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胃肠科普】|不能忽视的息肉

2021-12-25 16:12 作者:北京脾胃科王碧辉医生  | 我要投稿

38岁的康先生,在体检中发现数个肠息肉,其中一个大的约5.8mm大小,当时过来就诊时因做肠镜清肠的不够彻底而没有切除,嘱咐康先生要择期切掉并进行定期复查。由于没有什么症状加之工作繁忙,康先生就把这个事儿给遗忘了。上2个月,他偶然看到一篇文章说肠息肉会癌变才想起来过来复查,预约了肠镜,结果发现一个疑是癌变的肠息肉,而他平时没有任何症状,病理证实为:绒毛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像康先生这样的情况,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肠道息肉,简单地说,就是肠道上长的肉疙瘩,用医学术语解释就是肠道黏膜上的隆起性病变,在没有确定病理前,都统称为肠道息肉。在确定病理后,可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其中,肿瘤性息肉包含了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非肿瘤性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错构瘤。不过,大部分结直肠癌和息肉有关,但是对于肠息肉,也不用太过紧张。对于肠息肉来说,癌变率主要与组织学分型、瘤体大小、瘤体生长方式及上皮异增生有关。早期干预可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因此在临床肠镜检查中发现肠息肉,应当及时给予积极地处理,规律随访肠镜即可。

  

       

肠道息肉和年龄有明确的相关性,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也逐渐上升,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有。肠道息肉的发生与这些因素有关:长期进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饮食,吸烟、饮酒,长期久坐,缺乏运动,患有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以及家族遗传。所以在生活中,增加纤维素的摄入、积极运动,限制体重、戒烟戒酒,长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持之以恒,对防治肠息肉肯定是有益的。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王碧辉医生今日头条。

本文由【王碧辉医生】原创,作者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特聘编委、中国科技会堂专家委员会委员、美国中华医学会委员、美国针灸推拿中医药学会委员、高等学校教师。欢迎大家转发、评论、点赞或者私信与我交流,非常感谢!


【胃肠科普】|不能忽视的息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