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聊聊】工益家教工作室的暂时失败的尝试,总结经验教训,以及下一步的打算

目前自己在做公益网课发布在此账号,也在做线下家教。下面是家教经验
1. 先确定下来家教协议了,然后再购置书类,制定学习计划等
我开始联系到一个计划补习物理的准高三学生。我已经把书买好了,然后其家长突然要求我再找一个学生,否则不让她的孩子补课。于是200多块钱的书白买了
2. 关于练习册购置
我最近在给一个孩子补习初一数学,发现如下问题。我买了一本练习册,孩子提供一本练习册,一共两本练习册。两本练习册的习题均偏难,有的题甚至我不看答案都没思路(本人高考数学13*(隐藏一位数字),我不认为是我个人知识水平的问题。并且据说有的小学奥数题,连数学教授都弄不懂)
3. 关于补习科目
我不敢补习语文和英语科目,虽然本人英语12*。比如对于英语阅读理解题目,这个至少连教我们高中英语的老师都不敢保证全对。因为阅读文章的作者的生平不同,人生经历各异;而学生的经历较为单调。比如一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是已经80岁的作者谈其人生经历和感悟,而我们和英语老师都没有活到80岁,故对于文章一些人生感悟很难理解上去
4. 对于一些内容必须降维打击
比如我前一段时间讲单项式、多项式、和整式,学生问我一个习题
为什么 m x^2 y^3的次数不是6,而是下面内容
当m=0,次数为0,否则次数为5
这个至少我印象里,我们初中老师也没有给出合理的答案。我给出的解决方案是
虽然单项式的定义是“由数字和字母相乘组成的式子或只有数字组成的式子”,而事实上这个定义的【字母】二字应当换成【变量】。上面的例子mx2y3中,m被看作是常亮,而x和y被看作是变量
5. 学生对于证明题接受较困难
这个我也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只能说是因为“学生天赋不同”,虽然我不愿意认同天赋论,我认为人和人的理解能力,看似不同实际上差别不大,以及前置知识是否掌握也使得任何人看上去有的人聪明有的人笨。我认为这是我能力问题,我没有一个让学生可以接受证明题的方法
6. 最好想办法尽早发现学生前置知识的问题
我一次让学生做有理数加减法,发现这样个问题,学生计算 1/2 + 1/3结果是2/5。然后在我教他小学数论(因数 倍数 最大公因数 最小公倍数)(实际上小学已经涉及到数论了,只是书上没有提到“数论”这个词)和分数加减法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类问题。很多老师可能学生认为分数运算是小学内容,而自己为学生补习初中知识却讲小学内容,这不是哄学生玩吗?家长最开始也这样想,但是当学生有理数加减法掌握之后便消除了这个想法。我们第一任(后因孕休产假而换了另一个老师)高中物理老师也是对我们如此负责,比如虽然三角函数是初中课纲内容,但是在讲受力分析的时候,全班同学似乎都像没学过三角函数一样(原因我也不理解)。即便如此,老师还是愿意从最基础的三角函数讲起
7. 对于一些科目,或一些科目给定方向,最好是劝退
下面是纯个人观点。比如我接触过一个物理不好的女生,我对其家长的建议是,“你家孩子现在的话物理已经学不明白了,所以直到一轮复习之前,建议把本计划学物理的时间用来多玩一玩”
这样建议的原因一是,物理科目的连贯性很强。比如如果物理必修一关于机械运动和力学没学好,必修二的内容很难学明白;而必修一和必修二没学明白的话,后面内容(除去恒定电流,波学,光学和近代物理部分外,因为这部分内容相对独立)也很难学明白
这样建议的原因二是,我认为女生普遍理科不好的原因是,女生普遍被规训较多,而并非性别天赋原因,即女生就是理科不如男生(虽然我没有明确证据,但是我认为是如此)
对于部分科目某些方向,比如数学的排列组合,如果排列组合的课第一节就听不懂,那么我建议排列组合(约5-10分)直到后面都放弃。再比如立体几何(约小于25分),如果一开始就学不明白,那么建议放弃
8. 教材和讲解书问题
比如初中物理课本原文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而这段文字并没有给出什么是“运动状态”,什么情况是“运动状态改变”,而
速度大小、运动方向,两者至少有一个会发生改变
是只有讲解书才会补充,或者只有老师才会补充的内容。这也是学生自学较困难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