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他独特的设计,引领了一段高达模型的潮流

2021-02-15 15:36 作者:游戏时光VGtime  | 我要投稿

  对于日本机设师カトキハジメ来说,他在中国有个未得到他本人承认的名字(译名),角木肇。如果你是一个高达模型的玩家,想必会对不少产品名中的“Ver.Ka”印象深刻,而这就来源于他笔名的罗马字写法 Katoki Hajime。

  カトキハジメ的名字每过上一段时间都会出现在高达爱好者和模型玩家的话题中,原因自然是他又参与了哪一部作品的机体设定工作,或者万代又推出了哪一款与他有关的模型。当前段时间剧场版《闪光的哈撒韦》中Ξ高达的设计公布之后,围绕着小说、游戏和动画版设定的讨论也是稍微持续了一段时间。

  考虑到《闪光的哈撒韦》剧场版第一部将在年内上映,今年一定会是他忙碌的一年。借此机会,我们也正好可以了解一下这位人气极高的机设师。为了照顾到整篇文章的可读性,我还是以“角木肇”作为他的代称。尽管我挺想叫“Ka爹”的,但这样未免显得不够正经了。

经典的“Ka站”

  角木肇究竟是凭借什么攀登到如今这个地位的?他在机设、玩具设计上究竟有哪些独到之处,从而受到市场如此追捧?

作为机设的Ka

  作为日本动画行业中最为独特的类型之一,机器人动画一直都有着非常高的地位。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机器人动画本身的设定难度高、参与人数多、细节处理复杂,对整个创作团队的要求非常高。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就是机械设定,它几乎代表着一部机器人动画最明显的卖点。

  也是因为制作难度大,所以在商业模式上,机器人动画往往都要搭配玩具厂商的产品,以至于被很多观众戏称为“玩具广告片”。因此,我们可以发现机设与动画、玩具乃至玩具厂商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

  机设师往往会得到来自动画制作方和玩具厂商两方的需求,前者需要机体能够配合故事的设定、体现作品的特色;后者需要机体符合当下的玩具制作技术,让机体的的衍生产品拥有足够的可玩性,使观众产生购买的欲望。

很显然,海老川在《AGE》中接到的需求就是致敬UC纪年的几部作品

  角木肇从做机设开始,他对需求的理解和吸收就已经非常擅长了,这在他早期参与的《机动战士V高达》中就有足够的体现。

  在《V高达》中,他所获得的需求就是这部作品是给小孩子看的,所以线条和配色处理要偏简约。因为时间线上要接续《F91》,因此要延续 F91 小型机、偏弧线的设计语言。在玩具层面,针对其目标受众,过多的直角也会造成孩子们的意外刮伤,因此,角木肇在主角机的设计上,更多采用了流线的设计,而不是像此前高达那样,偏直角、偏矩形。

  最终,无论是 V 还是 V2 高达,或者是量产机,角木肇都执行得非常出色。作品的机体设计与《F91》之前的 UC 系高达有了明显的区别,辨识度很高。

相对流线的V高达

  但遗憾的是,由于作品创作时的种种原因,《V高达》并没有成为一部广受好评的作品。在当时富野也说了一些关于角木肇不太正面的言论,但如今这件事也基本上成了一个普通的谈资。

  在《V高达》之前,角木肇也参与了当时与《逆袭的夏亚》共同争取动画化的《高达前哨战》的机体设定。因为作品的时间线处于《Z高达》与《高达ZZ》之间,所以角木肇一方面要在设计上实现对两款作品机设风格的承接、完成延续与创新,同时也要做出特色,对既有的机体完成修正和改良。

  在《高达前哨战》中,角木肇很好地实现了这个思路,一方面创造了 S 高达、Ex-S 高达这些放眼当下都极为出色的机体。另一方面,对 ZZ 和 Z 这两台名机体,他也做出了自己的设计,即作为全装甲 ZZ 高达试验机的的 FAZZ(原设为明贵美加,角木肇为后期修正,后来为了可玩性,模型化修改了设定)和可变机 Z Plus。这些机体无一例外都得到广大粉丝的欢迎。

Z Plus的机设

  当然,角木肇更为人所知晓的机体,就是“大冰箱”GP03D 了。角木肇在河森正治的机设基础上,完成了《0083》后半部分主角机的设计,针对最后的 MA 大战,设计出了 GP03D。GP03D 这台魄力十足的机体,一方面是通过大的直角来展现出来几何式的美感,另一方面则是用武器库的叠加来凸显高火力的力量感和压迫感。它也成为了不少高达作品在设计时效仿的对象,例如流星和 GN Arms 都是这个思路的产物。

“大冰箱”GP03D

  之后在 OVA《高达W 无尽的华尔兹》中,角木肇进一步扩大了作品的舞台剧感和超现实感,创造了五台极为夸张的机体,它们与 TV 版的原设相比变化可谓翻天覆地,尤其是带着大翅膀的“掉毛”飞翼零式。在这些成功设计的基础上,他又在剧场版的基础上中逆向倒推设计了五台机体的前期版,之后它们在漫画《败者的荣光》中加入故事,它们更是将角木肇独特的审美和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五台机体拥有更为符合现代审美的头身腿比例,配合色彩更为均衡的配色,在模型玩具发售之后就受到了不少高达粉丝的追捧。而《无尽的华尔兹》和《败者的荣光》这两批机体,让角木肇进一步扩大自己的知名度,成为市场追捧的设计明星。

角木肇设计的两版飞翼

  随着《高达UC》的火热,角木肇又到达了新的高峰。此时角木肇已经在玩具领域拥有了充分的经验,用裂甲和变身设计让独角兽高达成为了万代的一颗摇钱树。而裂甲又反过来影响到了v高达、沙扎比甚至是飞翼零式在后续商品推出时的设计。

全装备独角兽高达

  纵观这些名作,角木肇除了对需求有着极高的理解吸收能力之外,其对原有机体的设计改造更是他的安身立命之本。可以说,角木肇更为强大的是对既有机设修正、美化、再创造的能力,而这似乎也契合了高达系列作品一直以来所贯穿的“继承与创新”的理念。也因为这些特质,让角木肇步入玩具领域,成为了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现如今有不少机设师都在设计上贴上了自己的风格标签,但在以玩具成名之前,角木肇实际上并没有过于重视自己的个人风格,举个例子,用 V 高达、S 高达、飞翼零式高达 EW 这三台机体来进行对比,我们很难找到角木肇显性的设计共性。

  所以,该到大家喜闻乐见的玩具环节了。

作为玩具设计师的Ka

  在《V高达》时期,作为机设的角木肇就参与了玩具的制作,但真正让他投入到 Gunpla 具体的设计制作的,是有着巨大生命力、堪称高达系列的摇钱树的 HGUC 系列。

角木肇的模型设计稿

  在 HGUC 最开始,到逐步壮大的过程中,大量的设计都有角木肇参与。只不过由于 HGUC 的整体性,并没有突出角木肇的个人特色与标识,角木肇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设计师,仅此而已。

  而到了 MG 这边,随着《高达前哨战》的机体加入,尤其是即便在通货膨胀尚未如此严重的当年,角木肇修正的 MG Ex-S 高达 10000 日元的价格也足够震撼了。只不过与 HGUC 一样,角木肇依旧是作为机体的设计师,藏在幕后,他的名字还只存在于在封绘的角落和日后披露的设定中。

  但角木肇以出色的设计能力,得到了市场和万代高层的认可。这时候角木肇迎来了自己发挥个人品牌最大的契机——MG 57 号,《前哨战0079》的 RX-78-2。它后来的名字叫做,“RX-78-2 Gundam Ver.Ka”,也就是 Ka 版 MG 的起点。

《前哨战0079》的设定

  原来的企划就是依托于元祖高达的人气,想要再推出一款新版本,恰逢角木肇在当年在《前哨战0079》中对此作出了自己的设计。但是因为《前哨战》涉及的问题非常复杂,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加上对角木肇这么些年对高达和 Gunpla 的贡献进行感谢,这次《前哨战0079》的元祖高达,就加上了角木肇自己的标识——Ver.Ka。这也是 Ka 版 MG 的起点,也造就了这个 MG 大家庭中特立独行的系列。

标志性的封绘与Ka站延续到现在

  Ka 版元组高达的封绘从一开始就极具辨识度,与传统封绘不同的纯白色的背景配合上特别规整的站姿(也就是 Ka 站),加上在封面就出现的大量的水贴细节,配合角木肇特别喜欢的“短大腿、长小腿”的特定比例,构成了将近 20 年的 Ka 版MG 独有的特色。

  之后的飞翼、铁球、海盗 X1、独角兽、新安洲、V 高达、V-Dash 等等作品,直到去年年底发售的飞翼零式高达 Ver.Ka,组成了一个极为庞大的“Ka”式系列,其与众不同的封绘成为了 MG 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成品部同样也不放过这么一个机会,在高达模型上,整个万代的成品部给了角木肇前前后后多达三个产品线,包括最早的、主打比例和换装的 FIX 系列,FIX 后续的大比例衍生品 GFFMC 系列,以及如今的 Ka Signature 系列。而这些系列无一例外都是高价的系列,其中溢价的部分,自然是 Ka 的品牌和人个人设计。

FIX的设定图

  角木肇自身的设计水平自然不必多说,但他更令人钦佩的还是对整个万代的模型技术非常熟悉,并拥有着很强的技术理解力和技术解决能力。从当时 MG ZZ 高达  Ver.Ka 的设计日志中就能窥探端倪。

  角木肇在设计模型的时候,首先会先设计原稿,之后用 3D 打印呈现出来整个模型的比例与形态。但由于 ZZ 是一台有合体功能的机体,因此有大量的细节需要处理,尤其是腰部存在核心战机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可动幅度的最大化。之后,角木肇就针对重点的内容进行各个击破,同时会向当时的机设师了解最初的设计理念,并结合万代自身的模型技术,最终来实现最好的效果。

MG Ka ZZ开发档案

  所以,角木肇在模型设计上不光光只是所谓的“设计”,而是体现出一种非常综合的能力,并形成一种统一性,比如原设与自己风格的统一、比如玩具技术与设定之间的统一等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功夫。

  当然,我认为角木肇所带来的更像是一种理念的传递,就是尽管 Ka 版的 MG 会在一些技术上寻求突破,比如独角兽的裂甲、海盗高达的无 PC 件、ZZ 的合体分离等等,但角木肇始终保持的是一种“造型优先”的态度。尽管 MG 独角兽大家都称为“尸站”,但核心地还是体现出来角木肇希望玩家在关注可动的时候,也把玩具当做一种“艺术品”来观察它的比例。

尽管RG和PG的独角兽在可动上超过MG,但在比例上,还是MG最为协调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来角木肇在玩具设计取向的几个特点:

  1)需求理解能力。与机设一样,角木肇在玩具形态上也需要满足各方的需求,技术需求、原设定的需求、观众的需求等等。这方面无论是玩具设计还是动画的机械设定,角木肇都是异常强大。剧场版《闪光的哈萨维》中Ξ高达的设计公布时,看惯了角木肇修正的游戏版本的爱好者们都觉得不习惯,而角木肇作出的新设计,很明显在贴合小说机设森木靖泰的最初设计。在玩具领域中,角木肇也会经常咨询机体最初的机设师,尤其是合作比较多的明贵美加老师。

  2)相对于玩具“玩”的属性,角木肇更强调玩具“型”的属性,也就是在保证比例、形态达到他所认为的美感的基础上,再实现尽可能的可动。

  3)技术创新和对细节的追求。前者当然是代表着角木肇积极地迎接新的技术,Ka 版 MG 很多作品都代表着当年万代最先进的技术,比如爆甲、无 PC 件、多段联动等;而后者当然是像一些细节的设计,包括水贴、刻线的位置等等。

从非角木肇设计、但为角木肇修正的机体中,更能感受到角木肇的设计取向

  4)风格化的独特审美。风格化的封绘、独特的身材比例、偏暗的配色、大量的直角运用、独特的“Ka站”等等。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如今,无论是机设领域,还是玩具领域,我们都能看到角木肇所带来的影响。

角木肇设计的“机娘”也有独特的美感

不可忽视的影响

  角木肇的成功,所带来第一个影响就是,动画中的机设师们,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上,越来越重视个人风格的体现。

  我们可以看到对高达,或者机器人动画很熟悉的人,几乎一眼就能看到机设师们的个人化特征。Naoki 由于在做机设之前是模型师,所以他所负责的《蓝色命运》机设都充满了像 RG 一样色系相同但色号不同的细节差异。而“外传大王”阿久津润一则是在《G-Unit》和《Astray》两个外传中都用大量尖锐的角,作为其个人的特色。而像海老川兼武、柳濑敬之、鹫尾直广等如今活跃在各大机器人动画的机设,都在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实现个人风格的展现。

阿久津润一即便是设计《王者荣耀》,也是充满个人特点

  第二点,则是强调了机设与玩具厂商的互动,甚至会让机设参与整个玩具的设计当中。尽管在《高达0079》时期,大河原邦男老师就没少参与玩具的制作,但随着玩具技术的不断提升,需要机设补充大量的细节。

  因此,在当下的这个节点,我们会发现,玩具厂商一方面要通过机设监修来实现对玩具的宣传,另一方面个人设计师也在用玩具来体现自身的个人价值。这方面海老川兼武可以算是身体力行的践行者,每当有自己设计的玩具出现之后,他都会晒出样品,来表示自己参与了设计。如今参与玩具制作可以说是机设师必备的技能之一,角木肇无疑是先行者。

  第三点,这是让玩具不仅仅是玩具。因为角木肇这个特立独行的存在,玩具实际上越来越强调自身的“设计感”,如何做出高品质的玩具,是各大玩具厂商、Figure 厂商的必修课。实际上,角木肇的确一定程度地推动了万代在商品层面的策略调整,最为典型的就是针对不同的产品线,设计不同的审美取向和产品属性,来满足不同玩家的需要。

我们能明显看出MB(上)和MR魂(下)产品线在设计取向上的区别

  由于热门机体的存在,所以一定会出现同一个机体推出不同类型的玩具产品这样的情况存在。因此,如何界定设计方向,是一门技术活。而角木肇所参与的项目,很多都是已经有产品的,如何让这个产品发挥出来更大的价值,则是角木肇所需要做的事情。所以,万代也因为角木肇的影响,开始把握每条产品线的取向。

  对于拼装部而言,HGUC 如今是在还原原设的基础上进行细节上的优化,MG 会更激进一些。同理成品部这边,Robot 魂所承担的任务是尽可能还原最原始的设计,子系列 A.N.I.M.E. 更是几乎原封不动地把原设定搬出来,直接玩具化;相反,Metal Build 的设计则更倾向于“魔改”,如何最大化地诠释机体的个性与差异,几乎伴随着 Metal Build 系列从诞生到现在的历程。

  而这也推动了玩具本身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提升。玩具不光是为了玩的,不光是为了拼的,而是玩家一定程度上也开始为了设计付费。这让玩家更为挑剔,也让玩家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

白雪公主前奏曲的裂甲设计

  我们也很庆幸,角木肇在多年的努力之下,也收到了回报,并逐渐探索设计师的边界。我们也意识到,“Ka”这个品牌如今已经是高达系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今后,我们也更期待,“Ka爹”会给我们带来怎样出色的作品。

敲碗等Ka Signature系列Zeta发售咯!


他独特的设计,引领了一段高达模型的潮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