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丁丁历险记》之《金钳螃蟹贩毒集团》创作背景及故事细节盘点

2022-08-11 13:20 作者:jackson骄  | 我要投稿


      《金钳螃蟹贩毒集团》是埃尔热作品系列《丁丁历险记》的第九部,于1940年10月开始连载至1941年10月,并最后于Casterman出版社重新上色并整理成册出版。本作中丁丁因一个螃蟹罐头而前往当时为法国殖民地的摩洛哥追缉一个贩毒集团。那么这次的时代背景及细节又有哪些呢?


创作背景:

1940年5月纳粹德国占领比利时

       由于德国西线的闪电战攻势,比利时无力抵抗。为避免国民进一步的流血牺牲,当时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三世正式向德国递交投降书。由于国家的投降及国王号召国民回国继续定居工作生活,埃尔热响应了国王的号召并返回比利时,由此开始,比利时正式置于德国人的占领控制及监管。

1940年5月24日,战败的比利时政府经过讨论决定迁往英国,但国王抱定联军已经彻底失败的看法,坚决不愿和他们一起走,并且在这一天的谈话中明确表示了单独投降的想法。首相于贝尔·皮埃洛指出投降是只有政府才能做出的决定,国王无权决定投降。一番争论之后,抱定与政府决裂决心的利奥波德三世和他的参谋部、军队留了下来。比利时首相于贝尔·皮埃洛在法国发表无线电广播,声明比利时国王率军队投降违反《比利时宪法》,也违背政府的一致意见,既不是一个合法的政治决定,也不是一个合法的军事决定。国王的行为在战间期及战后引起了巨大争议

       回到比利时的埃尔热发现,《小二十世纪》已经被德国当局关闭,自己的住宅也被德国宣传部征用。迫于现实的无奈及维持生计,在好友Paul Jamin和漫画家Jacques Van Melkebeke的帮助下,埃尔热最后在比利时最大的法语日报《晚报》(Le Soir)谋得一职,并得到重新连载丁丁的机会。

第一期《晚报》的青少年增刊Le Soir Jeunesse出版时在封面上放了一个大公告:“Tintin et Milou sont revenus!” (“丁丁和白雪回来了!”)这让众多读者感到十分惊喜
《晚报》(Le Soir)自1887年创立自今,一直是比利时的法语报纸,同事也是比利时最受欢迎的报纸之一,在二战前约有六十多万忠实读者。埃尔热在当时选择加入《晚报》,也是看准此报刊有着巨大的读者流量及影响力。

毫无疑问《晚报》在当时也是受纳粹当局的监管及发行。埃尔热选择在这里工作并且继续连载丁丁的故事,一度让部分读者担心埃尔热将成为纳粹宣传机器的工具。然而埃尔热仍然是正直的人。虽为生计,但他在入职《晚报》前却也明确拒绝了比利时雷克斯党曾发来的邀请。他们想利用埃尔热的影响力为其担任雷克斯党的官方宣传及插图作家。

比利时雷克斯党(Rexist Party)是一个极右翼的天主教、民族主义、威权主义和社团主义的纳粹政党,从 1935 年到 1945 年活跃于比利时。该党派主张复辟君主,反犹主义及主张与德国交好。随着1940 年德国入侵比利时,雷克斯党对德国占领表示欢迎及支持,并在占领期间一直为纳粹德国总督府所用。1944 年 9 月比利时解放,该党派被取缔,成员全部被逮捕


占领期间物资的匮乏及丁丁未来主题的探索

       战时纸张的严重缺乏,使得即便为晚报这种大型报刊社手头也并不宽裕。也不得不对其各内容区块及版面进行更加紧凑的调整。丁丁每期连载的内容长度由此前在《小二十世纪》的四页缩短至一版面一页。这就使得埃尔热对于故事内容要有更加紧凑的连贯。此外,Casterman出版社此时也对埃尔热提出建议,由此前的黑白版 100 到 130 页直接进行上色并将格式调整至彩色62 页(即是现时我们所看到实体书的最终版式)。埃尔热在开始时尚未习惯这样的格式,于是我们在本部作品看到有四幅巨大的画面占据了一整页。实际上这是埃尔热为填充剩余的空白页面而不得已采取的办法。相信各位小伙伴都会有深刻的印象。

第21页水上飞机掠过丁丁和船长头上
第29页船长和丁丁徒步穿越沙漠
第40页丁丁追踪阿兰
第49页杜邦杜庞跟踪当地富商

       此外,由于纳粹当局的严格审查及新报刊的临近连载,埃尔热不得不暂时放弃此前已经构思好的《黑金之国》,不得已重新找回之前在《法老的雪茄》及《蓝莲花》中的老主题——追缉贩毒集团。相信丁丁粉丝和读者都知道《黑金之国》里面的穆勒医生就是此前出现在《黑岛》里的德国大反派。面对纳粹监督的现实,埃尔热于本作及之后的一段时期放弃了他早期作品中普遍存在的公开政治主题及时事热点,转而采取了中立态度,为丁丁探索新的探险题材、角色及更鲜明的喜剧风格。无需讽刺时事热点及政治人物,许多粉丝及读者也观察到埃尔热现在更多地关注故事情节和发展一种新的角色喜剧风格,这也让公众的反应更加积极。


第二主角

       毫无疑问阿道克船长的到来,为丁丁历险记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甚至一度让读者对他喜爱的程度更甚于丁丁。他的性格形象与丁丁完全相反:丁丁做事深思熟虑,而阿道克船长则暴躁易怒,举止冲动。似乎也完全够不上像福尔摩斯与华生那样的互补关系。然而这并不妨碍他们两人成为至交朋友,在以后的冒险中一起出生入死。

       相信许多读者喜欢上他的理由一般有两点:一个是在他粗犷的外表下却有颗温柔且正义的心。这种反差感正是读者最喜欢的。另一个则是他丰富的骂人语录。有关阿道克船长的创作原型及设定生平不多,埃尔热也并没有特别为其专门设定。我们只知道阿道克是他的姓,名字是阿奇波尔德(在《丁丁与丛林战士》中提及)。“阿道克”这个法文单词源自英语单词haddock, 意思是烟熏小鳕鱼。据埃尔热说是当时于妻子享用晚餐时桌上的一份菜而起的。

职业当然就是航海船长,典型的老水手形象。其航海经验和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可以在之后的《神秘的流行》中看到老船长的英姿。

大多数时候,他穿着水手服,黑色裤子,水手帽,蓝色套头衫,上面有锚,我们经常看到他嘴里叼着烟斗。他的年龄不详,家庭更是模糊,只知道在本部作品和丁丁初遇时被丁丁提及老母亲而失声痛哭。

后来埃尔热也是为其添加了显赫的背景,是法王路易十四手下服役的海军上将并有贵族背景,因此后面还获得了马琳斯派克宫。感情方面也是一片空白,尽管后面与边卡·卡斯塔菲尔传出绯闻,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然而关于阿道克船长的骂人语录,埃尔热倒是说明得非常清楚:就是从各种专业词汇中挑选出足够“响亮”的词语来,并且要越深奥越难懂越好(很好,很有精神)。他后来在采访中说道,阿道克骂人的词汇灵感来源于他在一次菜市场中目睹了一位女菜贩和客人争吵的场景。冗长的骂战之后,女菜贩忍无可忍的以问候家人的方式以示结束,然而那名客人并不甘示弱,用了一句“你这个四国公约的Bxxxx“回敬。

四国条约,也称为四方协议,是英国、法国、意大利和纳粹德国之间的一项国际条约,于 1933 年 7 月 15 日在罗马威尼斯宫签署。该条约并没有实际义务,只是重申四国在欧洲的均势实力

埃尔热创作船长时也十分清楚,《丁丁历险记》的许多粉丝及读者都是青少年。所有我们可以发现阿道克船长骂人虽然看着十分激动起劲,但却丝毫不带任何的脏字。但是埃尔热专门挑生僻及专业的词汇却难倒许多翻译者,以至于后来他们翻译时不得不绞尽脑汁,并求助于许多其他的辅助资料例如百科全书等,并且结合自己国家语境来翻译这些词汇,来达到信雅达的境界。

丁丁的旅程

       一天,丁丁和白雪在街上散着步。白雪在街边的垃圾桶翻找着食物,却被一个螃蟹罐头盒卡住了嘴。丁丁帮白雪摘掉罐头盒子后,在路边的一家咖啡厅碰见了杜邦杜庞,并且随后去到他们家中拜访。丁丁在杜邦杜庞家中了解到一起溺水水手的案件,并且在其证物中发现了一片刚刚的螃蟹罐头包装纸一角。丁丁意识到这是一条线索,并且随后用放大镜观察到纸片上面潦草地写着“卡拉布让”的字样。随后,杜邦杜庞也告诉丁丁的调查结果:这名死去的水手名叫戴维斯,是卡拉布让号货船的一名船员,并且他们两人准备前往货船进行调查。这下线索全都联系了起来,丁丁于是也准备前往卡拉布让号货船去调查,也许会解开这起水手的死亡案的谜团。

逮住机会就反讽回去的白雪十分的可爱

       丁丁在抵达码头时就遭遇了一起意外事件,差点被重物砸中。随后在卡拉布让号货船上游览时也遭到船上船员的袭击并被关在船舱中。白雪随后咬断绳索解救了丁丁,他发现原来鸦片全都被装在螃蟹罐头之中,至此他确认自己被卷进这个螃蟹罐头的贩毒集团中。

埃尔热绘制卡拉布让号货船时参考了之前《黑岛》搜集的资料。停泊于英国苏格兰格拉斯哥的GLENGARRY号轮船。
鸦片(opium)俗称大烟,福寿膏。提取于草本植物“罂粟”未成熟蒴果经割伤果皮后,渗出之白色汁液干燥凝固而得。鸦片作为药物使用,最早于我国唐朝就已有记载,主要用于镇咳、止泻、麻醉、促进食欲等作用。而鸦片的大量摄入则会使人致幻,欢快感、呼吸急促,随后造成急性中毒以致死亡。19世纪鸦片对我国造成深重灾难,最后新中国成立后才使鸦片毒品彻底消失。现时鸦片作为初级毒品已很少存在,而用于医疗上的鸦片(吗啡)则受严格的监管

丁丁意识到必须马上逃离这艘轮船并通知警察进行抓捕,他找准机会用木板和绳索从船外壁爬到上一层船舱内,并遇见了正在酗酒的船长阿道克。丁丁告知了船长他已经被架空,船只也已经被用于贩毒。船长也是个正派的人,他和丁丁躲过了歹徒的追杀并在报务室向警察发送了电报,随后他们二人乘坐小艇逃离了卡拉布让号。

在这里有个有趣的点:当本作准备在美国出版时,埃尔热被美国出版商要求重新绘制描绘黑人和白人同处的场景,理由是出版社社长不能接受黑人和白人共事。因此最初连载于报刊版本,占波Jumbo是黑人,而在重新绘制的版本中,他就变成亚裔白人。

       由于船长的酗酒问题,他的精神状态十分不稳定,他失控并将船桨烧毁。他们二人在海面漂浮着,中途又被一架水上飞机袭击。万幸的是丁丁找准机会将飞机瘫痪在海面上,并趁机夺取飞机。

这里有个有趣小知识。关于子弹为何能穿过螺旋桨叶片打出去,是因为有个机枪射击协调器(也称同步齿轮 Synchronization gear)的装置。其作用原理我们可以在下方的视频中清楚了解到

然而在乘坐飞机的过程中船长再一次闹事,飞机坠毁在撒哈拉沙漠。在他们二人徒步穿越沙漠最后脱水昏迷后,他们再一次被获救并带到法国摩洛哥的一个边防哨所。他们在广播中听到已经在风暴中沉没的卡拉布让号,怀疑这个事情的真实性。于是他们准备前往摩洛哥港口城市巴格赫进行调查。

撒哈拉沙漠(Sahara Desert),是世界最大的沙质荒漠,面积约932万平方千米,位于非洲北部。该地区气候条件非常恶劣,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撒哈拉”是阿拉伯语صَحَارَى的音译,为大沙漠之意。其形成于约250万年前。在上一个冰河时期,撒哈拉还不是一个沙漠,当地气候类似于东非。在沙漠地带发现了大约有3万幅古代的岩画,描绘的都是河流中的动物,如鳄鱼等。气候随着地球板块变化及非洲热带气候变化而逐渐形成沙漠。
香槟酒(英语:Champagne;法语:vin de Champagne),简称香槟,是一种产于法国东北部的香槟省的高级气泡酒,经常出现在西式典礼、派对、庆功宴和高档晚宴之中,其原理是在葡萄酒中进行二次发酵,让其产生二氧化碳,让酒体内部发生气泡现象。香槟一般需冷藏后饮用为佳,适宜的温度是7-9摄氏度。亦可使用冰桶,在冰桶内加入冰水混合物(约为0度),浸入的瓶身以没过瓶颈为度,室温下香槟在其中放置30分钟即可。香槟杯通常是郁金香形,特征是有长的杯柄,杯身长而开口窄小,体型纤长。

在香槟开瓶时由于瓶内气体的喷发,应该会听到细小的“吱”一声,而不是巨大的“嗙”一声。这细小的声音有时候会被称为“爱的密语”或“女人的叹息”。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观看下方视频

勃艮第葡萄酒(bó gèn dì 英语:Burgundy Wines法语:Bourgogne)产于法国东部勃艮第地区,位于罗纳河支流索恩河以西的山谷和山坡上。这里生产的最著名的葡萄酒是通常被称为“勃艮第”的葡萄酒,它们大多是由黑比诺葡萄制成的干红葡萄酒和由霞多丽葡萄制成的白葡萄酒。由于当地优秀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及葡萄品种,逐渐发展成优质酿酒业。勃艮第产区的葡萄酒力道浑厚坚韧,与波尔多葡萄酒的柔顺恰相对立,被称为"法国葡萄酒之王"。
阿富喀尔(英文版Afghar)该地在实际中并不存在。但是其拼写与阿富汗Afghanistan有些相像

丁丁和船长,以及两名阿拉伯警卫的护卫下,在横穿沙漠的途中被一群匪徒袭击。双方进行了一番射击,最后在中尉及时的援兵支援下,安全抵达港口城市。

在这里中少版的中文翻译不太上心,按照习惯应该翻译成艾哈迈德比较合适,它是阿拉伯国家中常见的姓氏
这副画面非常经典,据说是埃尔热非常得意的手笔:一幅画面中通过绘画出4名阿拉伯武装匪徒逃跑时不同的动作神态,既生动又简洁
巴格赫港口城市在现实并不存在,其参考的原型是摩洛哥最大港口城市达尔贝达(也称卡萨布兰卡)
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在阿拉伯语中也被称为达尔贝达Dar al-Bayda)是摩洛哥最大的城市。该市位于摩洛哥中西部平原的大西洋沿岸,也是摩洛哥最重要的经济和商业中心

       在港口城市巴格赫,丁丁由于突然撞见大副阿兰而进行追击,与船长失联了。船长在港口码头闲逛时也发现一艘名为阿米拉山号的货船实际上是卡拉布让号伪装而成的。他随后就被船员绑架了。丁丁也只得返回追丢阿兰的地方寻找线索,结果在这里碰见了杜邦杜庞二人。他们调查得知这款螃蟹罐头是本地富商奥玛尔·本·萨拉特贩卖的。他们于是决定分头行动,由杜邦杜庞调查这个富商,而丁丁着手解救船长。

这条规矩是真的。因为穆斯林在进入清真寺进行礼拜时会跪伏在地。清真寺内会铺有地毯,为了保持寺内整洁干净故有此条例

果然不久在这个街角丁丁发现了他们的秘密巢穴。在一个木桶中发现机关通往了一处地下室。

第欧根尼(Diogenes)也被称为愤世嫉俗者第欧根尼,是希腊哲学家,犬儒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活跃于公元前4世纪。他认为除了自然的需要必须满足外,其他的任何东西,包括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是不自然的、无足轻重的。他强调禁欲主义的自我满足,鼓励放弃舒适环境。作为一个苦行主义的身体力行者,他居住在一只木桶内,过着乞丐一样的生活。他的哲学思想为古希腊崇尚简朴的生活理想奠定了基础。

丁丁在这里解救了船长,却又一次被他激动得撞掉手枪。他们在逃跑过程中被逼到一个酒窖,最后被酒气熏醉。然而在歹徒们上前抓住他们时,被发酒疯的船长以一敌五赶跑。他们在追逐的过程中从密道逃出,恰巧位于富商宅邸内的一处秘密出入口。

“守口如瓶”的杜邦杜庞

最后他们通知当地警察把位于地窖中贩毒集团的人全部捉拿,并且在船长的指认下也把伪装的卡拉布让号货船扣下。至此,所有贩毒集团成员全都被一网打尽。


结语

       尽管看完本部作品后我们发现,和之前《法老的雪茄》不仅有着主题上的重合与相似,都是毒品走私以及伪装手段,一个伪装在雪茄之中,而这次则藏在螃蟹罐头中。作品中都有着之前的元素:沙漠中的跋涉追击,敌对部落的袭击,最后贩毒集团的据点也是处于一座秘密地下巢穴。整个故事有些许虎头蛇尾的感觉,并且,最后这名日本警探在本作故事中如同透明人般的毫无意义。一位日本警探千里迢迢来调查地中海贩毒事件在我看来不会是什么国际主义精神。

正如白雪所疑惑的“这个人是谁呀”。这位久良满打满算只占了一页的篇幅

可能唯一的解释就是日本和纳粹德国在当时为结盟形成轴心国的关系。

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通称《三国轴心协定》,又称《柏林公约》。于1940年9月27日三国在柏林签订军事同盟条约。条约划分自身于东西方的势力范围并达成军事互助的性质。它标志着德、意、日法西斯军事同盟正式形成,加速了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但是这些雷同的要素并不是埃尔热江郎才尽的表现。结合我们前面所提及的当时历史社会背景,《金钳螃蟹贩毒集团》的意义在于,埃尔热不仅是需要刻不容缓地在读者众多的报刊上发布一部新的作品,告诉读者们丁丁仍然能在战争的岁月中陪伴着他们,更是在此阶段需要为丁丁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即尝试寻找着完全不与现实政治联系的题材并且逐渐塑造并丰满阿道克船长这个重要的角色。尽管在本部作品中船长都是屡次帮倒忙并且给丁丁和自己至于险地之中,正如前面杜邦杜庞兄弟那样。所以,埃尔热也必然会在后续作品中将阿道克船长的角色性格塑造及人物背景会逐渐丰富。阿道克船长的加入,让我们只会更加期待,《丁丁历险记》后续的作品。


《丁丁历险记》之《金钳螃蟹贩毒集团》创作背景及故事细节盘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