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幻想的穿越,主体的罢免

穿越幻想
穿越幻想→幻想的穿越→主体的罢免
幻想的穿越
1、并不只是意识到大他者不存在,对于大他者的种种幻想是基于对象a的移情,对象a不是外在于你的,而是由你赋予了大他者的。
2、穿越幻想本身是没有意义的,面纱揭开之后什么也没有。
主体的罢免
“**基本规则(1)**的目的正在于此,通过将自己置入语言的漂移(2),分析者将语言的纯粹效果与已确定的效果联系起来(3),于是一个被定义为话语效果的主体,在某种程度上让自己接受了自己的罢免(4)”
(1)自由联想,这是分析者的义务;
(2)能指是无根的、漂浮的;他发现是他本人通过想象将能指建构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一个自恋的自我形象。
【研讨班I:分析旨在破坏这种为自己提供一致的、整体的想象,自恋的形象】
【研讨班II:通过分析破坏了这种想象,发现了他的真理】
一个人的真理就是他特定的命运,对于一个人而言独特的意义。主体对大他者(能指库),对能指的不同操作,对于世界的不同认识,这种命运来自于家庭,早年经历。
主体与他的命运,一个阶段命运,对于意义的认同,【人与他所不知道的命运(无意识的话语)的最后一个关系:死亡】
(3)分析者发现能指链并不是严丝合缝的,他以为的应该必须是没有那么严格的
(4)当否定一阶段的命运,否定一串原本认同的能指,就罢免了一个由能指回溯性建构的你,接受了自己的死亡。
“ Wo Es war(5), soll(6) Ich werden(7)”是弗洛伊徳的一句话。玛丽波拿巴的同事安娜伯尔曼将其译为“自我必须驱逐本我”,无意识必须接受意识思维的修正。拉康质疑这个翻译,将其变形为“本我在哪里,自我就应当去到那里”。强调“我要敢于接近我的真相的位置”,在“那里”等待着我的并不是一个我不得不去认同的深刻真相,而是一个我不得不学会与之共存的不可忍受的真相。
【研讨班VI:在它所在的地方,在它绝对所在的地方,我出现在那里,这是我的责任】
(5)过去;未曾遗忘的、有意义的过去,在未来完成。过去不是遗忘的过去,如果完全过去就等于不存在,不会对主体有任何的意义。
(6)应当,强调一种责任;在这个不曾过去的过去,我应当回到它曾经所在的这个位置,我出现在那里,在那里成为我自己。
(7)完成,成为;成为我自己,指认为我自己,将Es命名为我自己。死亡之后的重新命名是由你的方式来命名,nomination。权力在你,以自己的意愿、方式,重新结构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