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越影2.0 长测报告及长跑训练鞋的一点思考
越影2.0 ,ARHS015-4,鞋楦编号是A-2153M。
笔者于9月7日购入越影2.0,至今一直作为主力训练鞋款使用,目前穿着公里数已超400公里。
总体评价:越影2.0是一双配速适配范围很广的综训鞋,适合非大体重人群的各类长跑训练使用,动态落差适中,推荐中后掌落地跑姿。
帮面:越影2.0使用了双层鞋面,表面是一层半透明的TPU网面,几乎没有伸展性,手感比较硬。鞋头的加强也是做在了外层,覆盖面积比较大,软硬适中。内层是带孔眼的纺织网布,包裹了整个前中掌,只在鞋舌的上半部分变成了棉质内衬。帮面外层的形变非常小,整体的支撑性和包裹感比较适中;内层柔软宽松,保证了舒适,由于整体鞋楦偏宽大,即使是对宽脚来说,锁定感也不太够。所以我在第2、3鞋带孔处按照类似打跑者节的方法多穿了一遍鞋带,有效改善了中前掌的锁定。我认为,越影2.0的toe box(脚趾空间)做得太大了,比同尺码的烈骏6几乎要高出5毫米以上,又阔又高的鞋头是前掌锁定感差的重要原因。鞋舌和后跟就是非常慢跑鞋的设置,内衬面料顺滑,海绵填充适中,密度也很合适,上脚柔软舒适,也不会掉跟。鞋带的防滑性能很好,略微偏长一些。后跟的港宝和外置TPU在实际穿着过程中很自然,没有对落地姿势产生非常强的影响,也没有笨重感。
鞋底:越影2.0的中底beng泡棉摸起来非常不错,光滑,颗粒感小,比烈骏6的beng更紧密,在穿着了数个月之后也没有一点掉渣的感觉。越影2的前掌高度19mm,后掌28mm,落差9mm。中底厚度适中,缓震充足,不会有明显的下陷感,反馈比较快,动态落差也比较自然,不会感觉重心很高。外底全覆盖,抓地很踏实,厚度可观,目前看耐久度非常不错,寿命估计可以达到1000公里以上。鞋垫非常不错,密度比较高,后半部分有充足的上翻,表面有一些短绒,这种鞋垫摩擦力很高,但是对锁定有要求,在跑步过程中如果脚和鞋的位移比较大就会点烧脚。
穿着感受:越影2.0从配置和定位上来说属于缓震慢跑鞋。从实际穿着感受上来说,不论LSD训练还是乳酸阈值训练,越影2.0缓震充足,中底的厚度和弧度使得落地的感受既稳定又不拖沓,鞋脚一体感自然,中底的形变反馈快,蹬伸滚动感好,会让人保持较好的节奏感,对步频的稳定性会有一定的帮助。
从我个人的穿着感受来说,越影2.0非常适合有氧跑、LSD和新手的节奏跑,鞋重不大,路感不清晰但是也没有特别强的隔绝感,并不是那种所谓长而慢的鞋。受限于个人能力,感觉435以内的配速越影2就有点不合适了,反馈有点慢,同时也会有点坠脚。
对于训练鞋的思考:
由于越影2.0的价格已经非常亲民,对于一双没有明显硬伤的日常训练鞋已经没有必要写太多,接下来谈一谈长跑爱好者穿得最多的日常训练鞋的一些想法。
在我看来,对于普通跑者,次顶级缓震跑鞋或者说轻量稳定跑鞋应该是穿得最多的训练鞋。一双合格的训练鞋应该具有合适的缓震,落差不过大,兼具保护和灵活,例如柏油路霸,EVA+发泡中底布,6mm落差,抗扭片+内外开槽,所以我很认同路霸的设计和实践。那创新点在哪呢?我能想到的:
1.推进:加板材(或者加强鞋子的刚性),加高鞋头翘度,优化滚动力线
2.缓震:用更软更厚的中底,鼓励更加充分的发力蹬踏
3.轻量化:以42码为例,把鞋重压到220g以内
4.稳定结构创新:用索康尼坦途、烈骏6的思路,不要像ds-trainer一样
慢跑鞋速训化,让更多的跑者在不使用碳板鞋时也能够进行充分的速度训练,传统跑鞋品牌在这个细分区域其实并没有特别做得特别好,我觉得国产品牌可以广开思路,不要局限,做出更适配国人需求的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