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懂不爱说话的玛恩纳(上)——《日暮寻路》故事线索赏析

2022-09-21 20:00 作者:Giraffowl_隔热服  | 我要投稿

首先,感谢大家在《日暮寻路》活动期间,积极参与我在动态提出的每日“亿”问,让我爽当了一波动态区up主,比写专栏有意思多了。

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我只需提问,然后大家能借助这些问题、提示,能读到我从故事中读到的东西。这样才不会剥夺各位“寻宝”的乐趣。但显然,我能力仍然不足,所以还是很有必要以专栏的形式,和大家完整地分享一下我认为不易看出来、但很有意思的东西。

客套话说到这里,下面开始正文。



这次,我打算谈谈《日暮寻路》表现主题、塑造形象的手法。这两者是一体的,因为以玛恩纳为核心的一众角色立起来之后,这次的主题,也就是要寻的这个“路”,就清晰起来了。分析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结构,本文将会谈到贯穿7个故事的两条线索:每一个故事中,都有一个和玛恩纳有相似经历的人,同时,还有一个向玛恩纳投射以期待的角色,玛恩纳则会对这些期待一一予以回应。

这两个角色可以是同一个人,也可以不是。从第一个到最后一个故事,他们和玛恩纳的相似越来越强烈、对玛恩纳的期待则越来越复杂。

因为故事集的文本量限制,这次的故事都非常紧凑,能略写的就不写多,能从上下文推断出来的就直接不写。所以,通过把握背后的线索、掌握角色之间互相塑造的关系,能有助于我们通过有限的文本来和角色产生共情。

尤其是但书,当我们考虑到她和玛恩纳相似的经历后,她的转变就不突兀了,正如同玛恩纳的转变也不突兀。


第二个方面是环境描写。我们都或多或少地在语文课学到过环境描写的作用,借景抒情。这次算是在考验我们对环境描写掌握多少了。

环境描写在这次剧情中比以往都多,这不是没有理由的临时起意,而是塑造玛恩纳最自然的手法——因为玛恩纳不爱说自己的感受。之后,我们就会分析,为什么说大多数景物描写都是站在玛恩纳的角度说的,表达了玛恩纳什么样的心情和变化,希望能借此让大家感受到这些景物描写妙在哪里。(由于篇幅原因,这个放在下篇)


普通人玛恩纳

能莽为什么不莽,而且指挥托兰也不用太动脑子(x

玛恩纳一直声称自己是一个“普通人”。这不全是因为谦逊。面对卡西米尔的社会,空有一身武力、战术规划“标准”的玛恩纳叔叔真的只是一个普通人。

只为从耶拉冈德手中接过谢拉格
装疯卖傻,前线挖人

不同于战术规划“卓越”的银灰和W,能在大逆风之下创造出通往自己目标的局部环境。前者能一人策划“雪山事变”,掀翻传统,后者即使在完全客场的伦蒂尼姆,也能暗地里从特雷西斯旗下挖人。


玛恩纳和他们的相似点只有“大逆风”的环境了。

一方面,他年轻时行侠仗义时,打的就是骑士贵族的脸。另一方面,作为征战骑士的最高精神象征的临光家,饱受商业联合针对。两大统治集团都对玛恩纳不怀好意,城市里的规则对玛恩纳自然是提防多于敬重。临光家在大骑士领的情况可以参照玛嘉烈六年前离开卡西米尔的理由,和玛丽娅在特锦赛期间,多少次命悬一线。

面对如此环境,玛恩纳能做到的,仅仅是靠威慑维持一个平衡:权贵用社会权力威慑着临光家的小辈,“一夜灭门”的无光骑士传说也像一把利剑一样,指着每一位权贵的要害。

没人敢把玛恩纳逼上绝路,但玛恩纳也不能表达任何政治立场:不能成为榜样、不能主张反抗。只能当一个“普通人”。



玛恩纳的“普通”还通过其中一条线索得以体现:他的经历不完全是独特的。


“但你始终以莱塔尼亚人自居”

第一个故事里的老爷子从反抗巫王的斗争中逃走了。从表面上来看,玛恩纳也从对社会不公的反抗中“逃走”了。

当然,具体来看玛恩纳不是“逃走”,而是尝试过所有方法——行侠仗义、走正规的立法途径、通过保家卫国的功勋争取地位、求助于权势——他都无法改变任何东西,而他在城里还有家庭的责任需要承担。

但是,另一方面,谁又能说削掉角的莱塔尼亚老爷子没有经历过相似的绝望呢?他们面对的可是巫王,他逃亡的目的地则是敌国。

只是两个经历了太多太多的人——“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第二个故事中,但书是在呼应玛恩纳这十年的打工生涯。他们是同一类人,用托兰的话来说,就是“会把人想得太好”的人。

然而但书是邪恶的企业代表哒(x

玛恩纳一开始误会了但书是作为石垒村方面的律师的。


一个高洁的人对另一个人高洁的人的揣测

但书也主动愿意相信,不胜酒力的玛恩纳那次之所以会在饭局上喝到大醉,是出于美德,是为了从偷工减料的公司手上抢来医院建设项目,是为了素未谋面的、未来的病人。

只有一类人会犯这种“把别人想得太好”的“错”,就是他们本身就是好人。虽然出于环境压力、工作原因,他们未必会为正义做出大动作,但对于能力范围内的善举,他们不会逃避。


被酒精卸下面具后的第一张落寞立绘。

如果我们把叔叔十年的坚持,平移到但书的工作经历上,再留意她和路人律师喝酒时,表情的变化,就不难理解,但书为什么会产生换工作的念头了——她早就有这个想法了,只是一次次压抑住了而已。

而如今,考虑到她如今的履历和资产,“辞职”、(也许只是暂时地)停下同流合污这件事,也是属于她能力范围之内的反抗,就像叔叔请一个三个月的长假。


和但书对比,第三个故事中的红松骑士团属于更进一步。她们不只是在力所能及的、安全的范围内帮助别人,而是愿意以身犯险。这需要更大的胆识、更深的洞见、甚至更强的暴力。

“耀骑士确实是很伟大的骑士,强大,正直…”

同时,这个故事加入了泽诺的视角——被救助者。正如同泽诺所说,比起光芒万丈的耀骑士,他更想要感染者骑士的签名。在这方面,红松骑士团和玛恩纳一样,都是无光的英雄。

就像玛恩纳救下第一个故事的老爷子、“救下”但书、把泽诺送到托兰那里、救下莱塔尼亚大使。虽然不那么闪耀,但他们的努力不是没有意义的,是切切实实地帮助到人、救下了人。


第四个故事中的镜像是顾家好男人塑料。除去对家庭的爱之外,塑料其实对照的是玛恩纳更深刻的一层:骑士的自尊。塑料未必是一个完全的“好人”,他有点贵族架子、不好好说话,他也不是一个完美的父亲。但他始终对自己负责。

打比赛时,商单中产品有缺陷,他不会以此为借口,而是会扬长避短,发挥产品的优势,这正是他商业口碑的基础。

而如今作为父亲,为了救儿子,他不会只用钱买别人的命,然后在旁边等着,他会一同冲进火场。

“织网人”跟他赌掉下来的广告牌砸死的人之中会不会有他的儿子时,塑料并不打算寄望于好运,而是用自己的实力,也就是射击技巧,一箭钉住广告牌,避免潜在的惨剧。

一个顶天立地的普通人

这也许解释了为什么在之前收集的反馈中,这么多读者朋友表示塑料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玛恩纳在这方面,也是一样的。

(面对记者的采访,他那句“你的采访来得太晚了”,很值得玩味,但就不在这里展开了。)


第五、六个故事是一体的。玛恩纳的镜像显然是托兰。托兰可以被理解成“完全理解玛恩纳”的存在。他们在年轻的时候一起游历、见证、战斗、思考,除去起点不同导致的性格不同,他们的思想上是一致的。作为理想主义斗士,托兰就是没有回城市的玛恩纳。

所以,大多数人都认为玛恩纳跪下了的时候,托兰知道玛恩纳的坚持。人人都期待玛恩纳不再屈服,再次拔剑的时候,托兰知道玛恩纳不拔剑的原因是迷茫。所以,玛恩纳前去找切斯柏之前,剑是托兰给的。

托兰的坚持和实践可以被总结成这么几句话:

脚踏实地,不求伟大。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本文不会讨论城市对玛恩纳的束缚,和托兰在乡下的操作空间之间的对比,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分析,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玛恩纳会陷入迷茫,而托兰则更坦然。区别不在于人本身,而在于他们所处的环境。)


从逃避,到不同流合污,再到主动救助弱势群体,然后是形成独立的价值观,再到经营一个组织、做点小事帮助一方人民。

对不公的反抗,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彻底、风险也越来越大。那第七个故事呢?启用更大的暴力?夺取政权?


是也不是。

之所以说“是”,是因为,如果满足了某个前提,那这便是“正当的”。而前提就是:明确“路”在哪里。

而这次的故事侧重于“不是”的部分——盲目的起义、暴力只是把整个社会扔进了谁也无法把握的混乱之中,牺牲他人的生命和生活来实现个别人的某种“盲信的理想”。

他们都是为理想而死的.jpg

这属于某种“慷他人之慨”、“为了我的理想,你去牺牲吧”。这也属于祈求浑沌中能侥幸达成某种理想,这种祈求就是一种放弃。

切斯柏的计划,就是这么一种“放弃”。接下来,让我们沿着另一条线索解释说明。



“宝剑蒙尘”?

前面说到,另一条线索就是众人对玛恩纳的索求,以及玛恩纳的回应。


第一个故事的索求来自那位帮老师送信的小女孩。她期待着玛恩纳就是一位愿意买下整个村子的贵族老爷,借此他们就能够有钱搬进移动城市,而在小女孩的幻想中,住进了移动城市,生活就能如同奇迹般自然地好起来。

小女孩的幻想带着显而易见的天真,所以大家或许会不以为意。但类似幻想如果去除掉这份天真,却能骗过很多人。切斯柏也是盲信着某种幻想。

玛恩纳对这种幻想是什么态度呢?“无意指责。”他说,“即使真有人可以承担指责,也不在此处。”错的不是相信幻想的人,而是把人逼得只能寄望于幻想的整个时代。


第二个故事,索求来自但书。但书期待玛恩纳是一个善良的好人,正如同玛恩纳下意识地认为但书也是这么一个好人。

但玛恩纳真切地明白这种“善良”意味着什么:非但毫无作用,还会把自己珍视的人卷入危险和浪潮之中。

如果有人夸赞另一个人善良,玛恩纳只会有两种理解:要么夸的人就像是第一个故事里的小女孩那样天真,那既无可指责,也没有更深入探讨的价值;不然就是夸的人在羞辱对方。

刻意说狠话,就像是当时面对佐菲亚。

但书是一个理解社会运作逻辑的人,所以玛恩纳才会说这是在羞辱他。

更准确地说,对于真正理解社会运作的人,当然理解这样的说法可能会被理解成“羞辱”,而但书依然这么说了,表明她不是这个意思,这是无力反抗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对更强者的期待:告诉我,美德依然存在,美德值得我坚守。

玛恩纳自然是理解的。所以,玛恩纳这里的真正意图是,刻意扭曲但书的意思,并强行结束这个话题。正如同他在长夜临光一次次强行掐掉各种关于理想主义的话题那样。

玛嘉烈、玛嘉烈的萨卡兹同伴、美德、反抗,这些字眼都在提醒玛恩纳当年天真的坚持,因而也提醒着他曾经天真的自己曾给临光家带来的伤害。这些是他自己背上的罪。他无法这么轻描淡写地拿出来谈。



你一看就像是一个正义的伙伴(x

第三个故事的索求来自红松,她们几乎默认玛恩纳就是站在感染者这一边的。虽然玛恩纳真的是,但他还是不愿意被这么看待。

我是个好人,但希望你们别默认我是。

认真想想的话,这种期待挺无赖的。就像不由分说地期待up主应该定时更新,就像这个故事一开始的那封信,切斯柏期待玛恩纳能为了拯救另一位高洁的骑士而牺牲一切。

自顾自地期待,然后自顾自地失望。就像第一个故事的小女孩那样。玛恩纳无意指责,但也不认同,即便他真的愿意站在被压迫者的一方。

基于同样的理由,玛恩纳不再会对别人有不切实际的期待,也就不会评说别人的信念。面对灰毫说出“不该再有更多人成为政治和商业把戏的牺牲品了”的这种正论,玛恩纳只是淡淡地说道:“‘牺牲品’总会不断出现……或许你我都已经是了。”这并不构成反驳或指正,只是一句感叹。



想要了解征战骑士对这座要塞的看法

第四个故事的索求来自莱塔尼亚大使,他期待玛恩纳是一位见多识广的有识之士。这位莱塔尼亚伯爵希望能够从卡西米尔的各种人和事中取长补短,学习如何经营他的领地。

这位伯爵的眼界超越了他的阶级,在一场大火中,他明白了一点:他的仆从想要烧死他的理由仅仅就是因为他没死。即便纵火不可能成功,术士们能轻易扑灭,但他们依然乐于为这把火献上生命。

伯爵认识到,不平等的矛盾已经尖锐到不容忽视了。他需要向更平等的卡西米尔学习,并在学习中,注意警惕卡西米尔中的不平等。我们也看到了,感染者在这次事件中的心态,其实和伯爵的仆从差不多。

伯爵以后进者的姿态向先进者请教,但玛恩纳也只能看到问题,而不知道答案。毕竟他的所有探索经验,都是失败的经验。



正如前面提到的,第五六两个故事是一体的。在这里,向玛恩纳投射以期待的就是切斯柏。

切斯柏的期待包含了前面所有的一切:期待玛恩纳能用不可思议的魔法解决一切问题,幻想玛恩纳的道德追求会使他拼尽一切,把玛恩纳视为反抗不公的宝剑,最后以同为绝望的人向玛恩纳发问:我们应该何去何从?

切斯柏和玛恩纳共享了很长的一段经历,就如同托兰和玛恩纳同行了很长的一段路一样。所以玛恩纳的失败切斯柏也经历过,玛恩纳的困惑也是切斯柏的困惑。在追问的问题方面,他们没有高低之分。

玛恩纳没有贬低切斯柏对美德的坚持,他只是不认同切斯柏当下的行为。玛恩纳看穿了切斯柏并不坚信自己当前的行为,他挑起战争的一意孤行,不过是一种更惨烈的自杀。

烧掉笔记、手刃手下、逼玛恩纳入局,都是切斯柏在自断退路,逼自己前进
“一头撞死在过去”

玛恩纳不希望切斯柏就这样死去,但他确实给不了切斯柏答案。


关于切斯柏立场的具体分析,我们之后有机会再聊,这里先只要论他在这条线索中处于什么位置。

从幻想、索要光芒、到期待行动、寻求解答、到以死逼问。这条线索上,人们对玛恩纳的诉求愈发主动且激烈,而玛恩纳无法回应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除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內,和红松并肩共事一小段时间。


回到本节的小标题,我不认为玛恩纳是一把宝剑。或者说,我不会对他报以“宝剑”的期待,因为他是一个完整的角色,是一个人。如果他有理由不拔剑,那他的剑蒙尘,也不是一件让人惋惜的事情,那是他自己的坚持。



第七个故事:转合

两条线索在末端,也就是第七个故事,都发生了一点转折。

表现玛恩纳的侧面的角色,是玛恩纳自己。向玛恩纳投以期待的角色,是走出另一条路,不期待从叔叔身上获得什么的玛嘉烈。


玛恩纳在为一个个普通人带来了改变的契机——注意,是契机,改变的根本原因从一开始就在每个人的心里——而人们的改变也成为了叔叔改变的契机。

这些改变未必是好事,比如莱塔尼亚的老先生就死于这改变,但那都是坦诚地面对自己、抹除借口的改变。

但书辞去了违心的工作;红松和塑料因为特锦赛中一系列的事情,分别从竞技骑士成为了罗德岛干员和“家人侠”;托兰一行当年从萨卡兹骑士团变成萨卡兹“赏金猎人”,开始了另一个方向的探索。

切斯柏的死固然是让玛恩纳改变的最大“推力”。但上述这些改变,或许也是导致玛恩纳改变的重要“拉力”。

太多事情已经发生了改变:两个侄女已经可以保护自己,社会中觉醒的人越来越多,也不会再有谁能把他禁锢在城内。当年怎么走都没走通,或许只是因为当年没寻到。虽然时间不早了,太阳要落山了,但谁又能说现在重新出发太晚了?

玛恩纳心中一直以来的“不服”,总算有了使劲的方向。他无法回应向他索求的人们,因为他也不知道答案,而他寻到的路,就是重新探求答案。(具体下篇聊)



玛恩纳更细腻的心理变化分析被我放到了下一篇,都在环境描写中。最后我们聊聊玛嘉烈。

玛嘉烈和她叔最大的不同在于哪里呢?玛恩纳当初的反抗是用暴力直接挑战规则,得罪了几乎所有人,这让他后期在城市里完全没有周转的空间,玛恩纳团结起来的力量都远离城市。

优良哒!

但玛嘉烈的反抗是规矩内的阳谋,虽然她目前影响力仍然有限,既保护不了当时血骑士庇护下的感染者骑士,也保护不了支持她的人们。但是,在卡西米尔的政治漩涡中,玛嘉烈有更大的操作空间。能够像博士在《长夜临光》中那样,拉拢一派、打击一派,形成局部的优势,从而推行她的理念。

玛嘉烈能团结更多的人,这是玛恩纳当年缺少的机会,所以也就是一条全新的道路。且不说玛恩纳本身也不想多说什么,他也知道无论是作为长辈还是前辈,自己都没什么经验好分享的。

当然,玛嘉烈能操作的很大一部分原因还包括,玄铁和青金藏起来了。玄铁想要垄断卡西米尔最强的刺杀型暴力,也就自然不会好好挑选新青金,再加上少了玄铁神乎其技的射术,商业联合针对临光家的手牌也少了。这是客观方面的因素,给了玛嘉烈发展的窗口期,也算是机缘巧合吧。



至此,两条线索就梳理完了。就像《长夜临光》那样,每个配角都在和玛嘉烈形成对照,在人物塑造方面互相成就。这次也一样,只不过一切的核心换成了玛恩纳。

前一条线索中,每一角色和玛恩纳之间在行为和立场上都存在“等量关系”;后一条线索上,每一个角色面对的问题都和玛恩纳面对的问题有相似之处。两条线索从平缓发展到激烈,从被动发展为主动。最后在5、6集爆发,在第七集蜕变。

把握到这一点,再回去抠细节,就能更好地理解角色了。


下一篇,我们便去细抠这次超多丰富的环境描写,更细致地把握玛恩纳的心路历程。同时,也会回答,为什么说除去 @满口的之乎者也 讨论到的内容外,还有可以聊的东西。

读懂不爱说话的玛恩纳(上)——《日暮寻路》故事线索赏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