问题。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就要消灭封建地主阶级的生产关系,实现耕者有其田。所以,八七会议要求开展土地革命,没收大中地主的土地。在沈家大屋开会时,对这个问题的争论非常激烈,有的主张大中地主的土地也只能是政治上没收,实际上不能没收;有的主张没收全部土地收归国有。
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中国大地主少,小地主多,只没收大地主的土地不能满足农民的要求,要能全部抓着农民,必须把大中小地主的土地都没收来交给农民。他还提出,对没收土地的地主,必须有一个妥善的方法安排。

第四,暴动的区域问题。中央要求湖南举行“全省暴动”,至少是在3个中心同时举行。而毛泽东主张,要放弃其他中心,缩小暴动范围。因为以当时共产党人的精力和掌握的力量,只能进行以长沙为中心的湘中各县的暴动,没有那么大力量搞全省暴动。
毛泽东在会上提出的这几点意见,等于对原定预案进行全面修改。开会时大家的认识也很不统一。但最后,他的意见得到多数同志赞同,左右了起义计划的制定。
会后,湖南省委将计划报告中央,毛泽东又专门写信给中央,报告他对一些重大政策问题的不同意见。当时,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政治局,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还有分歧,但马上就要暴动了,这些问题只能在斗争和实践中不断解决。历史实践证明,毛泽东提出的意见更符合客观实际,也是正确的。

在领导革命军事斗争之初,应当说毛泽东也没有什么经验,为什么能在一系列问题上,提出与众不同的正确意见?从根本思想方法来看,他有以下特点:
第一,有系统思维。军事斗争不是孤立的,那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复杂系统。毛泽东在沈家大屋的意见,不是就军事讲军事,还有对政治、经济等重大问题的考虑,体现了举大事者的全局视野和系统思维。
第二,把问题想清楚、想到底。知己知彼、抓住根本,才能做出正确抉择,而不是浮在表面、一相情愿。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对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意见,无论从哪里来,都不盲从,都保持清醒的头脑。

陈云在总结毛泽东的思想方法时说: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如何只唯实呢?就是要以根本目的和客观实际为依据,创造性地做工作抓落实,在了解真实情况的基础上,做出正确判断,并提出最能达到目的的正确意见,这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战无不胜的重要特点和方法。
下一篇,我们将继续以秋收起义为主线,解读毛泽东军事思想。敬请关注~

本文作者王立华,系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参政治部大校,捍卫狼牙山五壮士名誉案法庭代理人,著名红色文化专家。
编辑 / 刘江丽
编审 / 杨 沐
文中油画、文物均为军事博物馆馆藏
新媒体投稿邮箱 / xmt@milmuseu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