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酷寒之旅 - 维京师第8装甲连的科韦利突袭战

2020-03-21 14:41 作者:冬季風暴  | 我要投稿

原文:https://zhuanlan.zhihu.com/p/107243913

题图:摄于1944年3月29日,由卡尔·尼科卢西-莱克(Karl Nicolussi-Leck)指挥的SS第5“维京师”师第8装甲连的“豹”式准备沿着卢布林-科韦利(Lubelskie-Kovel)铁路线向切尔卡瑟(Czerkassy/Черкасы)村推进。这张照片中央“豹”式炮塔所指的方向就是科韦利。

注:本文译自Роман Пономаренко所著《Ковельский рейд эсэсовских танкистов》 。照片来自raingun1207所著《装甲力量第1卷 维京之豹》。需要注意,Роман Пономаренко这篇文章的材料以德方角度为主。


1944年春季的乌克兰大地银装素裹,在凛风的伴随下,卡尔·尼科卢西-莱克所指挥的SS第5“维京师”师第8装甲连成功突破苏军包围圈,与被围困在科韦利城中的“维京“师守军建立起联系。

这一微小的壮举虽然无法改变东线的局势,但却极大地鼓舞了前线部队的士气,尼科卢西-莱克也因此获得骑士十字勋章。

一、围与解

1944年3月15日,在“波列斯科”攻势(Полесской операции)中,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第47集团军对科韦利——乌克兰沃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发起进攻,对其形成围困之势。

为了解除苏军对科韦利的封锁,德军可谓是竭尽全力,很快就组建起一个由德军第42军指挥的下辖第131步兵师与SS第5“维京”师部分单位的战斗群用于解围作战。然而,由于兵力不足,首次解围作战很快就失败了,德军随后将希望寄托在新近组建并装备了“豹”式坦克的SS第5装甲团第2营上——期待着该营能够化身装甲重拳,击破苏军环绕在科韦利之外的层次防御。

SS第5装甲团第2营首批运抵前线的单位是由卡尔·尼科卢西-莱克中尉指挥的第8装甲连。1944年3月27日5时30分,一列满载着该连的坦克及其他装备的火车抵达马切耶夫(Maciejow/Мацеев,今卢科夫(Lukov/Луков),位于科韦利以西约25公里)站。该连共装备17辆“豹”式坦克(其中1辆很快就因为技术故障而失去作战能力),1辆“豹”式抢修车,10辆“骡子”半履带卡车。

摄于3月27日,马切耶夫,刚把坦克卸下火车的第8连官兵正在为“豹”式加油。

“豹”式的到来让德军有了底气,解围指挥部很快就制定新的作战方案,打算好好利用这些“豹”式对科韦利发起决定性的打击。科韦利突袭作战的开始时间定于3月29日11时,德军计划沿着铁路向北进攻,首先攻占科韦利西北方向6公里处的切尔卡瑟(Czerkassy/Черкасы)村,随后沿铁路直驱科韦利(Kovel/Ковель)。

1944年3月31日至4月5日,科韦利地区态势图。图中蓝色为德军,红色为苏军。

3月28日夜间,第8装甲连抵达了位于旧科沙雷(Stari Koshary/Старые Кошары)村东南缘的出发阵地。来自第131步兵师第434掷弹团的30名志愿参与突袭作战的掷弹兵组成了3支10人突击分队,他们将作为第8装甲连的伴随步兵,与“豹”式并肩作战。此外,第434掷弹团的主力部署在第8装甲连的左翼,SS第9“日耳曼尼亚”掷弹团第3营部署在第8装甲连的右翼。

摄于3月29日,科韦利以西,旧科沙雷附近的出发阵地,照片中央是隶属于第8装甲连第3排的834号“豹”式,左侧是SS第5装甲团第2营的营长座车II00号。从这张照片可以得知,当时第2营营部也赶到了旧科沙雷,然而“维京”师战史对此并没有详细的记录。

3月29日上午8时30分,尼科卢西-莱克来到了第434掷弹团指挥官埃里希·纳博特(Erich Nabert)上校所在的指挥所,在指挥所中,尼科卢西-莱克接到了向切尔卡瑟村和穆夏纳(Moszczona/Мощена)村所在的方向发起进攻的命令。这一作战行动将以第8装甲连的“豹”式为中心,第434掷弹团与SS第9“日耳曼尼亚”掷弹团第3营则分别位于两翼,第131步兵师第131炮兵团的一个炮兵营将为这次作战提供火力支援。

摄于3月29日,科韦利以西的出发阵地,第434掷弹团的士兵们正在路过825号“豹”式。

离开纳博特上校的指挥所后,尼科卢西-莱克径直前往“日耳曼尼亚”掷弹团第3营指挥官弗兰茨·哈克(Franz Hack)少校所在的指挥所,在那儿,哈克将部队侦察所得的地形情况,尤其是那些“豹”式有可能将要通过的铁路路堤的详情,一一告知尼科卢西-莱克。

从地图来看,切尔卡瑟村位于铁路线以北,处于三面被沼泽所环绕的地形,只适合从西或西南方向对其发起进攻。哈克的最初的作战计划是先集合兵力攻占旧科沙雷以东1公里处的山脊和林地边缘,拔掉盘踞在那儿的苏军反坦克阵地,然后突破森林,沿着公路直接前往科韦利。

10时30分,SS第5装甲团团长约翰尼斯·穆伦坎普(Johannes Mühlenkamp)上校抵达了“日耳曼尼亚”掷弹团第3营的指挥所,这些指挥官们经过商讨后对作战计划进行了调整:

  • 尼科卢西-莱克所指挥的第8装甲连,其首要的作战目标是攻占切尔卡瑟村,拿下切尔卡瑟村后,第8连将要前往穆夏纳,从那里出发,对科韦利其发起进攻;作为作战行动的核心力量,为了维持通讯,第8连需要带上专用的通讯设备。

  • 哈克所指挥的 由第190突击炮旅的10辆突击炮加强的 SS第9“日耳曼尼亚”掷弹团第3营,将在第8连的右翼行动,攻占高地与森林。

  • 第434掷弹团第2营营长赫尔曼-恩斯特·波姆(Hermann-Ernst Bolm)上尉所指挥的 由第190突击炮旅的7辆突击炮加强的 第434掷弹团,将在第8连左翼行动。

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德军为这次雄心勃勃的解围作战所投入的力量:

  • SS第5装甲团第8装甲连,总计16辆“豹”式;

  • 第190突击炮旅,总计17辆突击炮;

  • 2个不完整的掷弹营(第434掷弹团,虽名为“团”,实际只有营级兵力)。

考虑到科韦利周边的地形是不易通行的沼泽林地,德军需要带着“豹”式和突击炮这样的装甲力量,对抗苏军那精心构建的反坦克阵地及坚固设防的步兵阵地,这一解围作战能成功的希望显然十分渺茫。

二、切尔卡瑟
1944年3月31日至4月5日,科韦利地区态势图,局部放大。此图中,黑白间隔的线段代表了铁路线。

作战会议结束后,尼科卢西-莱克开始为他的部队规划行军路线——第8连需要穿越重重森林与泥泞沼泽,而这对于“豹”式而言并非易事。考虑到周遭的恶劣地形,他决定先前往位于旧科沙雷(Stari Koshary/Старые Кошары)村东南郊的十字路口,向东突破苏军阵地,随后转向北面,抵达铁路后,对苏军布置在切尔卡瑟(Czerkassy/Черкасы)村 以西的铁路 右侧的阻击阵地发起进攻。

清晨,彤云密布,鹅毛大雪开始纷纷扬扬地下个不停,让周边地区的能见度大幅降低。由于这场大雪,原定于11时发起的进攻推迟了一个小时,德军原本期待着雪能变小点,然而事与愿违,无数雪花仍旧从空中飘落至苍茫的大地上。

摄于3月29日,科韦利以西的出发阵地,834号“豹”式停在铁道上,站在“豹”式一旁的是准备搭载在车身上的伴随步兵。

没有更多的时间了,德军最终下定作战决心,中午12时,“豹”式带着30名伴随步兵开始出发。

恶劣天气所致的低能见度恰好为德军提供了便利,让他们得以对位于切尔卡瑟以西由苏军步兵第143师 步兵第800团 所构筑的防御阵地发起突然袭击。历经短暂的战斗,德军很快就攻占了这处阵地,其余的苏军开始撤往森林。粉碎掉苏军的第一道防御阵地后,第8连按计划安全地抵达了铁路,没有损失任何坦克。

随后,尼科卢西-莱克开始向装甲兵们下令道:

这只是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接下来,我们将要沿着铁路继续向前,朝敌军布置在切尔卡瑟村以西的阻击阵地推进。

大自然永远是公平而中立的。不久之后,降雪加剧,原本就十分恶劣的能见度跌至谷底。由于视野不佳,第8连错误地驶入铁路线右侧一处布满弹坑的沼泽地,5辆“豹”式陷入泥沼,动弹不得。毫无疑问,仅凭自身的动力,这些受困的“豹”式根本不可能摆脱沼泽的束缚。尼科卢西-莱克很快就想到该如何最大化地利用好这些“豹”式——他下令让受困“豹”式留在原地,从森林中用炮火掩护第8连其余部队的右翼。

剩下的“豹”式继续向前推进,对位于切尔卡瑟以西600米一处防守严密的苏军阻击阵地发起进攻。由于通讯兵无法与第131步兵师第131炮兵团的指挥部取得联系,第8连不得不在没有火炮支援的情况下进攻这一布置了10到12门反坦克炮的苏军防御阵地。

“豹”式以楔形队列向苏军的反坦克阵地发起冲击。在推进中,1辆“豹”式因为被苏军火炮击中而抛锚,这辆坦克的乘员没有弃车,而是继续向苏军阵地开火,紧接而来的第二发炮弹将“豹”式点燃,乘员们很快就从起火的坦克中逃离。第1排排长欧根·法斯(Eugen Faas)一级上士的“豹”式准确地命中了苏军反坦克炮的弹药堆,一团耀眼的烈焰在雪地中炸开。酣战之间,尼科卢西-莱克下令让第3排排长卡尔·姚斯(Karl Jauss)上士带着他的部队从右翼包抄苏军阵地。这一计划卓有成效,从侧翼发起进攻的“豹”式一举击毁了6门反坦克炮。

这场战斗于14时30分落下帷幕——所有反坦克炮都被击溃,伴随“豹”式的步兵们历经一番肉搏战后终于拿下这处阵地。在战斗中,共有3辆“豹”式因被苏军反坦克炮命中而失去作战能力。尼科卢西-莱克很快就联系上SS第5装甲团团部,向上级请求使用牵引车辆来回收受困的“豹”式,此外他们还需要医生前来救护伤者。

所幸的是,2辆在战斗中受损的“豹”式很快就恢复了作战能力,乘员们设法修好了受损的部位。

14时45分,第8连的“豹”式抵达了切尔卡瑟村前面的高地。暴怒的风雪遮天蔽日,极端恶劣的能见度让尼科卢西-莱克下令停止前进:

我们先停在这里。没收到我的命令之前,不准继续前进。

15时30分时,暴风雪有所减弱,尼科卢西-莱克带着部队从右翼包抄切尔卡瑟村,然而,由于能见度过低,“豹”式再次驶入了沼泽地,3辆“豹”式深陷泥潭动弹不得。尼科卢西-莱克不得不改变进攻的方向,下令让“豹”式翻越铁路路堤,向北前进,从左翼对切尔卡瑟村进行包抄——这大概发生在17时左右。

与此同时,由第434掷弹团的波姆上尉所指挥的掷弹营正在向切尔卡瑟左翼挺进,而SS第9“日耳曼尼亚”掷弹团第3营受阻于苏军密集的防御阵地,无法及时赶到。

在切尔卡瑟村郊外,与苏军炮兵那长达15分钟的激战中,虽有8辆“豹”式被苏军火炮命中,但这些“豹”式无一失去作战能力。在战斗中,尼科卢西-莱克的“豹”式陷入泥沼,无法行动,第1排排长法斯一级上士接过先锋的重任,带着其余的“豹”式继续战斗,直到尼科卢西-莱克的“豹”式脱困。最终,切尔卡瑟村的西缘被“豹”式的炮火引燃,陷入一片火海,所有的苏军火炮再也无法继续战斗。

根据德军记录,约有1000名苏军士兵在切尔卡瑟村驻防,尽管其余的苏军开始撤往北方及东北方向,但第8连并不敢贸然闯入切尔卡瑟村。

17时5分,SS第5装甲团团长穆伦坎普上校要求第8连对穆夏纳(Moszczona/Мощена)方向进行侦察,尼科卢西-莱克分配了4辆“豹”式去执行这个任务。对于第8连而言,这一次侦察所获得的结果实在是过于典型 —— 侦察部队击毁了2门苏军反坦克炮,然而又双叒叕有2辆“豹”式陷入沼泽。

此时,第434掷弹团的先锋部队终于追上第8连的步伐,与留守在切尔卡瑟村外围的“豹”式会合。波姆上尉走近尼科卢西-莱克的“豹”式,对尼科卢西-莱克说道:

我们已做好进攻切尔卡瑟村的准备,你的坦克能为我们提供支援吗?

尼科卢西-莱克爽快地回答道:

没问题,上尉先生。我们已做好开火的准备。

在“豹”式的火力支援下,波姆上尉的掷弹营开始对切尔卡瑟村发起进攻。由于苏军步兵第143师驻守在村庄里的部队大多已撤离,掷弹兵们没有遭遇太强的抵抗,1个小时之后,切尔卡瑟村的守军被德军全部肃清。

根据德军记录,在切尔卡瑟村的战斗中,阵亡与被俘的苏军共计200至300名,德军击毁或是俘获的装备总计如下:7门 76.2 mm 反坦克炮,2门防空火炮,4门 76.2 mm 野战炮,一些迫击炮、反坦克步枪及马车。

三、未知的前路

18时左右,第8连接到穆伦坎普上校的命令:

留守切尔卡瑟村,确保该村的北部、东部及东南方向的通道。

待到夜幕降临,尼科卢西-莱克开始组织部队救援那些陷入沼泽的“豹”式(首先是穆夏纳方向的受困“豹”式)。至于切尔卡瑟以西那5辆受困的“豹”式,他们设法将其中的1辆拖出沼泽,剩下的4辆只能留在原地,重组为一个小单位,由卡斯佩尔(Kasper)下士负责指挥,从南面为前进部队提供支援。

19时,尼科卢西-莱克总结了当天的作战情况,向团部汇报道:

团部给予我部的任务目标——攻占切尔卡瑟村,现已达成。
目前,我部保有6辆可投入作战的坦克,在接下来的3至4个小时内,我部还能从沼泽中回收3到4辆坦克。
由于沼泽地形恶劣,我部并不指望履带卡车能运来弹药及燃油的补给。

29日的战斗中,第8连有1人阵亡(一名担任排长的士官),3人受伤。

此时,位于第8连右翼的SS第9“日耳曼尼亚”掷弹团第3营的推进步伐已明显落后于第8连。按照原定计划,SS第9“日耳曼尼亚”掷弹团第3营应对铁路线以南发起进攻,伴随第8连向前推进。这些装甲掷弹兵们需要穿越那随着铁路线一直延伸至科韦利的茂密森林(如果能成功推进的话,他们将会在距离科韦利还有2公里的地方遭遇一大片难以跋涉的沼泽地)。

SS第9“日耳曼尼亚”掷弹团第3营很有可能遭遇了苏军步兵第76师的阻击而进度缓慢。虽然寸步难行,SS第9“日耳曼尼亚”掷弹团第3营仍旧以相当大的损失作为代价,设法将森林中的苏军肃清。然而,这一苦战耗尽了SS第9“日耳曼尼亚”掷弹团第3营的进攻潜力,哈克少校随后就接到命令,要求他们就地重整队伍,构建防御,取得一处立足点。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参与作战的兵力并不强,且只在部分区域取得了有限的突破进展,德军在3月29日这天发起的反击仍旧打乱了第47集团军一些单位的阵脚。为了应对德军的解围作战,第47集团军开始转入守势,暂缓了所有的进攻行动。

拿下切尔卡瑟村后,德军将要面对一个切实的问题:下一步该怎样做?

第8连从团部接到的明确命令是留守在切尔卡瑟村,然而,这次解围作战的主要目标是突破至科韦利。尼科卢西-莱克与波姆经过一番讨论,评估当前的状况后,打算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继续向科韦利前进

这无疑是个极其冒险的决定,尼科卢西-莱克与波姆手头所拥有的兵力十分有限,他们将要顶着恶劣的气候条件穿越难以通行的森林和沼泽地,而最重要的是,此举违反上级所要求的留守切尔卡瑟村的命令(即便如此,尼科卢西-莱克也打算将自己计划告知团部)。

显然,在下继续前进的决心时,尼科卢西-莱克得到了波姆的支持,而波姆的掷弹营也将继续掩护第8连的左翼。随后,波姆派出部队向切尔卡瑟村以东进行侦察。19时45分,波姆通过无线电台与尼科卢西-莱克进行了短暂的交流,告知尼科卢西-莱克他的掷弹兵们已做好前进的准备,他们将伴随着坦克沿着铁路路堤继续向前推进。

决意前进后,他们实际上还面临着另外一个问题:进攻方向的选择。

1944年3月31日至4月5日,科韦利地区态势图,局部放大。此图中,蓝色的短横线区域代表车辆难以通行的沼泽地。

在最初的作战计划中,攻占切尔卡瑟(Czerkassy/Черкасы)村后,他们将以穆夏纳(Moszczona/Мощена)作为跳板,对科韦利(Kovel/Ковель)发起进攻。然而,从尼科卢西-莱克那并不乐观的侦察报告来看,这一计划的可行性值得怀疑:

首先是沼泽地型;其次是燃油缺乏;最后,从侦察结果来看,此方向上的敌军防御十分强大,这表明敌军已预料到我们将对穆夏纳方向发起进攻。
切尔卡瑟村以东的地形完全无法通行,而铁路以南直至森林边缘的地形也是同样地恶劣。

权衡利弊之后,尼科卢西-莱克的结论是:前往科韦利的最佳路线是沿着铁路路堤前进——他的这个结论是基于 (由于地形恶劣)苏军炮兵没有时间把火炮挪到铁路路堤上面的现状 而得出的。

新的作战计划原定于22时出发,由于对受困“豹”式的救援耽搁了太多时间,且第8连与团部失去了通讯联系,这一作战不得不推迟。将近22时的时候,第8连与团部恢复了通讯,尼科卢西-莱克将他的作战决心告知给穆伦坎普上校,然而不久后通讯再次中断了。

有趣的是,SS第5装甲团并没有计划在3月30日发起任何进攻作战行动。实际上,按照团部的计划,此时第8连已被划入预备队的行列,理应于黎明时分撤至旧科沙雷(Stari Koshary/Старые Кошары)村一带,而那些来自第131步兵师第434掷弹团,志愿伴随第8连的掷弹兵们也将返回原单位。

与此计划相对应的团部命令于3月30日1时30分发出,但由于第8连无法联系上团部,这一命令并没有被第8连收到。换而言之,尼科卢西-莱克根本不晓得团部已下令停止作战,让他们后撤回旧科沙雷。

四、交战于路堤之上

3月30日,清晨4时左右,与波姆在无线电中互相通报各自情况后,尼科卢西-莱克开始带着部队向前推进——装甲兵们为了这一违反团部命令的自主作战整夜忙碌,终于凑好9辆能投入战斗的“豹”式。

此时,漆黑的夜幕还未褪去,“豹”式引擎的轰鸣声揉碎了周遭森林的宁静。在尼科卢西-莱克的命令下,“豹”式列队整齐,逐次驶上铁路路堤,向科韦利的方向开去。波姆的掷弹营则是行进于第8连的左翼(即铁路路堤左侧的区域),为第8连提供援护。

坦克一路向前,没有遭遇任何的抵抗,由于推进速度太快,第8连甚至与波姆的掷弹营脱节。

1944年3月31日至4月5日,科韦利地区态势图,局部放大。此图中,位于铁路线上的长方形代表了车站,Ст.是车站(Станции)的缩写。

行驶至切尔卡瑟以东2公里时,沿途那虚假的平静终于被战火打破——2辆来自独立坦克第230团(三月底时,独立坦克第230团刚被转移至科韦利包围圈外围,在旧科沙雷(Stari Koshary/Старые Кошары)村及旧科沙雷车站(Станции Кошары,即上图中的Ст.Кошары)一带作战)的“谢尔曼”坦克掩藏在铁路旁,开始对“豹”式开火。在距离仅400米的短暂交火中,两辆“谢尔曼”坦克很快就被“豹”式摧毁,分别成为法斯一级上士车组及赫伯茨(Herberts)中士车组的战果。

没有停下脚步,第8连轻而易举地拿下切尔卡瑟车站,并占领了一处位于铁路右侧的小型弹药库。“豹”式继续向前突进,然而就在距离车站仅100米的位置,第8连不幸涉入苏军早已布置好的雷区。法斯的“豹”式担任头车,直接碾中地雷,导致左侧履带被炸断。跟在法斯后面的是赫伯茨的“豹”式,他试图绕过法斯继续前进,但很快就碾上地雷,动弹不得。

摄于科韦利解围之后,切尔卡瑟火车站附近的3辆触雷“豹”式,其中距离镜头最近的这辆是法斯的811号,811号前方是绕行后触雷的赫伯茨的821号,距离镜头最远的那辆“豹”式,其编号、触雷时间及战斗经过不详。

整列车队被迫停下,这让落后于第8连的掷弹营终于追上“豹”式的步伐。在波姆的命令下,掷弹兵们于车站周边构筑起一道简单的防线,保护“豹”式免遭苏军的突然袭击。

不过,预料中的苏军袭击并没有到来。清晨6时,在工兵的不懈努力下,一条能够让“豹”驶过雷区的安全通道被开辟出来。这时候,波姆找到尼科卢西-莱克,告诉他:

我接到了不能继续向前的命令,上级要求我在已抵达的战线,也就是切尔卡瑟村附近,构筑一处立足点。

尼科卢西-莱克继续前进的决心没有被动摇,他回答道:

波姆,我不能就此停下。我将与志愿伴随我们的掷弹兵突击队继续前进。

至此,尼科卢西-莱克与波姆道别。

临行前,尼科卢西-莱克将两辆因雷区而抛锚的“豹”式的指挥权托付给法斯一级上士。波姆则是分派了一位军士长作为指挥官,与另外15名掷弹兵组成一个步兵小单位,留守火车站,为两辆抛锚“豹”式提供掩护。除了尽可能地对车辆进行维修外,法斯还需要以这两辆抛锚“豹”式作为固定火力点,与掩护他们的掷弹兵一同坚守切尔卡瑟车站,确保道路畅通,以便援军能沿铁路线赶到车站。

接下来,第8连的7辆“豹”式将与搭乘在车上的伴随步兵们独自前进,在真正抵达科韦利之前,他们不会获得任何支援。

五、科韦利已近在眼前
1944年3月31日至4月5日,科韦利地区态势图,局部放大。此图中,黑白间隔的线段代表了铁路线。

尼科卢西-莱克带着部队继续沿铁路前进。

起初,“豹”式并没有遭遇太强的抵抗,直到距离科韦利还有2公里时,他们才遇到一个苏军步兵防御阵地,“豹”式很快便将这群苏军击溃,继续向前。

然而运气并不总是站在德国人这边,当推进到科韦利(Kovel/Ковель)- 穆夏纳(Moszczona/Мощена)交界处附近(即上图中199.4高地以北,两道铁路交汇后的铁路环道)时,“豹”式闯入了苏军防空炮兵第64师一个炮兵连的防区,当时这个炮兵连装备了约10至12门火炮,负责把守科韦利西北方向的出入口。

尽管风雪交加,苏军防空炮兵们还是观察到了正在向科韦利方向移动的“豹”式,苏军火炮开始朝姚斯上士的第三排开火,战斗一触即发。

值此焦灼之际,尼科卢西-莱克在无线电中收到了一道由传令兵带来的波姆的命令:

坦克连必须立即停止前进。

需要注意,SS第5装甲团团部直到早上5时10分才获知尼科卢西-莱克已自主行动,向前推进的消息。这一信息由威利·海茵斯(Willy Heins)下士通报给穆伦坎普上校,前者连同一辆搭载了无线电通讯设备的车辆被指派给尼科卢西-莱克,负责维持第8连与团部之间的通讯。由于路况恶劣,海茵斯勉强抵达了旧科沙雷(Stari Koshary/Старые Кошары)村一带,到了那儿海茵斯才得知第8连居然已经冲到了距离科韦利仅有2公里的位置。

显而易见,在得知尼科卢西-莱克那脱离了团部作战计划的冒险行动后,穆伦坎普联系上波姆,命令他立刻叫停第8连。穆伦坎普显然并不相信尼科卢西-莱克能完成最后的冲刺,带着他的“豹”式突破苏军封锁。

然而,身处于如火如荼的战斗之中的尼科卢西-莱克直接无视了这道命令,毕竟科韦利已近在眼前,更不用说他与波姆之间并没有什么隶属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在一次采访中,尼科卢西-莱克重新回忆起这场战斗,那时候,战斗中的他立即就对形势作出了评估,并意识到如果自己就此停下,先前的一切努力将付之东流,解围将遥遥无望。

尼科卢西-莱克与波姆之间关于这一“停止前进”的命令的交流,实际是通过队列中最后一辆“豹”式的车长胡戈·穆勒(Hugo Möller)中士来实现的。穆勒中士收到了传令兵所传来的波姆的命令后,将其转达给尼科卢西-莱克。在下定战斗决心后,尼科卢西-莱克将自己对这一命令的答复转达给穆勒中士:

这是给队列中最后一辆“豹”式的信息,请将其转告给波姆上尉:
我连现已无法脱离战斗,将继续执行作战任务。另外,我连并非你的下属部队。

实际上,当时的形势对于第8连的继续进攻是有利的——科韦利周边地区正在被一场剧烈的暴风雪所笼罩,极低的能见度使得火炮难以瞄准,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来自“豹”式侧翼的潜在危险,为“豹”式突破苏军阵地带来帮助(根据德方记录,第8连击毁了2门高射炮)。

在狂风暴雪的庇护之下,“豹”式得以迅速向前推进,一鼓作气冲到科韦利前方的苏军前沿阵地,对苏军发起突然袭击。在战斗中,搭乘在“豹”式上的伴随步兵们表现优异,他们很快就肃清了苏军的战壕。

上午7时30分左右,“豹”式终于抵达了铁路的环道,成功与坚守这处前沿阵地的科韦利德军守军会合。

无论如何,第8连成功达成了突破。该前沿阵地的指挥官施特雷克尔(Strecker)上尉很快就请求尼科卢西-莱克提供支援,让他们将除掉2门掩藏在科韦利西北郊屋舍废墟之间,一直在朝德军阵地开火的苏军反坦克炮。在尼科卢西-莱克的命令下,2辆“豹”式,共计4发炮弹,很快就解决施特雷克尔上尉的困扰。

随后,7辆“豹”式向位于科韦利中心的守军指挥部开去。8时10分,“豹”式抵达了吉勒中将的指挥所,尼科卢西-莱克正式向吉勒报到。对于吉勒而言,一天之前,上级驳回了他所提出的在3月30日突围出科韦利的请求,在尼科卢西-莱克带着“豹”式到来之后,他终于能松口气了,如此切实的增援能让科韦利的德军守军再多坚持几天。

六、余音

3月30日,上午10时,德军第131步兵师报告道:

在步兵的伴随下,第8装甲连成功抵达科韦利。

尽管这一作战行动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被第8连所突破的包围圈也很快就被苏军合上,但在几天前德军于周边地区的一系列失败行动的衬托下,“豹”式的成功突袭极大地提振了德军的士气。尼科卢西-莱克的英勇作战很快就得到了上级的认可,1944年4月3日,他的名字被国防军公报提及,4月9日,他被授予骑士十字勋章。

摄于4月9日,获得骑士十字勋章后,尼科卢西-莱克车组在800号“豹”式前合影。值得玩味的是,在该系列的几张照片中,尼科卢西-莱克车组看起来兴致并不高。

虽然抵达科韦利的7辆“豹”式本身处于弹药有限,燃料不足的境地,但他们的到来无疑提升了科韦利守军的战斗潜力。这些“豹”式很快便投身于战斗,用炮火为步兵提供支援,击退苏军对科韦利的进攻。

对于“豹”式的装甲兵而言,这是一场艰难的防御战:在科韦利城的战斗中,第8连总计损失5辆“豹”式,其中1辆被苏军击中后失去战斗力,其余则是在弹药与燃料耗尽之后被乘员自毁。

总的来说,在这场跋涉于恶劣地形的突袭作战中,尽管通讯不畅,且尼科卢西-莱克违反了团部的命令,SS第5装甲团第8连的部分单位仍设法突破了苏军的包围,闯入科韦利。根据德军记录,在这场突袭战中,苏军损失了16门反坦克炮,2门高射炮,2辆坦克,40支反坦克步枪。

从这次突袭的结果来看,苏军的防御并不像看上去的那样牢固,尽管第47集团军很快就调整部署,将口袋收紧,但德军的坚定增援最终还是打破了苏军的包围,4月24日,科韦利包围圈南部的苏军被击溃,德军正式解除苏军对科韦利的封锁。

七、弦外

至此,Роман Пономаренко这篇文章已翻译完毕,然而全文仍旧有一块拼图是缺乏的,那就是留守在切尔卡瑟火车站的那2辆“豹”式的故事。

根据《European Volunteers: The 5 SS-Panzer-Division "Wiking"》(中译版为知兵堂于2010年出版的《北欧军魂 - SS第5“维京”装甲师战史》)的记录:

虽然科韦利城内多了几辆“豹”式,但这些坦克除了起到点象征性的鼓舞作用外,并没有实质性地改变整体的作战局势。苏军很快就调集部队重新封闭了被尼科卢西-莱克打开的缺口,继续对科韦利实施围困。
苏军对SS第9“日耳曼尼亚”掷弹团第3营的侧翼发起猛烈进攻,迫使该营及伴随该营的突击炮转向南面,踏入早已埋伏在茂密森林中的苏军部队所设下的陷阱,一番苦战后,仅有少量部队成功突破苏军的防御。
德军第131步兵师的主力部队深陷于东南及东北方向的激战,难以脱身。
波姆所指挥的掷弹营据守切尔卡瑟,进退两难。
尼科卢西-莱克下令留守切尔卡瑟火车站的2辆“豹”式及第434掷弹团的16名掷弹兵如同海中孤岛,周遭的苏军切断了这些士兵与德军大部队的联系。
很快,苏军便集结了榴弹炮、火箭炮及迫击炮,开始用猛烈的火力轰击2辆抛锚“豹”式,与此同时,苏军的步兵也在炮火掩护之下逐渐靠近“豹”式,试图将其彻底摧毁。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法斯幸运地与先前在切尔卡瑟以西陷入泥沼的4辆“豹”式取得联系,最为重要的是,恰好有一位国防军炮兵观察员与那4辆“豹”式呆在一起,这让法斯终于能得到己方的炮火支援,稍微减轻了战斗的压力。
尽管如此,苏军的包围在不断地收拢,切尔卡瑟车站的境况逐渐恶化。“维京”师SS第5炮兵团团长里希特(Richter)上校决定对这支小部队进行救援,3月30日晚上,在里希特的授命下,由特洛伊克(Treuker)上尉指挥的SS第9“日耳曼尼亚”掷弹团第11连趁着夜色突破苏军包围,成功与法斯会合。
然而,次日下午,特洛伊克的部队便被苏军挤压到一处狭窄的区域中,掷弹兵们发现苏军步兵的部队番号在逐渐增加,且苏军的炮火愈加猛烈。随后,特洛伊克接到了命令,要求他们趁夜向科韦利方向突围,不过,特洛伊克没有服从上级命令,而是自行决定向西突围,最后,他们带上大量的伤员以及法斯等人成功向西突围,返回德军防线。
至于那两辆抛锚的“豹”式,由于无法恢复行动能力,被法斯等人自毁。
摄于科韦利解围之后,被乘员自毁的811号“豹”式。
摄于科韦利解围之后,被乘员自毁的821号“豹”式。
摄于科韦利解围之后,德军正在收拢821号“豹”式阵亡乘员的遗体。
八、原文参考资料
  • Der Wehrmachtsbericht meldet // Der Freiwillige, April, 1958

  • Klapdor E. Viking Panzers. – Stackpole books, 2011. – 481 p.

  • Kurowski F. Panzer aces 2. – JJ Fedorovicz Publishing, 2000. – 573 p.

  • Oliver D. Viking Summer. 5. SS-Panzer Division in Poland, 1944. – ADH Publishing, 2012. – 32 p.

  • Strassner P. European Volunteers, The 5. SS-Panzer-Division «Wiking». – J.J. Fedorowicz Publishing Inc, 2006. – 480 p.

  • Williamson G. Loyalty is my Honour. – Bramley books, 1995. – 192 p.

  • Yerger M. C. German Cross in Gold. Holders of the SS and Police. Vol.7. «Wiking»: Adolph to Kempcke». – James Bender Publishing, 2014. – 432 p.

  • Личное дело оберштурмфюрера СС Карла Николусси-Лека / Бундесархив

  • Фей В. Бронетанковые дивизии СС в бою. – М.: Эксмо, 2008. – 384 с.

  • Пономаренко P. O. Битва за Ковель – М.: Вече, 2014. – 288 с.


酷寒之旅 - 维京师第8装甲连的科韦利突袭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