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客观存在与主观映像的辩证分析以及对脱离理性的群体无意识行为的批判(一)
对客观存在与主观映像的辩证分析以及对脱离理性的群体无意识行为的批判(一)
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矛盾统一体而存在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作为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而且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会发生相互转化的。所以辩证地来说,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好人可能会变坏,坏人也可能会变好。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人过度地拔高名人在一些问题上的主观的只言片语,其实,他们想表达的是他们认识到了人的矛盾性和复杂性是普遍存在的,相同之处在于他们举了同一个例子来说明,不能把一些全体人类都会或多或少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说成是某一种人的特殊性问题。
绝对的黑白本身就是不存在的,某些单方面的宣传并不一定反映客观事实。
知道沧海桑田吗?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片面地划分黑白不可取。
有谚云:秤要平,斗要满。心秤量不出理中客,这说明秤坏了,偏激地偷秤不可取啊!
向往用道德约束别人的快感,和向往道德本身,这两者不是一个概念。
有些人天天把郭德纲的“离他远一点”那句话挂在嘴边,要知道那句话它是存在致命缺陷的。首先,因为打雷作为一种自然现象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那句话中的因果关系根本就不成立。其次,那句话不能说明什么,人们使用那句话的这个行为本身就构成一种道德说教,目的是希望把一种对于道德的观念传递给别人,但是别忘了,郭德纲在那句话里面说的大度也是属于道德的一种啊,看来一些人是打算远离了,那他们在那讲道德别人更不会信。道德是律己的不是律人的,人们用道德管好自己就行了,因为道德也只是意识的产物罢了,也是具有主观性和局限性的,它不一定就能原原本本地反映客观事实,也不一定能够给人提供面对问题的最优解。
好人和坏人虽然理论上可以分而且无限可分,但是实际上根本分不开,因为具有复杂性矛盾性的人不可能一概而论全部都片面地用“好坏”来定义,好坏这种主观的评价并不影响人在客观上的存在,因此好人坏人毫无疑问都是人,都属于全人类的包括范畴。很多表述比如“人类”、“国人”当中的“人”都是囊括了各种各样的人,当然有好人也有坏人,因为世界上本来就是有好人也有坏人存在的,这些表述恰恰是反映了这样的客观事实,所以毫无疑问这些表述都是恰当的、公正的、合理的、合法的。
当网民发泄情绪把不理智的言论点赞多了,那说明信息茧房出现了,理智的人当然知道网上的东西不能当真。赞数和屁股有关,而辩证认识需要的是脑袋,这不一样。热衷于站队的人把什么都拿来当制造对立的借口,你可以很容易地在网上找到这样的乌合之众。
懂得辩证法是一个逐渐的过程,硬说别人不懂,这本身就不辩证。有些人从一开始拒绝谈辩证到后来谈懂不懂辩证,这说明态度在转变,思想在发生变化,接受了辩证法的价值观,这是好的。
迎合别人的谄媚之辞当然能得到别人的喜欢,但重要的是有自己的想法,网上发言的质量比数量重要。有些时候了解不深完全可以不去站队,也可以抱团但没必要抱团搞对立。
“群体喜欢的英雄,永远像个恺撒。”当群众聚集时往往都会情绪高涨,使个人的感情不分青红皂白地归顺群体,从而不自觉地进入到集体意识中去,群体行为脱离理性的的最明显体现就在于群体的无意识行为代替了个人的有意识行为。
很多人通过贬低某事物从而来抬高自己,获取心理上的优越感。这种人的表现欲通常比较强,一个表现欲很强的人骨子里往往是比较自卑的,缺乏自信,所以才会通过这种哗众取宠的方式来博人眼球,同时这种人往往抱团取暖而不敢有独立的看法。