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一定会多些开心、快乐,所以说“难得糊涂”是良训,做人不要太较真儿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生活和工作中有很多人总是爱较真儿,其实与人相处就要互相谅解,经常以“难得糊涂”自勉,求大同存小异。有肚量,能容人,你就会有很多朋友,而且能够左右逢源;相反,“明察秋毫”,眼里揉不进沙子,过分挑剔,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争个是非曲直的人,人家会躲你远远的。最后,你只能关起门来“称孤道寡”,成为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异己之徒。
孔子周游列国,有一天看到有两个猎人在指手画脚,为一件事争论得面红耳赤,唾沫横飞。孔子便询问他们在争论什么,原来是为了一道算术题。矮个说三八二十四,高个说三八二十三,各持己见,争论不休,。以至于几乎动起手来,最后其中一人提出请一个圣贤做裁判,如谁的答案正确,对方就将一天的猎物给胜者。
这时孔子来到他们跟前,于是,他们就请圣人裁定。孔子竟然叫认为三八等于二十四的矮个将猎物给说三八等于二十三的高个猎人。高个拿着猎物走了,矮个不解,气愤地说道: “三八二十四,这是连小孩都不争论的真理,你是圣人,却认为三八等于二十三,看样子你也只是徒有虚名啊!”
孔子笑了笑,说到:“你说的没错你坚持真理就行了,干吗要与一个根本不值得认真对待的人讨论这种不用讨论也再明显不过的问题呢?”
矮个猎人似有所悟,孔子拍拍他的肩膀说道:“那个人虽然得到了你的猎物,但他却得到了一生的糊涂;你失去了猎物,但得到了深刻的教训。”矮个猎人听了孔子的话,点了点头。
镜子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镜下,满目都是细菌。试想假如我们拿着放大镜、显微镜生活,恐怕连饭都不敢吃了。如果在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毛病,恐怕别人都要罪不容诛、无可救药了。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一些小事上纠缠不休,其实这些事情完全可以被忽略。在面对不愉快的人和事的时候,不妨“糊涂”一些,太过较真儿只会让自己心情郁闷,让大家越来越不愿意接近你。
张晓又和婆婆发生了一些不愉快,于是她跑到表妹静静家诉苦。正好静静在忙,张晓就和静静的婆婆聊了起来。
“不瞒您说,我婆婆做菜口味太重,还整天唠叨,让人生厌……”张晓抱怨道。静静的婆婆打断她的话: “其实啊,我觉得你应该向你这个“糊涂,妹妹学习,她不嫌弃我这个乡下老太婆,我炒的菜明明很淡,可她却说好吃!”
午饭后,静静正准备洗衣服,却怎么也找不到昨天换下来的衣服。只听她大声问道:“妈,看见我的衣服了吗?”静静的婆婆却一拍脑门,笑着说:“瞧我这老糊涂,刚才一不留神把你的衣服给洗了。”静静听婆婆这么说,就会心地笑了。
一旁的张晓看到这一幕,终于明白早上表妹的婆婆说的学习“糊涂”是怎么一回事了。晚饭后,张晓对静静说: “我终于明白你和你婆婆之间是怎么相处得这么融洽了,你们之间的"糊涂,可真难得啊!凡事只要不较真儿,什么事都好办了。我以后真得好好向你学习。”
从那以后,张晓也当起了“糊涂”的媳妇。这招果然有效,不久后,她婆婆也被传染,跟她一起“糊涂”起来。一家人终于和和睦睦,家里再也没有了硝烟的味道。做人不要太较真儿,也不要太认死理,这正是有人活得潇洒,有人活得累的原因之所在。做人固然不能玩世不恭,游戏人生,但也不能太较真,太认死理。“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太认真儿了,就会对什么都看不惯,连一个朋友都容不下,把自己同社会隔绝开了。
生活中少些多余的认真和计较,多些自信和信任,多些聪明的“糊涂”,多些理解和谅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