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们对游戏【星空】如此计日以俟
在斯特普尔顿的《造星主》里,他写道:整个宇宙比整个存在无限小……存在的无限性支撑着宇宙的每一刻。我想这也是大多数人都深深为天体所着迷的原因之一,我们只能窥视宏大存在的一角,并且我们也作为“存在”的一部分,在宇宙里上演。 随着2020年赛博朋克2077的发售,赛博朋克类型的文学和影视作品也逐渐为更多人所知,我也是在通关了2077之后意犹未尽,随后又去读了《神经漫游者》和《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以及被誉为此类文学开山之作的《十三层空间》(也叫《幻世-3》),更加了解到了它的内核——关于赛博格和近未来,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与构架。而这些作品的最后都往往会上升到宇宙,或者赛博空间里一种无法言说的层面:月球也好,3间那蜂巢一般的迷光别墅也好,人类已经将目光放在了实体思绪之外,去思考一些更深的东西。而科幻(也有人认为赛博朋克类型不算科幻,因人而异吧)出现的频率也愈发在大众的生活里增加,人们能从各种渠道了解到相关作品,也开始展开期望。 一提到宇宙,人们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宏大——我个人比较喜欢太空歌剧,小时候妈妈给我放过【星际迷航】三部电影,从那时起,庞大的宇宙飞船和探索这两个词就在心里生根发芽。我想也许部分对科幻感兴趣的人和我一样,被曾经电影里的某一幕所触动,于是就开始期盼更广阔的世界;长大后、这种心情在我看了《海伯利安》四部曲(但素还没看完)和高达系列后更加强烈。人们对未来的幻想里加入了很多因素:战争、宗教、智械、ET和超越三维的空间……这些因素往往构架成一个多样性世界观,盘根错节的混乱体系和更多机遇,但仍有一种力量推使着人们向前,就像夜之城的V,千叶城的凯斯,那种力量并非源自于爱或者勇气,而是一种难以捕捉的映射,一种原始的自由本能。如果不能理解我所说的这句话,那么你可以去看看波拉尼奥的《科幻精神》,去听听里面的主角是如何描述他的生活,你的感知也会随着他氤氲的梦境而被割裂,你会注意到科幻世界里的“激情”,一种不一定每个人都有,但一旦拥有就会使内心的自由达到平衡的“激情”,你会去冒险,会再无负担地变得残忍,会甘愿为某样东西牺牲。 那种力量也驱使着我们,不论我们是否有察觉,而游戏正好是我们践行这股力量的平台和途径,我们在里面创造自己的传奇和故事。星空里的高自由度吸引着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建造的飞船和家园,差异化的星球,种类繁多的职业和信仰……我们可以成为任意一个我们希望成为的人,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玩家在创建角色时就会花上几个小时。当选择权把在手中,我们便真的成为了“我们”。 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情况下,许多坏事随之浮出水面,论坛争吵常常陷入自我高潮,这在无形中也为人们增添了压力。也许我们想脱离现在的生活。脱离这种被困在四四方方的空间里、被考试和工作禁锢的恐惧,脱离平庸甚至难堪的过去。 今年毫无疑问是“神仙”打架的一年,但无论如何,大家期望的只是好的游戏作品。我们的英雄情结、对故事和征程的渴望、哪怕是变态心理都能在游戏里进行自我表达。 总结:谔谔我好想玩星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