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鸡自走棋——晚来一步满盘皆输
近期有玩家通过代码扒出了《PUBG》还在测试中的新玩法——自走棋,这件事让我想起了之前玩家调侃育碧的《超猎都市》是没赶上热度的吃鸡,那么这次的吃鸡自走棋就是没赶上热度的自走棋,很大可能内部测试到最后就暴毙了。

从游戏玩法上可以看出,这个所谓的吃鸡自走棋很大程度上借鉴了《CS:GO》的自走棋,如果在去年发布,借着《绝地求生》的名气和《自走棋》的热度,未尝不可以捞一笔,参考《指尖自走棋》,但如今发布除了能吸引有限的部分玩家,已经无法再对市场造成什么影响了,更何况在可见的未来,这模式的发布遥遥无期。

去年自走棋这个玩法有多火,不需要我多说了吧,一个最开始《DOTA2》的玩家自制模式,突然风靡全网,无数玩家下载《DOTA2》只是为了玩到这个模式,大厂纷纷出手,从拳头的云顶之弈,到V社的《刀塔霸业》,甚至连自走棋最开始的作者多多也成为了厂商眼里的香饽饽,正当所有人都觉得自走棋能复制当年冰蛙的《dota》奇迹时,自走棋不声不响的退出了市场,大量的游戏自走棋模式要么关停要么苟延残喘,到今年,已经看不到去年自走棋火热的影子了。

虽然自走棋没落的原因很多,但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自走棋的随机性太强了,它缺乏竞技游戏最基本的特点,随机性强固然会让一些战斗很欢乐,但这也造成玩家之间的差距没有那么明显,难度曲线的不平滑注定这游戏难以成为一项竞技赛事,也注定它不会是一款竞技游戏。
充当休闲模式的游戏可不会获得资本的大量投入,而且短时间的爆火也造成了有一个可怕的现象,大量的仿制品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它们虽然客观性丰富了游戏玩法,但也破坏了游戏粘度,让一款本身就偏向娱乐性的游戏不断分流,只会破坏原来的用户网络,进一步消磨玩家的耐性。
玩家的流失才是这样的游戏最后死亡的根本原因,多人游戏关键在多人而不是游戏,主播玩,观众跟风,游戏厂商要明白,这些观众不是你的用户,他们只是来体验的,作为厂商最关键的就是把这些体验的用户转变为实际玩家,但很不幸,过多产品的分流进一步加剧了转化的难度。

再回到一开始的话题,《绝地求生》和自走棋的强强联合,本来应该是震撼游戏圈的一次尝试,但太晚了,如果是去年这时候,绝地求生放出这样的消息,一定会有不少玩家激动转发,但如今,玩家眼里只有无聊,一年时间改变了游戏圈的太多,自走棋也由爆火到没落,如今的它,早已经失去了曾经的吸金能力。
作为网游,积极吸取其他游戏的模式,提升自己的用户粘性,这是很聪明的做法,类似的《剑网三》就在这个方面下足了功夫,但用了一年时间才姗姗来迟的模式,除了无聊之外给玩家或许带不来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