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啥是“同源词”?

2023-08-31 23:32 作者:danw15  | 我要投稿


        在往期节目里,我们说过:“假朋友”所关心的主要是 “同源词”(cognates)。

 

        什么是同源词呢?顾名思义,就是来自同一个“祖先”,有“亲属”关系的词。我们春节回老家,要到处给亲戚拜年吧?什么“表姨婆”啦,“舅姥爷”啦……(红包拿来!^v^)


加拿大木匠大叔麦克尔.易卜生——谁的亲戚?


        简单地说,“同源词”就是语言中的“七大姑,八大姨”。

 

        认亲戚,有时会很困难啦,特别是相隔几百年的远亲。

 

        前几年,在英国北部一个停车场挖出的一副骸骨,被证实是英王理查三世。

 

        科学家们用的是DNA鉴定技术——就是做“亲子鉴定”,侦破“无头弃尸”案常用的的那种高科技啦。科学家们从骸骨上采集DNA样品,然后,和理查三世现存的亲属,一个加拿大木匠大叔的DNA相比较。结果发现,他们完全匹配:停车场的骸骨无疑是他们家族的一员——此人驼背,头骨有多处旧伤,完全符合莎士比亚对理查三世的描述啦。(https://www.le.ac.uk/richardiii/science/genealogy.html)



        确定词汇的“同源关系”,就是给不同的词汇做“亲子鉴定”。

 

        同样,也可以为不同语言作“亲子鉴定”以确定它们是否是“亲族语言”:就是说,它们是否源自同一古代语言。

 

        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潘悟云教授指出,原始语言的分化与原始人群的分化是同步进行的。当人群分开后,语言也就分化了,但是一些基本词汇会被保留下来,它们就像是语言中的“活化石”和语言中的“遗传基因”。通过语言中这种“遗传基因”的分析,可以追溯语言在远古的同源关系。

 

        如果两种语言的同源词越多,这两个语言就越亲近。相反,同源词越少,则说明它们的关系就越疏远。由此可以画出它们的谱系图,还可进一步说明它们分化的时间和路线。

 

        但确定两个词是否同源词,没那么简单啦。识别“同源词”这个语言中的“活化石”和“遗传基因”,是要有专门知识的。


 


        有人声称“发现”了英语和汉语词汇的“同源关系”:

 

                    pan—        盘

                    bag—        包

                    pat—         拍

                    fat—         肥

                    bowl—      钵

                    back—      背

                    warm—     温

                    strong—    壮

                    board—     板

                    ghost—     鬼

 

        看上去确实有点象吧?(^v^)

 

        但只凭一些表面的特征,胡乱联想,穿凿附会,这就陷入了folk etymology(俗词源学)的误区:世界上随便任何一对语言里,都找得到这种“巧合”吧?

 

        这就好象拿着理查三世的复原像,到马路上去找长得相象的人。肯定能找到一个两个的吧?但这能证明两人是亲戚吗?

 

        实际上,很多同源词初看起来并不相象,以前在节目里就举过德语的Arbeit (工作) 和英语orphan (孤儿)的例子。两个词看起来已经面目全非了。那个加拿大木匠麦克尔看起来也不怎么象他的17世“舅姥爷”吧?

 


        那么,语言学家是怎么判断同源关系的呢?怎么知道两个词确实是来自同一个“祖先”,而不是偶然长的相象呢?

 

        潘悟云教授说,“同源词”这个概念,和生物学上的基因测定非常类似。所以,就要用到堪比DNA技术的高深专业知识啦~~要懂多国语言,熟知古代文献和语音演化规律。甚至要用计算机对语料进行“遗传树”分析,什么“贝叶斯系统发生学”啦……(很象理科专业吧?^v^)

(潘悟云:语言学与生物遗传学让观察华夏与东亚文明起源多了一个窗口

https://www.guancha.cn/PanWuYun/2019_05_09_500805_s.shtml)

 

        判断同源关系,不能只靠孤立的,个别的例证,而往往要联系相关的词汇。“孤证不信”嘛。如果一组相关词汇的音、义出现了有规律的,系统的对应,那它们很可能就是“同源词”啦。


理查三世(1452——1485)的复原像


        英语疑问词(“wh- ”类)和法语疑问词( “qu- ”类)之间就出现了有规律的,系统的对应:

                        who        qui

                        what       que

                        when      quand

                        which     quel

                        where     où

 

        你可能会说:“where”和“où”长得不象呀?可是,如果你比较一下德语的“wo”(哪里),就会发现联系啦。

 

        原来,印欧语系的几乎所有语言,其疑问词都源自一个共同的祖先——原始印欧语(PIE)的词根“*kwo- ”,例如:梵语的“kah”(who, which),赫梯语“kuish”(who),古斯拉夫语“kuto”(who),拉丁语“qui, quae, quod”(who, which, what)。法语的疑问词就直接来自拉丁语。

 

        “*kwo- ”在英语里变成了“wh- ”, 这也是有规律的,就是历史语言学中著名的“格林定律”。


Lady Cecily Neville - Duchess of York
理查三世的母亲、木匠大叔的祖姥姥


        根据格林定律,原始印欧语的爆破音 “ *k- ” 在日尔曼语中都变成了擦音“ h- ”。所以,在古英语里,疑问词就都变成了“hw- ”开头:

 

                                hwā       who

                                hwām    whom

                                hwæt     what

                                hwæs    whose

                                hwȳ      why

 

        其实,这些以“*hw- ”开头的词只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变格形式。

 



            近来,还有人提出,古汉语疑问词“何、盍、胡、曷、奚、安、焉、恶”等与原始印欧语(PIE)词根“ *kwo- ”也有同源关系。这些词的上古读音(根据郑张尚芳,潘悟云的构拟)如下:

 

何 [gaal]  盍 [gab] 曷 [gaad] 胡 [gaa] 奚 [gee] 安 [qaan] 焉 [qran] 恶 [qaa]

 

(汉字上古音查询,可参考以下网站:http://www.eastling.org/sgycx.php)

 

        疑问词是语言中最底层的词汇,其来源非常古老。如果古汉语疑问词和原始印欧语的“ *kwo- ”确有同源关系,那么,原始汉藏语和原始印欧语就可能有一个更古老的共同远古祖先吧?

 

        也许,说到底,大家都是亲戚吧?


        最后,你也许会好奇:木匠大叔麦克尔的手艺到底咋样呢?

 

        看看他的作品就知道啦:

 

木匠大叔为理查三世制作的棺材

https://www.plant.ca/general/canadian-descendent-built-richard-iiis-coffin-145474/

 

Ceramic pots containing soil samples from the places he was born, lived and died.
木匠大叔为理查三世制作的出生地、居住地和死亡地土壤盒。
https://www.dmu.ac.uk/about-dmu/news/2015/march/richard-iii-funeral-how-a-dmu-graduates-artwork-will-make-history.aspx


啥是“同源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